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473-475,479
现代农业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根据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和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分别选择四种类型,即外向创汇型、高效集约型、节水旱作型、城郊都市型等基础好、代表性强的县(区)进行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天山北坡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新疆县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及地区差异,以其现代农业最发达的天山北坡13个县(市)作为研究单位,以10项指标作为分析因子,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建立了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综合因子得分对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ARCGIS 10.0软件绘制了这13个县(市)的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图。结果表明:影响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有投入产出因子、生活现代化因子和生态因子,其中,投入产出因子在衡量天山北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中发挥着决定作用,其方差贡献率达47.22%;将天山北坡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分为发达、较发达、欠发达、不发达四类,且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得知,天山北坡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极不均衡,有54%的县(市)处于研究区平均发展水平之下;天山北坡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由中心向两边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渝琴  吴琳  雷昊 《种子》2006,25(6):97-98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期,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其观念、手段、模式对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农业需要巨大的信息支持,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为网络化、智能化提供可能。现代设施农业借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的采集、识别、判断、分析、反馈、综合评判等技术手段,已经实现现代设施农业的自动调控。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成渝经济区内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及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Moran指数全局和局部指标分析了邻接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和集聚特性。结果发现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现成都市和重庆市区两核心区域发展水平高、中间地带和外围区域发展水平低的凹型发展模式。地理上邻接区域具有的正的空间关联性,并主要定位了高高集聚类型和低低集聚类型区域,有利于更精确地找准弱弱集聚的关键突破点,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贵州现代农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贵州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靠科技,突出特色。要增加投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化化经营,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民增收为中心,认真抓好特色产业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质量型农业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6.
陈瑶 《种子科技》2023,(7):130-132
基于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低、无法跟进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的大趋势,文章根据威宁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补充机播、机收环节的机械化率,提出了提高丘陵山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的建议措施,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现代农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环渤海区域农业发展水平,以加快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以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为评价总体目标,以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分级指标,构建了环渤海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以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对环渤海区域现代农业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0.585,刚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分地区看北京最高,达到0.798,其次为天津0.694、山东0.644、辽宁0.606,河北最低,为0.595;分城市看,环渤海区域现代农业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达到发达阶段的水平,处于初步实现阶段有1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山东(占5个),其他大部分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粮食良种补贴对加快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要实现我国农村社会新的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是一个重要途径。培育现代农业,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用农业补贴政策加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可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最终实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目标。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在利用粮食良种补贴政策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现代农业栽培技术发展迅速,其中蔬菜栽培以反季节、无水、软化栽培应用最为广泛,生产规模化与工业化趋势明显。文章讨论了现代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分析了现代农业蔬菜栽培发展特点与过程的影响因素,阐述了现代农业蔬菜栽培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法的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明确重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利用2011年统计数据,并通过标准值标准化处理数据,依靠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的权重,得出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59.56分。结果表明,重庆现代农业处在初步实现阶段,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并对重庆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是增强吕梁市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也是提高该市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只有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新机遇,才能实现吕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农产品消费从能量消费转入营养消费的新阶段,能量过剩和营养素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功能农业通过生物营养强化等技术手段生产出含有特定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有益功效的农产品(食品),实现农产品(食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和安全性。加快发展功能农业,强化农产品营养功能,是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现代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客观要求。本研究概述了中国功能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途径,为中国城乡居民营养强化和功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从原平市的农业基本情况出发,从规划理念、规划战略、规划原则、规划定位、规划总体目标以及产业选择和布局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思路和布局。通过对原平市的农业环境资源的分析,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构建了原平市“一带、两翼、一心、四组团”的空间格局,从而建成融生产、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知名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市,打造成山西省“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先行试点中的农业发展典型县,建成山西省重要优质农副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以及面向忻州市域、辐射华北地区的重要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循环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的客观需要,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用现代化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积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产品加工业是牵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着核心带动的作用。阐述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云南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热区主要分布在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加快热区农民的脱贫步伐,建设好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将是必然的选择。结合云南热区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运用现代农业的观点,总结提出云南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何君  冯剑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439-444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农业战略性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世界范围内,普遍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和变革”分为四个阶段,即对农业的投入期、农业资源的流出期、农业与宏观经济的整合期、对农业的反哺期。这一国际农业发展“四阶段论”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即农业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过渡的过程。那么这种划分模式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否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同样经历相同或类似的过程还是另有不同表现?本文尝试用“四阶段论”比较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进程,以期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战略意图以及为未来“以农业促进发展”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产业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论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特征、分析了制约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症结因素,并提出了创新农业知识,建立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发展农业科技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将农业科技推向广度、深度,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知识型农民,优化生态系统,倡导持续、标准化农业和重视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