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蟾胡子鲇(Clarias batrachus)又称两栖胡鲇,是1978年从泰国引进的食用淡水养殖鱼。自1979年秋,由华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潘炯华等、国家水产总局珠江水产研究所邬国民等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以来,已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繁殖推广,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小面积高产养殖和家庭养鱼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蟾胡子鲇(Clarias batrachus)又名两栖胡子鲇,是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的食用淡水鱼,所以也叫泰国塘角鱼。它与我国南方的胡子鲇(Clarias fuscus)同属胡子鲇科(Clariidae),胡子鲇属(Clarias)的淡水鲇类,两者的形态、习性很相似。但蟾胡子鲇体形大,生长快,产量高。在泰国池塘饲养,一般亩产9000斤,是泰国人民食用和出口的主要淡水鱼之一。  相似文献   

3.
胡子鲇形态、生殖力和成熟系数的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潘炯华  郑文彪 《水产学报》1983,7(4):353-363
本文根据我们1978-1982年所进行的试验,对广泛分布和养殖于我国南方各地及东南亚各国的淡水鲇类——胡子鲇的形态、生殖力和成熟系数的年周期变化作了分析研究,为进行胡子鲇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埃及胡子鲇又名埃及塘虱鱼、革胡子鲇。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是当地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我国于1981年引进试养,现已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目前正在各地进行大面积推广。养殖埃及胡子鲇可利用各种水体,如各地的池塘、水泥池、小面积潜水塘、水族箱等。其适宜高密度饲养,放养密度可比其它鱼类高出几倍,且养殖周期短,单产高,一年可多次轮捕。因此,是农户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蟾胡子鲶是淡水养殖的一枝新秀,目前在我区巳普遍推广,成为家庭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是,蟾胡子鲶不耐寒,在11℃时就会被冻死,因此必须认真解决好越冬问题。我县自1980年从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蟾胡子鲶以来,着重研究其越冬的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蟾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又叫泰国塘角鱼,是泰国和邻近国家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它与生长在我国南方的胡子鲶(Clarias fuscus)形态和习性相近,具有对环境适应力强、食性杂、饲养容易、经济价值高等优点。蟾胡子鲶体形大,生长快,养殖周期短,  相似文献   

7.
刘国信  张小社 《河北渔业》2006,(2):33-34,54
埃及胡子鲇又名埃及塘虱鱼、革胡子鲇.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是当地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骨刺少、营养价值高.我国于1981年引进试养,现已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目前正在各地进行大面积推广.养殖埃及胡子鲇可利用各种水体,如各地的池塘、水泥池、小面积潜水塘、水簇箱等.其适宜高密度饲养,放养量可比其他鱼类高出几倍,且生长快(如果饵料充足,当年鱼苗饲养一年,最大可长到3500g),养殖周期短,单产高,一年可多次轮捕.因此,是农户养鱼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蟾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又名两栖胡鲶,为我区新引进的养殖品种,养殖试验正在各地推广,但其易发生哪些鱼病,如何防治?报道的资料不多。两年来,我们在鱼病门诊中,诊治蟾胡子鲶寄生虫性鱼病多起,现将病原、症状、药物治疗和几种药物对蟾胡子鲶致死及安全浓度试验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子鲇是太国主要食用淡水鱼类之一,是为人们所喜好的上等鱼。太国人现在所吃的淡水鱼中约有30%是胡子鲇。在太国淡水渔业中,胡子鲇养殖业发展最快。1970年太国淡水鱼(除开胡子鲇)的总产量是95,985吨,1973年是100,620吨,四年增长5%。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与渔业》2008,(7):32-33
【品种来源】我国养殖的鲇鱼,主要有大口鲇、怀头鲇、胡子鲇和革胡子鲇等种类。来自于我国野生资源驯化培育,如大口鲇、怀头鲇和胡子鲇等;或者来自于引进驯化培育,如革胡子鲇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大口鲇和怀头鲇等。大口鲇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大江河水系,以长江流域为主产区。  相似文献   

11.
革胡子鲶,俗称埃及塘虱。1983年从广州引入我市茅坪乡饲养,经过三年时间的饲养观察,得知革胡子鲶与本地胡子鲶、泰国蟾胡子鲶在形态上大体相似。但革胡子鲶耐低温能力较强,体型较大。肉质鲜美,这些特点均优于蟾胡子鲶,乃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池塘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革胡子鲶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等特点,是淡水养殖优良高产品种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滕州市淡水养殖试验场开始进行革胡子鲶集约化养殖试验,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革胡子鲶养殖专业村3个,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乡(镇)一业”的新格局。革胡子鲶耐低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一般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病,然而在集约化饲养过程中,常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水质调节及饲养管理不当,极易使革胡子鲶发病。笔者结合数年养殖经验就革胡子鲶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革胡子鲶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等特点、是淡水养殖优良高产品种之一。滕州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滕州市淡水养殖试验场进行革胡子鲶集约化养殖试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革胡子鲶养殖专业村三个,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乡(镇)一业”的新格局。革胡子鲶耐低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一般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病,然而在集约化饲养过程中,常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水质调节及饲养管理不当,极易使革胡子鲶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14.
<正> 蟾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是泰国主要食用淡水鱼类。与我国的胡子鲶(Clarias fuscus)形态和习性相近,但体型较大,生长较快,而肉味稍逊,耐寒力偏弱。在泰国,每年可养殖两次,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平均每年每平方米面积产20.9公斤。1978年6月泰国ADK养鱼公司泰籍华裔蔡先生赠送给我所一批蟾胡子鲶鱼苗,规格0.6克左右。为了大力发展蟾胡子鲶的养殖,作者1979年模拟蟾胡子鲶的繁殖生态环境进行了自然繁殖的研究,初步获得成功。现把研究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淡水养殖良种场在1981年底从埃及引进非洲的一种胡子鲇。据潘炯华、郑文彪(196),其学名为"Clariusleather"。这leather系皮革的英文词,故有"革胡子鲇"之名并沿用至今。但拉丁学名中没有此种名,估计乃ClariusLaiera的误译。1996年《科学养鱼》第8期上登载了拙作黄边胡比一t,系根据新英x水产辞典上ClariusLazera的汉译。1997年,我应邀去纳米比亚开会,购得《南非淡水鱼类志》一部,以下对南非的胡子此种鱼类作些介绍,供引种参考.胡子站科所属的亚、非洲的胡子必,由于它们特强的适应性而著名。头左状的头部、修长的鱼体、长…  相似文献   

16.
革胡子鲶是由国外引进的淡水优良养殖品种,具有食性杂、生命力强、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庭院养殖革胡子鲶具有养殖方法简单、成本低、收入高的特点,是家庭致富的好门路。现介绍有关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革胡子鲶属鲶形目胡鲶科胡子鲶属,俗称埃及塘角鱼或埃及塘虱。广东于1981年从埃及引进。目前我国养殖该属鱼类尚有蟾胡子鲶(泰国塘角鱼)、胡子鲶(本地塘角鱼)及斑点胡子鲶(广东从泰国引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濮阳县掀起养殖革胡子鲇热潮,但大都因苗种问题和养殖后期饲料难以解决,致使养成规格较小,产量不高、效益不佳。我站于1998年在庆祖渔场总面积为6.7亩的三个池塘及1999年在庆祖渔场和胡状石槽村总面积为14.5亩的五个池塘内,进行了利用冷冻鸡肠喂养革胡子鲇高产试验,亩产超过5000公斤,最高亩利润达1.6万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蟾胡子鲶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蟾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又称二栖胡鲇,是1978年从泰国引进的食用淡水鱼。它与我国南方所产的胡子鲶(Clariasfuscus)在分类上同属于鲤形目、胡子鲶科(Clariidae),它们的形态、习性很相似。蟾胡子鲶的体形比较大,肉质好,能生活于低溶氧的环境,适宜于小水体密养,并具有生长快、繁殖周期短、繁殖季节长等特点。泰国每年可饲养两批,平均折合亩产27,867市斤。根据我们初步饲养,体长4厘米以上鱼苗,饲养一周年成活率可达100%,最大个体重一市斤左右。所以,蟾胡子鲶在我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田青 《河南水产》1994,(4):16-16,35
革胡子鲇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食性广、抗病力强、耐低氧、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骨刺少等优点,因此,革胡子鲇是一种很有养殖前途的优良高产品种。1 生活习性 革胡子鲇属于底栖性鱼类,性情温和。白天饱食后喜欢聚集于池底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和觅食。同时革胡子鲇具有形似树枝状的鳃上辅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因此耐低氧能力很强。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长时间离开水也不会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