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江 《农技服务》2014,(10):157-157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创业教育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的关注重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观念开放程度、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研究其创业认知意愿,进而提高其自主创业能力变得更加重要。本文以高等农业院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将创业认知意愿划分为个人背景、创业态度两种类型。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学生创业认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提出要注重农林类大学生经管类知识的自我积累、加强创业教育类课程,改善社会、组织和家庭等条件,激发农业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愿,改变学生身边人传统的择业价值观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高等农业院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从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3个变量来探讨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运用Spss17.0和Amos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TPB模型在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中的应用。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到创业意愿的标准路经系数分别为:0.330、0.191和0.046,TPB模型共解释创业意愿变异的39.6%;提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要注重改变农林类大学生身边人传统的择业价值观、加强创业教育类课程、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多省市农业院校的问卷调查,描述分析了大学生的创业印象、创业需求和创业教育。数据表明,农业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不够符合学生的创业需求,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培养轮廓。研究表明,各年级创业教育水平较低,有着"更集中于低年级开展创业教育,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递减,毕业年级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特征;培养轮廓为创业通识教育水平最高,主要在大一年级开展,创业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水平最低,大二年级倾向于专业教育,大三年级更倾向于技能教育,创业思政教育水平比较均衡,但在毕业年级更为突显。  相似文献   

4.
创业价值观作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青年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全面导向作用。由于社会的变迁和院校本身的特殊性,农业院校部分学生创业价值观存在创业价值目标功利、创业价值手段保守、创业价值评价片面等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和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双重背景下,必须重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创业价值观教育;发挥农业院校专业特点优势,加强实践育人;营造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形成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业院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深化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农业人才队伍。本文总结了国内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经验,阐述了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最后以河北农业大学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为案例,探索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大学生创业面对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创业认知度、创业孵化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势进行调查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缺乏创业初始资金、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建议大学生有计划地培养创业思维,提升自身修养和创新意识,深入了解优惠政策。学校及社会应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指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热情高,受调查者中超过70%的大学生有有创业意愿和打算,还有31%的大学生愿意为放弃学业而创业。但其创业准备不足,部分大学生创业目标不明晰、对市场考察不足、缺少相关社会实践、也不重视行业竞争激烈性。  相似文献   

8.
创业政策能够激发并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基于江西高校670份大学生调查数据,文章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资本型政策、服务型政策、文化型政策均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变量中,性别、工作(兼职)经历和家庭经商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背景对创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了解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为完善创业政策、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薛韩容  彭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272-274
以农业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将影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归纳为创业政策、融资环境、社会文化、创新效能感和风险承担效能感5个方面,并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政策、融资环境、创新效能感和风险承担效能感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会文化对创业意向的产生无显著影响.最后,从政府和高校两方面提出了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等院校的大学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存在师资不足、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社会缺乏创业教育氛围等问题.提出完善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包括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营造积极的创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递增,社会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这种局面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来了解民办高校学生的创业意愿以及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以便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从和谐农村社会建设、高等农业院校和学生发展三个层面阐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理论基础、现实要求及政策保证方面对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创业型人才做了可行性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具体介绍该校通过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实验班、构建创业教育模块、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和促进成果的积极转化等措施积极培养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以项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为视角,对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及其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假设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意愿、环境、实践和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效果,且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能力、实践、环境、意愿;项目、课程、平台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对此,提出了从建设项目引导体系、优化课程培训体系和搭建平台支撑体系3方面设立"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以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高度关注,但调查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整体较低,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家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较差,家人不支持等。主要引导路径有:政府加大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高校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促使大学生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转变经济结构,释放经济创新活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作为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文章以广西涉农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问卷法,从个人背景、教育环境、政策环境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普遍较高,但创业意愿到创业实践的转化率较低。进而从加强国家优惠扶持政策的实用性,构建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等方面提出提高涉农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家发展新型农业的需要,选取了国内4所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共300名大学生进行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影响因素包括大学生自身条件、外界影响、政策、专业等,提出了改善创业教育模式,注重细节把握,融资政策推行等创业政策建议,以提高农经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同时强调鼓励大学生创业不只是提高创业意愿,也不应该盲目提高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科学》2015,(6):124-127
从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天津农学院11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专业中,农环、园艺和动科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人力和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低;不同学历教育中,专科生的创业意愿较高,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创业意愿较低;影响大学生创业最直接的内在因素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外在因素是"就业前景"。因此,应加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本专业和本学科成功人士成才经历的介绍和不同专业就业规划。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难的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件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义的分析,指出了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单一、部分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职业规划设计不合理,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农业院校就业创业上给予财政和制度上的支持;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开展针对性社会实践、指导农业院校大学生确定合理、实际可行的职业路线。  相似文献   

19.
当今,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素养成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高等农业院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献身农业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作出贡献。调查显示,家庭的支持态度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力,创业行动力的提升需要教育引导,创业服务供需存在矛盾。为此,高等农业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家校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因材施教,提升教育效果:实践育人,强化创业服务等途径开展创业教育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高等农业院校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文章从部分农业院校的实践条件、师资队伍、创新氛围、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农业院校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各种举措、实际效果及存在问题。通过对目前国内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现状进行总结梳理,借鉴有效经验和成果,探索了新时期构建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有效载体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