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原设计在植物景观配置方面存在的缺漏与不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6个植物生态景观,体现在各景区的功能、构筑物的特点上,使其有机结合。突出了乡土特色,丰富了四季景色,同时也填补了对植物特色林的设计与完善,从而把公园的景观提高到中上水平,使金华生态景观公园能真正满足金华居民对其景观的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城市中的棕地问题日益突出。风景过程主义提倡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引导和利用自然过程进行设计,为城市棕地的土壤修复、水质改善、栖息地恢复、灾害调控和文脉延续提供了生态性与艺术性并存的解决思路。文章通过分析3个城市棕地景观再生案例,提出分期规划建设的过程调控策略,并归纳总结城市棕地再生中5种风景过程类型及4种表现手法,为类似实践项目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德国棕地治理与景观再生策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地治理与再利用是当前工业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城市森林理论作为研究切入点,比较并建立城市棕地与城市森林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德国鲁尔区3个棕地景观再生案例,研究城市棕地治理在生态、社会与空间3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与手段方法,识别从城市棕地到城市森林转变过程中的各类要素及价值关系;最后,总结提炼德国区域性棕地治理与景观再生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在几千年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土景观,它们不仅是农村生态系统和农村资源的功能载体.也是具有文化象征和精神含义的物质载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正确规划和建设是保证新农村生态良好和社会和谐的基础.用景观设计学的理论指导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也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对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及其价值的认同,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分析论证了村落的生态、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等对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的保护、模仿、再生过程的作用.强调了人与乡土景观的联系,对保证新农村生态良好,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大量工业废弃地。废弃的工业基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旧工业废弃地面临着再利用的问题。如何合理的利用这类场地,并促进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该文阐述了工业废弃地的定义、特征及其3种设计手法,即全部保留进行功能置换、部分保留进行景观改造、工业构建留作景观小品展示。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的改造,通过现代科技老旧部件进行鲜明对比,体现了由工业社会到科技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李健 《广东园林》2006,28(1):46-49
通过对各种中国景观建筑的形式、布局等的介绍,阐明了景观建筑在园林景观中所起的作用和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者立足哈尔滨太阳岛地区临江建筑景观设计 ,通过调查研究与创作实践 ,提出了对临江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理念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指出了材料在两者间的重要作用。在总结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材料的策略,通过研究当下常见的新型材料,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和国家大力推动弘扬地域文化的背景下,遗产保护领域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遗产及其周边景观环境整体性保护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为深入探究遗产及周边景观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以中英文“遗产景观”为主题词,以发布于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的2 352篇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和中国知网的1 179 篇核心期刊文献为分析对象,辅助运用VOSviewer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计量分析,得出:1)国外研究热点集中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遗产景观与旅游、考古遗址四大领域;国内研究热点主要包含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四大领域。2)国内外遗产景观保护领域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有一定差异。总体而言,国外以构建遗产景观整体环境基底为核心,提出科学动态的可持续性保护策略;国内多深入研究典型性遗产,在梳理与借鉴国外保护思路的基础上提出适宜性保护策略。3)面对现今遗产景观保护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遗产景观整体性、综合性的保护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霍林郭勒市的霍林河露天煤矿为例,探讨应用仿生设计和生态设计的手段,将矿山废弃地转变成为生态、美丽、有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空间,解决霍林郭勒的城市和绿化用地之间的问题,以期为矿山废弃地的景观再生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徐昕昕  林箐 《广东园林》2021,43(4):41-46
常州自古便是江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其城市发展与运河息息相关.以常州古城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从先秦到清末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运河的变迁,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接着以清末为时间节点,从自然山水要素、人工营建要素和意向空间要素等不同要素入手,归纳了清末常州古城景观体系在天心十道的节点布局、七厢三街的功能分区和...  相似文献   

12.
刘杨 《广东园林》2015,(1):42-45
街道随着城市的产生而形成,由最开始的交通功能慢慢演变而具有各种社会功能,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承担着继承传统文化、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等重任。可以说街道起到了"城市名片"的作用,所以,塑造具有地域文化底蕴的街道景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型花木基地充分利用资源、景观和文化,为游人营造一个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科普及农业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场所。文章通过对金华万象花卉基地的调查,探讨了基地的功能布局及景观特征。基地依托花木生产区、商务会议区、农业科普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农耕文化区5个功能区,通过对水系、植物、建筑、道路以及温室大棚的营造,构建一个景观特色明显、造景手法独具匠心的体验型花木基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对地方史志和相关资料的整理,通过绘图、统计等方法探究古代杭州山水城市的发展与洪旱适应性建设的关系,研究发现杭州古城经历了择山水而居、治山水而兴、合山水而美的过程。在选址上杭州古城趋利避害,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在城市形态上,杭州古城积极地与周围山水环境相适应,营造了山水城相融的格局。南宋时期,杭州山水田园城共治模式形成,洪旱适应性建设日趋成熟,其中的生态智慧和美学智慧值得当今城市建设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反生态化现象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波 《四川林勘设计》2005,10(1):12-15,59
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几种反生态化的倾向,并回顾了中西方传统的景观营建思想和生态景观学的核心思想,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原始景观的保护、利用,并由此探讨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阐述与分析景观挡土墙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以及景观挡土墙的表现形式、构成要素、表现内容和设计原则等,并具体说明如何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和美化传统挡土墙,使之更好地与现代园林景观相契合,创造出优美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炜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121-126
通过对福州市现有古树名木分析,总结了5大特点并结合多年的古树保护经验,探讨了福州市古树景观保护和利用问题。古树景观开发应在保护好古树的前提下进行。古树景观利用切忌异地移植,重点是解救散落于民居中或饱受围困的古树,通过改良环境和复壮,再造宜人景观。文章还涉及古树景观的设计原则、价值评测、指标体系和枯树景观利用以及物种竞争、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汝华 《广东园林》2012,34(4):28-30
“仙桥古渡”是融合了历史文化的市政建设,以明代知府陈大纶梦游芙蓉山遇仙而得桥名的历史典故为主题,结合韶关三大税关的历史,通过亲水平台的表现形式,再现了古渡口的繁华景观。  相似文献   

19.
清泉寺作为南充市近郊主要的宗教园林,在宗教文化旅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对清泉寺的寺庙选址、建筑布局及植物造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可为当代寺庙园林建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建设模式不断更新,结合登封市实际,由其景观建设现状入手,详细阐述了其进行生态田园景观规划的内容,意在把登封市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安全协调、自然之美展现、社会和谐进步、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