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还占绝大多数,据统计,1999年我国乡村人口数为87 017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46 896.5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已接近2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民乐县而言,现有人口235 476人,而非农业人口只有24 876人,止2002年底,16岁以上的乡村劳动力资源有132 419人,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顺利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心环节。在现有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理论界讨论最多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制度中的土地流转机制进行系统的整理,揭示出学者们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取得众多成绩,对土地产权安排和制度变迁提出极富启迪性的主张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此类问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途径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传统体制下,重工业化发展战略及由它内生的种种制度约束,在农村积淀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约束主要表现为“流出地”的土地制度和“流入地”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核心问题是土地使用权归属和界定问题,促进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户籍制度的创新目标是逐步取消农民进城的户口管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同时也应该加强与户籍制度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农村.农村地少人多是我国的现实状况.“三个人的田五个人种”是再通俗不过的描述.农村存在着一支数量庞大的失业大军是不争的事实.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阐述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战略需要解决的六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阐述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战略需要解决的六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和转移与制度变革关系密切,由于存在一些制度障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要顺利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首先改革和完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和转移现状,从制度环境的角度探究了在强大的动力支持下制约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并提出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巨大压力,论述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实施制度创新,消除体制障碍等对策措施来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及其相配套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成为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化壁垒。破除这些制度障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制度平台,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博弈方法分析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过程中政府、培训机构、农村剩余劳动力三主体间的关系.发现目前开展的培,训存在政府鼓励农民参加培训的激励机制不够、政府对培训学校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差序格局为逻辑起点,用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关系网络理论解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机制,以期找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脉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3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98-5299
从5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拓展农业就业规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推动小城镇建设则增加农村地区当地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关键;同时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研究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分析我国快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各地的实际情况,需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着力谋划转移路径和加快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科学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董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79-380,404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 3个因素。同时 ,笔者又针对成因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聊城市为中小城市的代表,从劳动力转移总量、劳动力构成状况、劳动力区域流向、劳动力行业选择、用工报酬和务工收益5个方面探讨了聊城市劳动力转移情况。结合聊城市劳动地转移状况,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效益——正效益和负效益。从正效益方面分析,对流入地(城市)而言,外来劳动力是城市重要的建设者之一,填补了城市的结构性劳动力缺失,为城镇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流出地(农村)而言,剩余劳动力的流出减轻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户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负效益方面分析,对流入地(城市)而言,大量的劳动力涌进城市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带来了压力,使城市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对流出地(农村)而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留守人员大多数是老弱病残或者缺乏一技之长,给农业的发展留下了隐患。运用推拉理论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因素,提出了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为聊城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8-9220,9223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从制度层面、经济方面、城市本身及农民工自身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使用ARCVIEW软件及结构偏差系数对4个方面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农村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慧  周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1020-1021,102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都趋于缓慢,逐步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剩余”。从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状况转变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情况,探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