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包 括黏附素,肠毒素,水肿病毒素,内毒素,溶血 素以及EatA。其中黏附素和肠毒素无论是 从发病学还是免疫学角度来讲,都扮演着很 重要的角色。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黏 附素抗原主要有K88(F4),K99(F5),987P (F8)和F41,肠毒素包括耐热肠毒素与不耐 热肠毒素。  相似文献   

2.
<正>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t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1,7]。ETEC的致病作用主要由肠毒素和黏附素性菌毛等两类毒力因子共同构成[2],其主要的致病环节是ETEC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403-1409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婴幼儿和幼畜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初生幼畜感染后常因剧烈腹泻脱水而死亡。菌毛黏附素和肠毒素是ETEC目前研究最多的2类毒力因子,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毒力因子不断被发现,如鞭毛、非菌毛黏附素、肠聚集性耐热毒素(the enteroaggregative heat-stable toxin1,EAST1)、自转运黏附蛋白、细胞溶血素等。本综述主要针对猪源ETEC的主要毒力因子以及新型毒力的结构功能及致病性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深入探索ETEC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1发病原因和机制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有两个毒力因子,既能吸附到肠上皮细胞黏膜表面,又能产生肠毒素,据此可以将它与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区分开。黏附是由一种被称之为菌毛的丝状结构蛋白介导的,这种丝状结构蛋白有时也被称为纤毛或黏附素,它能与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EP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能和肠上皮细胞的肠腔面紧密接触不同,菌毛介  相似文献   

5.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是目前幼畜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文章综述了在畜牧业中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致病因子黏附素和肠毒素、EatA及其生化特性,并介绍了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的传统灭活苗及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调查浙江省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和毒力基因特征。采用标准细菌学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2014-2021年共分离到137个携带ETEC黏附素或肠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其中禁抗后平均每年分离到的菌株数量是禁抗前的2倍。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STb (129/137,94.2%)最常见,其次是STa (64/137,46.7%)和LT (62/137,45.3%);黏附素基因以F18 (56/137,40.9%)最占优势,其次为K88 (28/137,20.4%),未检测到K99和987P及F41等黏附素。上述137个临床分离株中共检测到16种不同的毒力因子模式,平均每8.6个菌株产生一种不同的毒力因子模式;其中39.4%的菌株仅携带肠毒素基因,检测不到经典的黏附素基因,而1.5%的菌株则与之相反。共有81株菌同时检测到肠毒素和黏附素基因,占检出总数的59.1%。在所有被检测的生长阶段,肠毒素STb均为检出率最高的肠毒素,且随着日龄增加检出率逐渐降低。黏附素F18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检出率不断提高;K88黏附素在各...  相似文献   

7.
<正>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犊牛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的致病过程是细菌依赖黏附素,在肠道内定居、繁殖,然后释放细菌毒素引起细胞坏死和肠道紊乱,进而导致急性腹泻[1]。黏附素、肠毒素、溶血素等是与其致病过程有关的致病因子[2],某些血清型也与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有关。国外有关于大肠杆菌的O抗原血清型与肠毒素和黏附素类型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检测了分离自牦牛腹泻样品  相似文献   

8.
郭乐  李敏  王玉炯 《中国猪业》2009,4(1):50-53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简称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家畜中,尤以初生幼畜特别易感。并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生产能力低下,甚至造成死亡。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ETEC肠毒素基因和菌毛蛋白(黏附素)基因对于ETEC的致病性起主要作用。除了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结合多糖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外,新近出现的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为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概述并评价了各类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疫苗.并简要介绍了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疫苗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王娜  姜中其  由昭红 《养猪》2006,(2):41-43
黏附素(adhesion)是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大肠杆菌只有依靠黏附素黏附到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才能避免肠蠕动和肠液分泌对其的清除作用,并得以在肠内定居和繁殖,进而分泌肠毒素,导致腹泻。此文从黏附素主要类型、黏附素的表达条件、对肠黏膜黏附的特异性及其疫苗在仔猪腹泻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致仔猪腹泻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最常见的几种黏附素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导致新生犊牛腹泻和死亡的主要病因。现已明确ETEC至少有二种毒力因子:介导粘附于上皮、使ETEC在小肠能迅速繁殖的定居因子和引起腹泻、脱水的热稳肠毒素(ST)或热敏肠毒素(LT)。K99菌毛  相似文献   

11.
某些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可致仔猪黄痢病,危害养猪业。猪源性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有两种致病因子,其一为肠毒素,其二为粘附因子(即纤毛抗原)。后者有K_(88)、K_(66)、987P和F_(41)四个血清型,但以K_(88)纤毛抗原产生菌居多。现已知道K_(88)基因和肠毒素基  相似文献   

12.
1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新生仔猪腹泻最为常见的病原。ETEC菌株引起疾病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菌株在小肠内的吸附、增殖和定植的能力以及产生肠毒素的能力。能引起新生仔猪腹泻的ETEC菌株可产生热敏感的肠毒素(LT)或两种热稳定的毒素。定植因子决定了大肠杆菌在动物肠道定植的能力。如果能发生细菌定植,则产生的毒素会引起腹泻,其可与黏膜表面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定植于黏膜。  相似文献   

13.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简称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该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黏附素和产肠毒素密切相关。ETEC首先通过黏附素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之后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腹泻。在此过程中,ETEC包括其黏附素和肠毒素是传染源,仔猪尤其是其肠上皮细胞特异性受体是宿主,传播途径则是水、食物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猪体亲密接触的物质,由于仔猪一般采用群养方式,加之ETEC也是条件致病菌,所以切断传播途径在防制学上意义不大。目前,诸多的特异性的防制方式主要还是从传染源和宿主着手。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的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其主要通过菌毛黏附素牢牢地黏附在仔猪黏膜表面,并产生肠毒素,继而破坏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正常的吸收和排泄的动态平衡,使肠管中的液体蓄积而导致腹泻.大肠杆菌是猪消化道内的常在菌,自出生至断乳均可引起发病.但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不同,其引起腹泻症状有2种  相似文献   

15.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其主要通过菌毛黏附素牢牢地黏附在仔猪黏膜表面,并产生肠毒素,继而破坏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正常的吸收和排泄的动态平衡,使肠管中的液体蓄积而导致腹泻.大肠杆菌是猪消化道内的常在菌,自出生至断乳均可引起发病.但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不同,其引起腹泻症状有2种  相似文献   

16.
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简称ETEC)引起的新生仔猪腹泻一直是困扰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是影响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成活率的主要病因,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对于由ETEC引起的腹泻,国内外长期采取药物治疗方法,但药物治疗费用昂贵,更因抗药菌株日趋增多,导致药物疗效不佳甚至无效,而免疫预防是控制这类疾病的最佳选择。粘附素和肠毒素是大肠杆菌的两个重要毒力因子,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对粘附素和肠毒素基因工程疫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  相似文献   

17.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是幼龄动物(主要是猪和小牛)大肠杆菌病的最常见型,是引起发展中国家旅行者和儿童腹泻的重要原因。ETEC的主要毒力属性是黏附素和肠毒素,它们主要受大型质粒的调节。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ETEC细菌都可以通过它们的蛋白表面附属物(菌毛、菌毛)或通过非膜蛋白黏附在动物小肠上皮的受体上,而且不引起显著的形态学改变。此外,它们可分泌蛋白毒素(肠毒素),以减少营养吸收以及增加小肠上皮细胞液体和电解质的分泌。读者可参考较早的更为广泛的综述(Nagy和Fekete,1999)了解有关动物ETEC感染和腹泻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预防的细节。本文旨在总结相关基本知识,并着重介绍兽医学中ETEC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最实际的研究课题。最近,人们开始关注ETEC新毒力因子和新遗传载体的研究。我们还将讨论动物ETEC腹泻的诊断和预防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猪场发生了仔猪腹泻的情况.为了探究是何种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仔猪腹泻,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并无菌采集剖检病料进行镜检、病原菌分离培养、PCR确定该病原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并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该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原菌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携带F5黏附素菌毛.该株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敏感.对恩诺...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黏附素单因子血清IgG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了定量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黏附素抗原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该试验所用K88、K99、987P和F41单因子血清IgG致敏红细胞的最佳浓度依次为30μg/ml、56μg/ml、28μg/ml和100μg/ml。经交叉试验、抑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证实,该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生物制品中黏附素含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可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道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四大类。其中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它的致病性取决于ETEC在宿主小肠上皮细胞上定居的能力和产生肠毒素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ETEC定居于小肠上皮细胞能力是因为具有定居因子或称为粘着素,现已发现的动物源性粘着素主要为K_(99),K_(88),F_(41),987P。另外,ETEC还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