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景村关系一直是我国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风景区内乡村聚落的变迁。文章以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内的三达古藏族村寨为例,分析村寨与景区内冰川环境相融相依形成的高山牧场聚落体系及其聚落景观特征,探究景村关系的变化过程及新聚落的景观再生途径;基于旅游发展后新的景村协同关系的构建,从原有聚落保护利用、新聚落文化空间再生、民族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风景名胜区内藏族乡村聚落的景观再生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RHB战略的新乡村旅游进行发展元分析,探讨每个要素的特性及作用,指出RHB战略是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的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RHB战略对新乡村旅游的作用是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注重人的元素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地位;产生多元的经济产业链,符合当前我国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政策。提出规范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入民间资本,开展多渠道融资,做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促进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02-107
在新型城镇化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景郊型乡村受到近邻景区旅游要素辐射,面临旅游转型的机遇与缓解旅游要素胁迫的挑战。文章运用实地调研、图像分析、层次分析法,深入分析村落与景区的互动发展关系,归纳总结景郊型乡村与景区融合发展的正负面效应,并基于问题导向,提出以"村景一体""产居一体""农旅结合"为目标的乡村空间重构与优化模型;进而以世界遗产天坑地缝风景区周边的椅子村为例,从乡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的结构、功能、景观层面提出村景融合的规划策略,为景郊型乡村以旅游为导向实现振兴提供经验启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社会多种主体、各方力量、多种机制的介入与协同,这种介入与协同的结构应该是新兴职业农民主体、人民政府主导、各个企业引领、高科技支撑、社会全面参与的"五位一体"。切实抓好乡村的改革发展、建设和村务治理方面的乡村振兴规划,围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拿出科学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这里就青海省互助县班彦新村的发展和进行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昌都地处横断山脉、三江流域,为我国特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旅游扶贫符合高原生态及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通过对昌都市扶贫概况、致贫原因的研究,结合昌都市旅游精准扶贫基础条件分析,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小镇辐射模式、景区带村和整村推进模式、"平台+基地"特色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区域联动和政策及援藏扶贫模式五种昌都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以期对昌都及其它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西吉县龙王坝村创新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4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其创新的做法是将村内西吉县心雨家庭林场、西吉县心雨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西吉县心雨林下经济科技服务协会、西吉县心雨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有效整合,做到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科技协会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科技支撑,家庭林场为农民提供个体经营理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森林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美"要素的基础。由于森林景观建设投入产出差异巨大,使其建设和维护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提出了美丽乡村森林景观的生态补偿机制设想,以平衡相关方利益,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森林景观的生态补偿与其他类型的生态补偿比较,美丽乡村建设区域的村民既是受损方又是直接受益方,因此要更加注重村民参与。村民作为补偿主体中的一部分,可以以工代补。村民在补偿主体中的比重、补偿标准的确定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补偿必须在严格的森林景观建设监督和评估的基础上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彭水是古老黔中的中心,武陵腹地的民族走廊,重庆东南部的世界苗乡。彭水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文化发展、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以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村改革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彭水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诸佛乡庙池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近年来,庙池村坚持把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积极培育"一村  相似文献   

9.
【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在实施乡村振兴和实现“双碳”目标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对林改绩效满意度和政策满意度进行再评估可以为深化林改提供经验证据。【方法】林改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管理者和集体林经营者两类,在本研究中政府管理者主要由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乡镇政府林业工作人员构成,集体林经营者由林农、村集体及新型经营主体三类构成。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构建林改绩效满意度和政策满意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湖南省3县18村的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类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1)政府管理者的林改绩效满意度和政策满意度均高于集体林经营者;2)在林改绩效满意度方面,政府管理者的满意度排序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集体林经营者的满意度排序为间接效益>直接效益;3)在林改政策满意度方面,两类利益相关者对主体改革的满意度均高于配套改革。【结论】1)搭建集体林生产经营者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同时加强林改政策宣传工作;2)进一步深化主体改革,完善配套改革,继续做...  相似文献   

10.
<正>蜂产业是我国农村的传统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致富产业、健康产业、创汇产业和生态产业,也是推动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助推首都精准扶贫的特色优选"空中生态产业",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持生态平衡、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市蜂产业以建设"甜蜜事业"为主体,以"建设生态产业,实现养蜂富民"为目标,以推进蜜蜂授粉为  相似文献   

11.
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对丹霞山近20年旅游业发展的村民认知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丹霞山成熟开发区3个村庄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促进了古建筑和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尚处于村民可承受范围之内.从村民、村庄、景区和政府4个层面提出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建立公共管理机构、加大"三Z"投入、促进景区与旅游村庄和谐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口市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铭怡  付晖  许先升 《广东园林》2021,43(6):17-23,40
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海口市 15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村落的形态、规模,以及村落所处的高程、坡度、水系、道路和兴趣点等数据后,基于 GIS 构建村落形态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归纳出不同类型村落的形态特征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海口市传统村落的定位分为 3 种:基础设施完善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而资源欠佳,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资源丰富。并探讨三者差异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编制太原市迎泽区现代林业建设工程规划出发,围绕建设“绿化山西”和一流省会城市的现实需求,广泛收集国土、水利、交通等相关资料,利用3s技术对迎泽区土地利用状况现状调查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核实。在综合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按照尊重现实、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提出了迎泽区城郊现代林业建设目标、工程建设重点,提出了突出3条路线、建好5个组团、美化10个村庄、绿化8个景点、开通1个循环圈的建设思路。创新性提出了“无变有”、“灌改乔”、“疏加密”、“林提档”、“矿覆绿”5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陕西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家公园和生态旅游的关系进行梳理,可知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游憩发展的最佳形式。调查发现,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的旅游业存在旅游开发影响生态资源质量、忽略社区有序参与、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探讨基础之上,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提出划定游憩科普区发展生态旅游、重视原有基础设施的使用、加强环境教育规划、引导社区参与、重视游客管理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探讨“景区”及“地域景区化”内涵,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分析以千岛湖旅游为背景的地域景区化旅游,对于加快旅游转型、统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和富民强县,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景点品位,推进景城共建工程,深化景乡一体化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等地域景区化旅游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郭向云 《绿色科技》2020,(5):194-195
指出了在现代化时尚生活中,旅游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旅游的众多类型中,很多人选择了群山环绕的美景。山岳型旅游景区在新时代的发展建设中,既保持了传统发展的优势,又进行了创新性的建设。以山岳型旅游景区的发展为研究核心,分析了山岳型旅游景区发展具有的优势,对山岳型旅游景区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阐述,针对山岳型旅游景区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山岳型旅游景区长久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阳新仙岛湖是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随着旅游景点的开发,景区资源破坏、生态脆弱、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景区生态环境建设亟待加强。笔者对仙岛湖风景区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保护与建设对策进行了探讨,对指导仙岛湖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珠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从控制景点建设项目、处理旅游活动污染、加大景区森林植被管护等方面阐述了妥善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及保护措施。提出以弘扬珠源文化和文化内涵建设来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在文化内涵建设中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立足点,打造"珠江源"品牌,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促进旅游、文化、生态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风景区的游憩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风景区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影响,归纳风景区生态系统作用机制,提出应用耗散结构理论调控风景区内的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以保证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实现风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惠州植物园的规划建设贯彻“小而精、小而全”理念,基于建设场地及环境现状,在园区与周边村落交界区,和谐处理村民生活出行与园区景观建设的协调性,并通过分析西湖及周边景区的客流量,科学合理地配套基础设施,解决停车及游览交通等现实需要。惠州植物园注重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因地制宜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共建设11个专类园区,利用微地形处理以及建筑和植物的巧妙空间设计,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进而打造集植物物种保育、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娱乐休闲及人文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景观型植物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