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5年6月,我县S鸡场和W鸡场相继发生一种鸡的急性传染病,经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现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S场西赛斯雏鸡(1,715只)于47日龄时发病,一周后平息,共死亡655只,死亡率为38.19%;三黄鸡(1,579只)于28日龄时发病,一周后平息,病死鸡298只,死亡率为19.05%。  相似文献   

2.
1998年3月阿克苏市某个体鸡场饲养的4000只肉杂鸡19日龄时发生了鸡新城疫病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继发大肠杆菌病。经采取疫苗紧急接种和药物防治等措施,控制了疫情,共死亡鸡1900余只;死亡率达48.5%,损失严重。1发病情况 该鸡1998年2月26日由阿克苏某鸡场引入,于12日龄进行新城疫Ⅱ系苗滴鼻和点眼免疫。每只1头剂,15日龄法氏囊弱毒苗饮水免疫,每只1.5头剂。至发病前鸡群生长良好,成活率98.7%,19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当日死亡24只,经诊断为鸡新城疫与法氏囊混合感染,次日鸡群…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出现了亚临床型,病理变化不明显,发病日龄明显拓宽,死亡率增高,并且常与其它传染病混合感染,给鸡群的整体免疫带来困难。1993年蛋鸡场一批鸡20日龄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后又发生了禽伤寒和马立克氏病,造成大批死亡。现报告如下:发病情况虽然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但传染性法氏囊病仍有发生,死亡率约3~5%。1993年一批鸡3周龄前生长良好,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首免后三天发生法氏囊病。注射IBD高免卵黄液,IBD典型病变消失,但仍有死亡。50日龄后病鸡极度瘦弱,腹大。投服氛所酸等抗菌素病情好转,死亡减少…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传播地区广泛,且发病时间连续不断,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4月市某养鸡场20日龄鸡发生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症的传染病,造成1 000多只鸡发病,已经死亡鸡200多只。对剩余800只感染发病鸡进行治疗,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24日李某购进雏鸡2000只,30日龄时发生过传染性法氏囊病,经治疗得以控制,饲养到40日龄死亡数量突然增加,用恩诺沙星效果明显。此次共发病382只,发病  相似文献   

6.
1997年8月,郑州市某肉鸡场2000只18日龄肉鸡发生一种拉稀、消瘦,伴有呼吸道症状及死亡,剖检腺胃肿大如球状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临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其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因此将本病暂定名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这批肉维分别在1日龄、10日龄和14日龄进行了鸡马立克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接种,18日龄个别雏鸡开始发病死亡,以后逐日增多,20~25日龄形成死亡高峰,经强力霉素、新霉素加维生素C治疗后,死亡减少,至56日…  相似文献   

7.
鸡白细胞虫病是一种血泡子虫病,以鸡冠发白、下痢、发热为主要临沙特征,常引起雏鸡大批死亡。笔者在门诊上遇到一起雏鸡爆发性病例,经临诊症状观察。尸体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沙氏白细胞虫病,经及时治疗,很快控制了疫情。一、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1999年8月中旬,我县某养鸡专业户饲养的8用羽三黄雏鸡,已作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三种疫苗免疫接种。该群鸡32日龄时开始发病,曾用禽炎康、速效救禽片。四环素、土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9天内发病497只,发病率为621%,死亡254只,病死率为sl.l%。病鸡表…  相似文献   

8.
<正>1发病情况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11年3月,武威市凉州区某鸡场饲养的8 000只21日龄鸡群突然大批发病,6 d内死亡260只。发病后3~4 d死亡达到高峰,平均每天死亡60多只。发病1周后,病死鸡数明显减少,迅速康复。根据临床经验和症状,怀疑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9.
1 发病情况 1994年4月初,锦州市太和区女儿河乡刘某,购进800只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雏。1日龄注射火鸡疱疹病毒苗(HVT),7日龄新城疫Ⅳ滴鼻,18日龄、28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饮水,40日龄注射新城疫灭活苗。当饲养至50日龄时,发现鸡群中有部分鸡不愿走动,单侧或双侧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发生跛行。60日龄后,一些鸡逐渐表现消瘦,精神不振,喙、肉髯发白,跛行的病鸡日渐增多(占病鸡的30%),严重者卧地不起。发病后曾用泰乐菌素、土霉素、氟哌酸等药物治疗,均不见效果。就诊时,已发病245只,发病率30.6%;死亡16只,病死率6.5%。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雏鸡危害尤为严重。1993年7月,我站养殖场的乌骨鸡发生法氏囊病,死亡率40.7%,现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我站养殖场于1993年7月20日,引进乌骨鸡苗81只,后饲养至25日龄开始发病,一周内共死亡31只,经本站兽医诊  相似文献   

11.
张保发 《中国家禽》1999,21(11):22-22
1999年2月初,邵武某一私营蛋鸡场从浙江杭州购入法国依莎蛋鸡(商品代)雏鸡5000只,10日龄采用新城疫11系苗滴界,16日龄用国产某生化厂生产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B87株)饮水。尔后仅使用过一些抗生素和抗球虫药,再未使用过其他疫苗。至35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采用抗生素和氟赈酸治疗无效。10d内共死亡门门只,死亡率为24.24%,后经解剖、化验,初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鸡新城疫。针对病情、及时采取消毒、隔离及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萎靡、不愿走动。挤于一隅,嗜睡,食欲减退或废绝,张口呼吸,发出“咯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专业户大量引进种鸡,致使鸡法氏囊病在本区暴发和流行,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威胁。1991年4—6月,船山、安居的三户养鸡场饲养的30—60日龄商品鸡3600只,突然发病,传染迅速,死亡剧增。经临床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发病情况 2000年2月中旬,济宁郊区栽养鸡户引进1000只伊沙蛋鸡(商品代)雏鸡,于37日龄突然发病。据畜主介绍:该鸡群在18日龄时曾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饮水,以后使用过氯霉素等。发病后曾用氯霉素治疗,但无效果。10天内共死亡242只,经剖检化验初诊为法氏囊病伴发大肠杆菌病。针对病情,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并经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及采用特异性疗法,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我县某鸡场饲养的2 624只雏鸡在2日龄时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0.2毫升/只肌肉注射免疫,6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饮水免疫,7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饮水免疫,用量均为0.05毫升/只,21日龄时鸡群发病,当天死亡21只,23日龄时出现死亡高峰,死鸡423只,随后病死鸡逐渐减少。至30日龄发病2135只,发病率81.4%,共死亡1338只鸡,死亡率51%。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音。雏鸡还可出现流鼻液。本文就12日龄雏鸡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防治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02年2月2日,南和县西侯庄侯某养鸡场,从外地引进雏鸡2000只,12日龄时,鸡群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率15%,死亡率2.5%,病程5~7天,重病鸡1~2小时死亡,也有1~2天死亡,经用鱼腥草、青霉素、链霉素饮水治疗,发病与死亡很快得到了控制。二、临床症状患鸡气喘,呼吸时发出特殊叫声…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7日,江苏省金湖县某养殖户饲养的蛋鸡突然发病。该鸡群已按免疫程序进行过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的免疫。95日龄时鸡开始发病死亡,怀疑患鸡新城疫病,用鸡新城疫Ⅰ系苗注射,同时用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拌料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该群鸡先后共发病318只,死亡230只,发病率为61%,死亡率为45%。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区某鸡厂发生大批鸡只急性死亡,经临床剖检、病理组织学、琼脂扩散试验及电镜检查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进行了病毒的分离鉴定。此野毒株回归易感鸡后表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发病率100%,死亡率40%。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元月,珠海市某个体肉鸡养殖场突然发生一种以剧烈腹泻、肾脏肿大呈灰白色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实验室诊断证实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OB)。1.发病情况个体户林某共养雏鸡2400只,当饲养到12日龄时,突然发病,17日龄时开始死亡,10天内共死亡731只,死亡率为30.46%。发病期间使用氟赈酸、抗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蛋黄液治疗均无效。2.临诊症状发病初期,病鸡眼眶湿润,流泪,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畏寒,常聚积于温暖处,饮水量剧增。轻者只饮水不吃料,重者饮、食欲废绝.出现缩头呆立或倒地。病鸡打喷嚏,支气管…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临沂市某蛋鸡场于2005年3月3日购进海兰鸡5200只,鸡群按常规饲养,饲养方式为笼养,根据当地常发病情况进行了鸡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的防疫,但未免疫禽霍乱疫苗。9月28日即209日龄时开始发病死亡,每天死鸡3~10只不等,最多死鸡每天达35只,产蛋率从93%下降到85%,软壳蛋、粗壳蛋增多,蛋壳色泽变淡,用盐酸环丙沙星饮水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且不断加重。发病6d时间内死亡121只鸡,死亡率达2.33%。并且笼底层鸡死亡率比上层的鸡高。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等,确诊本病例为鸡住白细胞原虫病与禽霍乱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河北省邯郸市某肉鸡养殖户于2004年9月引进3000只艾维因肉鸡。按正常免疫程序进行免疫,7日龄用新城疫、传支H120二联冻干苗2头份滴鼻点眼,13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冻干疫苗饮水,20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冻干疫苗进行二免。在23日龄时,大群精神沉郁,垂头缩颈,闭目嗜睡,个别鸡表现张口喘气,呼吸困难,有少量的鸡口角流涎,伴有甩头动作,采食时鸡口中流出大量液体,病鸡排黄绿色或灰白色水样便,泄殖腔周围羽毛污秽,沾满稀粪,且出现瘫痪病鸡,采食量减少,至28日龄共发病800只,死亡312只.发病率为26.7%.死亡率为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