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青岛东都商苑建设人为水土流失主要为开挖地基弃土弃渣、取料等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流失具有流失强度大,发生历时短,治理要求标准高的特点,并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了工程、生物及两者并用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2.
罗吉文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219-222
人为土壤扰动是导致土壤碳流失、土壤退化、农业威胁与大气CO(2)增多的重要因素.通过论述人为扰动土壤的几大主要方面,解析扰动产生的机理,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少人为扰动的策略,阐述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北干旱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为的破坏,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成为风沙侵蚀、土壤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对西北干旱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林业生态系统建立对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颜景新 《油气储运》1989,8(5):61-62
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北区集中处理站,原工艺流程,因脱水不彻底,随排污水带走流失原油和人为过失跑油极为惊人。自引进先进技术后,将原工艺流程电脱盐改造为“溢流沉降”,脱水彻底,大幅度降低了净化油的含水量,基本杜绝了原油流失和跑油事故,节省了能源、设备和人力。 1.原脱水工艺概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SWAT模型的北京密云水库沿湖区氮磷流失风险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识别流域氮磷流失风险区是高效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校正和验证后的SWAT模型,在模拟区域氮磷流失负荷的基础上,参考水质控制标准,对密云水库上游沿湖区氮磷流失风险区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沿湖区地表饮用水质磷指标良好,总磷流失风险处于优质饮用水区和一般饮用水区2个风险水平,均达到地表饮用水标准。但总氮流失需要加强重视,总氮的一般饮用水区为地表饮用水标准的Ⅲ级,占总面积的50.42%;风险饮用水区为地表饮用水标准的IV和V级,占总面积的49.58%,未达到饮用水标准。总氮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石城乡、高岭镇和北庄乡,与潮河段、小汤河段、/牛河下游一起,应加强对区域氮素流失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永靖县中小型灌区工程存在老化失修,灌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水费标准低,工程自我维护能力差、管理落后,人为破坏严重、水管体制改革进展比较缓慢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坚持将水利建设放在基础设施的首要地位,进一步深化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灌区改革,强化工程管理,增加灌区投入,推广节水措施,抓好灌区水利队伍建设等有利于灌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案件流失的现状 案件流失是近一时期各级检察机关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流失案件的定义也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是否属于流失案件应当用两个标准去衡量。一是程序标准.看案件是否走完了应有的法定诉讼程序:二是实体标准.看案件是否受到了应有的法定性实体处理和追究。结合这两个标准.我们对2003年的刑事案件进行了跟踪统计.2003年项城市公安局共拘留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1624人.其中项城市检察院批准逮捕478人.提起公诉157人.法院作出有罪判决157人.从1624人到157人差距惊人.  相似文献   

8.
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可以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充分调动和保护群众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周公宅水库库区水土保持林的营建技术。初步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工程区的林草覆盖率为53.90%,植被恢复率为99.23%,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43,拦渣率为99.9%,基本上控制了因工程建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相似文献   

10.
植被破坏对黄土性土壤肥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子午岭林区林地及开垦地进行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探讨人为加速侵蚀对土壤肥力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加速侵蚀使地带性土壤遭破坏,表土每年流失0.6~1.2cm;与林地相比,林地开垦后7和20年的农地土壤中,>0.25mm水稳性团聚体减少了40%和89%;引起土壤水、气、热、养分等循环失调,土壤生态系统被破坏、可持续性减弱。针对目前现状,提出了促进土壤良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是中国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介绍了湖南省的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耕作栽培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壤坡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消流减蚀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大部分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仅仅停留在简单定性的比较分析上。本研究通过在南方红壤坡地建立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提高植被结构的层次、植被覆盖度和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南方红壤坡地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多导致公路周边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并将影响到公路旁的农作物生长.针对水土流失这一问题,提出全新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达到保护水土,防止农作物被破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工程建设或矿山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如何防治这类水土流失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以相关的水保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力学、工程力学理论为基础,就泸县张岩沟煤矿开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水土保持的具体工程手段和设计方法。煤矸石挡渣坝设计经济、安全,可堆放弃渣量10.13万m^3以上,矿方可持续使用7.5年;渠系设计满足工程要求的20年一遇洪水标准。  相似文献   

15.
铁大梁  杨春雨 《北京农业》2012,(30):159-160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于人为的开发活动,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工程期长,地质地貌破坏面积广等特点,对江河、湖泊及其附近的生态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水利工程进行水土保持,确保水利工程高效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探讨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的意义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机理与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的本质是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坏、肥力下降和土地利用率降低。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破坏、土壤严重退化、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和失衡,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分别就土壤侵蚀机理与模型、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模型及径流流失机理与模型等三个方面作了简单回顾与概述。一方面是对国内外的水土流失研究背景和进展状况有个大概了解,另一方面也更有助于今后水土流失研究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指导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坡度和植被覆盖是影响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9.
王程  廖小锋  蒙朝阳  戴全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60-21162
针对毕节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的水土流失问题,采用调查分析法,在现场勘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预测了该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为合理布设该项目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时期大比例尺遥感信息源为依据,对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行科学地、客观地评价,并以图的形式从定性、定量、定位诸方面表示出综合治理措施的空间分布、质量水平、生态和经济效益。然后把两期的综合治理评价图进行叠合比较,编制新的综合治理评价动态图,研究综合治理评价的动态变化,并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今后需要加强治理的地块以及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