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1%、0.2%、0.3%的牛磺酸,并以此4种日粮饲养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8周,探讨了牛磺酸对泥鳅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牛磺酸添加对摄食率无显著影响,对鱼体饲料系数与生长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0.1%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随着添加量增大,改善效果下降;牛磺酸添加降低了生长变异系数,其中0.1%与0.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牛磺酸添加使泥鳅肝脏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0.1%组的抗氧化能力最佳,随着添加量增加,抗氧化性能改善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和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并对牛磺酸对水产动物的促生长机理、抗逆功能,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春生  范光丽  王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40-6440,6546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血清T3、T4含量的影响。选用体重121 g左右的黄河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在饲料中添加04、008、001、200和1 600 mg/kg牛磺酸,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牛磺酸促进黄河鲤鱼的生长,添加量为800 mg/kg时生物学综合评价最高、饲料系数最低(P<0.05);添加8001、200 mg/kg牛磺酸,能够显著提高血清T3含量(P<0.05);添加1 200 mg/kg牛磺酸,能够显著提高血清T4含量(P<0.05)。综合考虑,黄河鲤鱼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800 mg/kg。该研究为牛磺酸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磺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作为药物、食品及饲料添加剂而应用广泛。综述了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A组)、0.15%(B组)、0.30%(C组)、0.45%(D组)和0.60%(E组)的等氮等能饲料(A、B、C、D和E饲料中实测牛磺酸含量依次为1.42、3.07、4.37、5.79和7.48 mg/g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0.160±0.002)g的幼虾56 d。养殖实验结束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常规组成、肝胰腺消化酶活性。而后分别取各组对虾进行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实验和耐低溶解氧胁迫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对虾肌肉总脂肪含量逐渐升高,D组和E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水分含量逐渐下降,A、B和C组显著高于D和E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及灰分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中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升高而升高,D和E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为8.5~9.0 mg/L条件下,D组在胁迫48、72和84 h后的累计死亡率低于其他各组。在低氧胁迫下,C组的致死溶氧低于其他各组。表明在淡水养殖条件下,低鱼粉饲料(鱼粉含量10%)中添加0.30%~0.45%的牛磺酸(实测含量4.37~5.79 mg/g饲料)在维持良好生长性能的同时可改善凡纳滨对虾的抗亚硝酸盐和耐低溶解氧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现已证实其为猫的必需氨基酸。它不参与合成蛋白质,而是以游离形式或简单的小肽形式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大脑、视网膜等组织中。目前,用植物蛋白质原料(几乎不含牛磺酸)替代昂贵的鱼粉应用于水产动物、鸭等饲料逐渐成为工业化生产的趋势,而对于自身合成牛磺酸能力弱的动物(食肉性鱼类等)会出现牛磺酸缺乏症,那么牛磺酸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饲料中的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肪代谢的影响,在高脂(16%)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5%的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98±0.02)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肝脏粗脂肪含量在牛磺酸组最低,显著低于半胱氨酸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在牛磺酸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降低了鱼体EPA含量,牛磺酸升高了鱼体C18:2n-6和C18:3n-3含量。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大菱鲆肝脏脂代谢基因表达,蛋氨酸升高了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FAS)的表达;半胱氨酸升高了甘油酯生成相关基因DGAT1的表达,而牛磺酸降低了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β、FAS、SREBP1、PPARα1、PPARγ和LXRα)的表达。生长方面,终末体重在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大菱鲆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牛磺酸具有降低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而半胱氨酸具有升高肝脏脂肪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投喂高脂饲料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5.13±2.78)g/尾的健康草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第1组为基础组,饲喂基础饲料(脂肪水平为5.09%),第2组为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脂肪水平为8.25%),其余4组为牛磺酸添加组,分别饲喂添加200,700,1 200和1 7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养殖65d后,测定草鱼体质量和体长,并采集尾静脉血样、肝胰脏和肌肉样品,用于测定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脏体指数(VSI)、肌肉粗脂肪含量、肝胰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空壳率(ESR)、肝胰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2)与高脂组相比,添加700mg/kg牛磺酸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P0.05);添加1 700mg/kg牛磺酸显著降低了VSI(P0.05);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ESR,降低了肌肉中粗脂肪含量(P0.05);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200~1 200和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肝胰脏SOD和CAT活性,1 200和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血清中SOD和CAT活性(P0.05);当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700~1 200,200~1 700mg/kg时显著降低了肝胰脏、血清中MDA含量(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高脂饲料显著降低了草鱼幼鱼的肌肉品质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投喂添加适宜剂量(700~1 2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促进了草鱼幼鱼的生长,改善了肌肉品质,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饲料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121 g左右的黄河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日粮中添加0、400、800、1 200、1 600 mg/kg的牛磺酸,以0 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56 d。[结果]牛磺酸提高了黄河鲤鱼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但对粗纤维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添加适宜牛磺酸(800~1 200 mg/kg)能显著提高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结论]黄河鲤鱼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800mg/kg。  相似文献   

10.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0、0.2%、0.4%、0.6%、0.8%)的牛磺酸,饲喂中华鳖稚鳖8周,分析牛磺酸对中华鳖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0.8%牛磺酸均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稚鳖对配合饲料的摄食量,日摄食量与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0.2%时,摄食率最高,随着添加量的逐渐增大,摄食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添加0.2%和0.4%的牛磺酸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稚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对中华鳖起到诱食作用,并促进其生长,添加量以0.4%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水产品下脚料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35-11437
简单综述了水产品下脚料深度开发利用的研究情况,主要可应用在食品天然防霉剂、凝乳酶、硫鸟嘌呤(6-TG)、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寡聚肽、小分子肽口服液、高吸收性钙剂(CMC)、热反应型肉香调味基料、鱼酶、糖蛋白、牛磺酸中,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鱼下脚料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魁蚶养殖规模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以脏器为主的副产物,为综合利用这些加工副产物,以魁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乙醇回流法提取牛磺酸的工艺条件,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含量。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 g∶12 m L,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50 min,温度70℃,牛磺酸的提取量为5.36mg/g,牛磺酸在5.0~20.0μg/m 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7,回收率为89.27%~97.27%,相对标准偏差1.83%,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牛磺酸含量准确性高、重现性好。魁蚶内脏中牛磺酸提取量最高,为6.29 mg/g,斧足次之,血水最少,表明魁蚶中牛磺酸含量丰富,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为魁蚶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牛磺酸在牛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牛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时,向其基础培养液中加入牛磺酸对胚胎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孵化囊胚率的影响,以探寻牛磺酸克服牛胚胎"体外发育阻滞"现象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以TCM-199 10?S为基础培养液(对照组),再加入7,14mM的牛磺酸(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桑椹胚率分别为48.1%、47.4%和43.2%;囊胚率分别为26.4%、22.3%和21.0%;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1.8%、18.7%和0%。IVF后2细胞、4~8细胞及8~16细胞期,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7mM的牛磺酸时,桑椹胚率分别为48.7%、57.1%和52.0%,囊胚率分别为25.1%、30.7%和27.9%,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5.9%、28.6%和25.0%;而添加14mM牛磺酸组时,桑椹胚率分别为50.4%、56.4%和55.4%,囊胚率分别为26.5%、31.3%和27.7%,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7.5%、31.1%和29.9%。体外发育培养液中添加7mM牛磺酸可显著提高桑椹胚率和囊胚率(p<0.05),在4~8细胞期添加14mM牛磺酸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赵丛丛  黄慧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33-8334,8385
[目的]提高碎茶末的利用价值,开发碎茶末功能饮料.[方法]以碎绿茶末、茉莉花、牛磺酸、维生素C为主要原料,配以白砂糖、枇杷蜜、柠檬酸钠等,研制出一种抗氧化的功能性饮料.[结果]试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为:以1L茶饮料计,碎绿茶末11 g,茉莉花5.6g,牛磺酸100 mg,维生素C68 mg,白砂糖40 g,枇杷蜜为5 g,柠檬酸钠490 mg.[结论]研究可为废弃碎茶末的资源利用提供新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各国水产品的兽药残留限量,提出加强领导、完善水产品安全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及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来应对水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兽药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4种常用培养基M16、MTF、CZB、KSOM中筛选适合CD-1小鼠附植前胚胎发育的体外培养基,并分析磷酸二氢钾、乳酸钠、葡萄糖、牛磺酸以及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对CD-1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发现KSOM的培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培养基。在KSOM中添加必需氨基酸对8-细胞以前的胚胎发育有抑制作用,但添加牛磺酸、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都可提高囊胚的细胞数。优化后的分阶段KSOM培养基显著提高了早期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和囊胚期细胞数目。  相似文献   

17.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品保鲜是以水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控的人工措施,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改善水产品加工、储运条件以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回顾了水产品保鲜工艺技术和装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水产品保鲜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水产品保鲜标准化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中牛磺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牛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该方法测定不同海洋生物中牛磺酸的含量。[方法]应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研究流动相比例、流速、衍生剂比例、衍生时间等因素对牛磺酸检测的影响。[结果]当牛磺酸∶OPA=1∶2,衍生时间2 min,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时,牛磺酸浓度为10~400μg/m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平行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7.4%。利用该方法检测不同海产品中牛磺酸的含量,所选择的海洋贝类、甲壳类、鱼类中均含有牛磺酸,其中海瓜子中含量最高,达11.2 mg/g。不同组织比较,鱼肉中牛磺酸含量较高,而鳃中较低。[结论]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海洋生物中牛磺酸含量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牛磺酸在不同组织中的合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ousands of pet cats die each year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the cause of which is unknown. Although taurine is present in millimolar concentrations in the myocardium of all mammals, taurine depletion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myocardial function in any species. In this study, low plasma taurine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echocardiographic evidence of myocardial failure were observed in 21 cats fed commercial cat foods and in 2 of 11 cats fed a purified diet containing marginally low concentrations of taurine for 4 years. Oral supplementation of taurine resulted in increased plasma taurine concentration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normaliz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both groups of cats. Since myocardial concentrations of taurine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plasma concentrations and low plasma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failure in cats, a direct link between decreased taur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myocardium and decreased myocardial mechanical function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