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麦、夏玉米一体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是通过对小麦和夏玉米品种与密度试验、小麦播期与密度试验、夏玉米熟期比较试验,筛选出小麦高产、夏玉米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并通过肥水试验结合病虫草害相关试验,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出大穗型小麦与生育期较长夏玉米品种的搭配、多穗型小麦与生育期较短夏玉米品种的搭配、零农耗和短农耗接茬、肥水调控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实现小麦、夏玉米"优质、高产、高效、节水"技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204-1206
小麦与玉米杂交利用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产生小麦单倍体是快速培育小麦新品种和构建特殊遗传群体的重要途径。针对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研究现状,系统归纳总结了不同培养基、胚龄、幼胚大小对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影响以及小麦单倍体加倍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耐密紧凑型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采取小麦玉米适期播种,科学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各适期追肥,改革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播种、玉米麦后直播,小麦适时收获、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等优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取得小麦玉米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均衡增产技术进行分析。[方法]探讨河南省自然条件和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潜力,分析影响小麦-玉米两熟生产能力的因素。[结果]河南省粮食的增长主要是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而玉米增产潜力较大。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为周年两熟均衡增产奠定了技术基础。[结论]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全国粮食生产也存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鲁西地区小麦适当晚播技术和玉米适当晚收技术,包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田间管理等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和适当晚收技术,以为小麦、玉米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谢海涵 《农技服务》2007,24(6):63-63,65
探讨小麦、玉米的主要缺素症状,根据小麦、玉米出现的缺素状况,确定小麦、玉米的防治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模式研发与应用》课题针对小麦玉米传统地面漫灌灌水量大导致水分利用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采用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面向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环渤海低平原地区,重点开展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技术模式研究,并有机集成其他适用技术,构建适宜环渤海低平原地区的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和种植制度,建立示范基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运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机械技术的大力推广,也为小麦的持续性生产创造了条件,使小麦产量能够稳步提升。玉米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稳定增产的目的。因此,把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运用到小麦栽培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玉米秸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规划河南省小麦玉米的区域性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系统分析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条件下小麦玉米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利用.NET开发技术、SuperMap GIS组件技术和Oracle 9i网络数据库技术,设计了Windows平台上基于WebGIS的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潜力评价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不同区域小麦玉米自然生产潜力的空间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小麦玉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支持下,越来越多地区的小麦玉米生产开始引进机械化设备,但是从实际生产加工情况来看,小麦玉米的生产存在种植规格多、作业质量要求不规范、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小麦玉米的产量。为此,文章结合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分析小麦玉米全过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应用,并立足当前小麦玉米全过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小麦玉米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一玉米垄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该技术改玉米套种为麦后直播,改小麦玉米平作为垄作,有利于高效利用光热资源,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实现小麦、玉米产量的新突破;有利于延缓小麦根系衰老,提高小麦粒重和玉米的密度、整齐度,实现小麦、玉米双增产;能有效解决直播玉米的芽涝问题,有利于全程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12.
李乐  陈伟伟 《河南农业》2022,(25):53-55
<正>近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深入推行,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播种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落实机械化生产及其配套种植技术模式是必然趋势。探究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配套种植模式与技术,并对其效果展开分析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一、 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配套种植模式及其播种技术(一) 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配套种植模式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配套种植模式一般是播种16行小麦,需对应4个苗带;每个小麦苗带(120 mm×3)中有4行小麦,并对应3个窄行间隔。  相似文献   

13.
山西中部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玉米是山西省中部最主要的栽培作物,经过长期试验、示范推广,形成了完整的山西中部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实现小麦、玉米的高产双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作者主要围绕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展开分析、论述,希望这个技术更加完善、充实。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探索实现节水压采与稳粮增效新举措,自2020年9月开始河北省重点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示范推广浅埋滴灌技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阐述了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的严峻形势,介绍了小麦玉米浅埋滴灌技术内容、技术要点,分析了技术优势,研判了小麦玉米浅埋滴灌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随着玉米机械化收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高小麦栽培技术往往还需要充分发挥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因此,在未来关于如何提升小麦栽培技术与小麦产量、品质研究中就可以将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小麦栽培技术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玉米秸秆还田的重要意义玉米还田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玉米还田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与养分。这是因为玉米秸秆中本身富含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玉米还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技术发展迅速,1988年英国Laurie等首次获得了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植株,Inagaki(1990)和孙敬三(1992)也相继获得小麦×玉米杂交的单倍体植株。目前,该方法已发展成产生小麦单倍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继珍 《农业科技通讯》2010,(1):140-140,163
<正>小麦套种玉米是宁夏扬黄灌区及井灌区粮食作物套种栽培主要模式之一,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及农民群众的长期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种植技术,达到小麦、玉米双高产。现就小麦与玉米宽窄行套种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15):18-19
本文简要描述了水资源缺乏的河北省种植小麦玉米的情况,再加上我省种植小麦玉米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使农用水、肥的利用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种植小麦玉米中有节水省肥、省工省时、保护环境等优势,该技术的使用缓解了农用水资源、农用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但是技术应用初期,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完善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柳俊梅 《河北农业》2013,(10):16-17
小麦晚播节水高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卡米收获时明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简便易行,小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只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和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并实现小麦节水,现以邯郸县为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生产成本,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并达到小麦节水的目的。2007年9月3日河北省农业厅在石家庄召开了《全省推广粮食增产技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