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活性炭工业发展迅猛,甘蔗渣作为制糖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碳素含量高、产量大、价格低廉,是制备生物质活性炭的优良材料.主要综述了甘蔗渣作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方法,包括汽体活化法、化学试剂活化法、微波辅助加法、物理-化学活化法等,为产业化生产甘蔗渣活性炭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生壳残渣制备活性炭及吸附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谢宇  邱贤华  邓磊 《花生学报》2010,39(2):16-20
用提取黄酮后废弃的花生壳做原料,选择不同的活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制备活性炭,并且测定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磷酸作为活化剂时活性炭产率最高,达39.5%;当炭化温度为500℃、活化剂为氢氧化钾或磷酸、活化剂浓度为10%时,碘吸附值最高,为966.7mg/g;当炭化温度为500℃、活化剂浓度为10%时,几种活化剂制备出来的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力均达到40mL/g左右;与几种市售活性炭比较,花生壳活性炭碘吸附值能够满足市场需要,但是亚甲基蓝脱色力偏低;相同条件下,盐作为活化剂所制备出的活性炭对镍离子的吸附能力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陕甘汉麻秆为原料、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浸渍比、浸渍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仪对样品的微孔结构和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甘汉麻秆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浸渍比3∶1,浸渍时间24 h,活化温度700℃,活化时间2 h;在最佳制备条件下,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389.27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57 mg/g,得率为68.32%,比表面积为1750.86 m2/g,孔容为0.47 cm3/g,平均孔径为1.769 nm;该活性炭微孔结构发达,含有少量介孔和大孔,此外还含有碳碳双键(C=C)、羰基(C=O)、羟基(O-H)等化学结构。该研究为陕甘汉麻秆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微波法制备蔗渣活性炭及其用于糖液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利用糖厂蔗渣作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活性炭并用于糖液脱色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微波法制备的活性炭对糖浆、清汁脱色效果很好.研究发现,制备蔗渣活性炭获得较高产率的条件为:将蔗渣浸渍在酸性助剂浓度15%,添加剂浓度3%的溶液中,浸泡若干小时后,用功率为600w的微波处理5-10min,可使活性炭的得率达64.2%.活性炭对粗糖浆脱色率达74.8%,对清汁脱色率达85.3%.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热解炭是生物质热解后的固态产物。本文以花生壳为原料经过低温热解制备5个不同热解终温花生壳炭,研究了生物质热解炭的制备工艺,并对生物质炭的组分、炭得率、表面形貌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花生壳炭的挥发分含量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灰分基本不变,炭得率降低;表面孔隙结构先变得丰富且规则,在400℃呈"蜂窝"状结构,随后逐渐变得混乱;各官能团慢慢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且越来越表现为芳香结构特性,在550℃红外光线基本被吸收,说明花生壳炭热解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6.
以澳洲坚果壳作为碳源,采用高温碳化技术制备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材料,研究了磷酸、氢氧化钾、氯化锌作为活化剂对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剂对澳洲坚果壳生物炭造孔效果明显,可获得丰富的孔隙结构;与未活化的澳洲坚果壳生物炭相比,活化方式调控的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吸波性能得到了改善,氯化锌活化的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反射损耗达-16 dB;氢氧化钾活化的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反射损耗达-26 dB,通过调节厚度,有效吸收带宽最高可以覆盖14 GHz。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良好的吸波性能归因于活化造孔产生的多孔结构,多孔结构进一步促进传导损耗、界面极化、多重散射等对电磁波进行衰减。经分析讨论进一步确定了不同活化方式调控澳洲坚果壳生物炭吸波性能强弱的顺序为MNAC-K(氢氧化钾活化)> MNAC-Zn(氯化锌活化)> MNAC-H(磷酸活化)> MNC(未活化)。  相似文献   

7.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国内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概况,重点介绍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用蔗渣生产颗粒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薇 《广西蔗糖》2001,102(4):31-34
本文介绍以蔗渣为原料生产颗粒活性炭的原理及工艺,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花生壳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法制备花生壳活性炭,其平均粒径约为50μm,在高温作用下,C和O结合生成CO2释放出去,造成活性炭内部具有大量的孔隙。对甲基紫、溴钾酚绿、碱性品红三种染料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发现:吸附饱和时间为120min,活性炭投加量应保持在0.2g/150mL以下,50℃时吸附效果较好,将溶液稀释1倍后吸附效果增强。花生壳活性炭更适合溴钾酚绿吸附,其反应速率常数在80min内保持较大的数值,三种染料溶液吸附量与吸附时间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杨莉  刘毅 《花生学报》2011,40(4):22-26
利用微波法制备花生壳活性炭吸附铜离子,扫描电镜发现活性炭表面出现许多细条纹,有大量微孔,平均粒径为50μm。活性炭中O与C结合,以CO2的形式释放出去,从而使其他元素的含量相对上升,其中以K元素含量上升最为明显。30℃时吸附量最高,在60min内达到单分子层吸附饱和,90min后开始多分子层吸附。在同等条件下,活性炭对...  相似文献   

11.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s (400, 600, 800 and 1000 °C) 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osity in carbonized coconut shell char and activated carbon derived from carbonized coconut shell char with different activation times (30, 60, 90 and 120 min) at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f 900 °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temperature carbonized coconut shell char and activated carbon samples derived from high temperature carbonized coconut shell chars had higher BET surface area, total volume, micropore volume and yield as compared to those of low temperature carbonized coconut shell char and activated carbon derived from low temperature carbonized coconut shell char. The BET surface area, total volume and micropore volume of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char obtained at 1000 °C with activation time of 120 min were 1926 m2/g, 1.26 cm3/g and 0.931 cm3/g, respectively. From the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we could produce high surface area activated carbons from coconut shells using physical activation (steam activation) by proper selections of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activation time.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媒法,以花生壳为原料、氯乙酸为改性剂制备了羧甲基化改性花生壳吸附剂,研究了其对废水中NH4+-N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改性花生壳用量、温度等因素对NH4+-N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g花生壳粉末在200mL 10%NaOH溶液中碱化2h后,和8g氯乙酸在500mL 90%酒精溶液中,恒温水浴45℃搅拌反应2h,水洗干燥后得到羧甲基化改性花生壳粉末,用此改性的花生壳处理50mg/L NH4+-N溶液的最佳条件为:在羧甲基化改性花生壳加入量10g/L,温度25℃,吸附时间1h,pH值8.0的条件下,花生壳对浓度为50mg/L的氨氮模拟废水的去除率可达72.1%。  相似文献   

13.
改性花生壳和改性玉米芯吸附重金属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吸附时间、pH值、吸附剂投加量、Cr^6+初始浓度、温度、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几个方面,实验对比了改性玉米芯和花生壳的吸附特性。改性花生壳较玉米芯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相对慢一些,分别为30min和75min。pH值对改性花生壳和改性玉米芯吸附Cr^6+的影响有差别。改性花生壳和改性玉米芯对Cr^6+的去除率均随其投加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曲线不同。改性花生壳对Cr^6+的去除率不受Cr^6+初始浓度的影响,但改性玉米芯对Cr^6+的去除率随Cr^6+初始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温度对改性花生壳吸附效果的影响很小,但在不同的温度下,改性玉米芯的吸附效果有明显差异。溶液中共存离子Na^+、K^+对改性花生壳吸附Cr^6+的影响较小,可以说基本不受Na^+、K^+的影响,而对改性玉米芯而言,Na^+较K^+相对较大一些,存在竞争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酶法预处理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并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纯度。花生壳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花生壳粉与水混合,半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按1:1(m/m)复配,用量0.25‰,50℃酶解30 min后,按料液比1:20(m/V)加入乙醇至终浓度60%,于功率1000 W,55℃超声波辅助提取60 min,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约为2.5%。选用D101型大孔树脂,上样缓冲液为pH 5.0的60%乙醇溶液,洗脱液为pH 10.0的70% 乙醇溶液,上样与洗脱流速为0.75 BV/h和1.5 BV/h。纯化后的花生壳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纯度分别为10.54%和5.85%,提高了90%和120%。  相似文献   

15.
花生短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对福建省3个花生产区进行调查,发现成熟的花生荚果果面上出现紫褐至黑色病斑,病斑病健交界处清晰,花生的根和胚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色坏死症状。同时采集病变样品,从各病组织中分离出大量的短体线虫,其中以花生外壳组织中的线虫最多。该线虫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比较,鉴定为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再对短尾短体线虫侵染花生引起的病害症状进行详细描述,并通过接种试验证实短尾短体线虫对中国花生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食用安全性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荚壳是花生抵御黄曲霉菌侵染的第一道防线,为建立花生荚壳抗黄曲霉侵染的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强侵染黄曲霉菌AF2202接种花生荚果,通过对不同接种菌浓度和培养时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浓度为2 ×106孢子/mL、培养7d的组合方案可以有效区分花生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利用所建立的鉴定方法对276份遗传变异丰富的花生核心种质材料进行接种鉴定,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方法鉴定花生荚壳抗性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初步发掘出2份具有荚壳抗性的特异花生种质。  相似文献   

17.
花生果壳褐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果壳褐斑病是我国花生主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本试验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细胞核染色及菌丝融合实验,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菌丝及菌落生长特点,细胞核数目及其与叶部菌核病原菌的融合状况。确定了该病菌属于双核丝核菌,即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与花生叶部菌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不能发生菌丝融合,属于丝核菌的不同种群。  相似文献   

18.
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对花生分子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标记与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花生重要数量性状的研究进程,并获得了一些与抗病、产量等重要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本文对国内外花生的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图谱构建以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花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花生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