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土壤有机质的降低,土壤理化性状变劣,肥力下降,同时造成了农业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对植物、动物健康产生危害。本文对化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重金属含量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修复和调控的重要性及对无公害生产的影响,提出用农艺调控和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农艺调控措施主要包括施加化学改良剂、增施有机肥、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改变耕作制度、改变蔬菜布局和品种以及合理施用化肥,降低重金属从土壤向蔬菜中的迁移等,利用超累积植物吸收并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技术是最有前景的植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化肥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及解决全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农业技术指导宣传不到位,农民存在滥用、盲目用肥的现象,导致土壤、植物养分失调,尤其土壤中的化肥残留,会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及空气造成较严重的污染。因此,我们应科学施肥,减少化肥污染。  相似文献   

4.
综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修复和调控的重要性及对无公害生产的影响,提出用农艺调控和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农艺调控措施主要包括施加化学改良剂、增施有机肥、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改变耕作制度、改变蔬菜布局和品种以及合理施用化肥,降低重金属从土壤向蔬菜中的迁移等,利用超累积植物吸收并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技术是最有前景的植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化学肥料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施用到农田后,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化肥用量过大,使用化肥不当,或施用化肥后作物利用率不高,导致化肥大量流失,都会造成污染。如今,化肥被视为仅次于农药的污染源,造成的危害与农药相当。一、化肥污染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是使水源污染,造成人们生活用水的短缺,并因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而致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化肥污染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业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较为显著的就是农田土壤化肥污染,其不仅会影响农田质量,还会威胁农产品安全。所以,相关部门应深刻认识到农田土壤化肥污染的危害,充分掌握农田土壤化肥污染的原因和表现,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田土壤化肥污染这一现状,为我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田土壤化肥污染的原因,并总结改善农田土壤化肥污染现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土壤中化肥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芳玉 《现代农业科技》2010,(9):294-294,297
介绍了大连市土壤中化肥污染的现状,总结了过量施用化肥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有效控制化肥污染,保护土壤。  相似文献   

8.
<正>农田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来源。农田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土壤重金属污染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降低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重金属富集在粮食中,进入食物链,将导致动物和人体健康受损等问题。1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目前,由于农药、化肥的滥用,含重金属垃圾的排放,涉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等,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被重金属污染之后,其毒性很容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动物及植物中沉积,从而给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等带来很大威胁。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化肥、农药等的大范围应用,这就更加剧了重金属对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本文总结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一些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使用化肥带来的污染和危害(一)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与危害1、氮肥对土壤的污染按全国实验数据统计,氮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其挥发损失20%左右,淋溶损失10%左右,反硝化脱氮损失15%左右,地表经流、冲刷和随水流失15%左右,总损失为60%以上,这些氮素离开土壤污染环境,也污染土壤本身。就化肥对土壤污染来说,主要表现在增加土壤放射性元素,促进土壤酸  相似文献   

11.
为简化农艺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无机复混肥常规浅施基追结合的施用方法作对照,研究了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分层一次性施用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分层一次性施用能使10~90cm土层内土壤的含水量平均提高7.16%,玉米抽雄期和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了19.3%、14.0%,表征叶绿素含量的SPAD值分别提高了24.5%、18.5%,增加了玉米各部位的鲜干重,降低了株高,增加了茎粗,且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穗部特征得到明显改善,最终显著提高玉米产量16.06%,达到11 883kg/hm2。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不同种类化肥配施对棉花干物质、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常规化肥、滴灌专用肥、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较滴灌专用肥处理分别增加了5.0%、1.2%和6.3%;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7.7%。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较未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所降低;在0~20 cm土层,距滴头0 cm土壤电导率低于距滴头30 cm,滴灌抑制了表层盐分上升。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调节土壤p H,但是控制土壤盐分的效应不明显。从经济收益最大化来看,最佳施肥模式为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可为北疆棉花膜下水肥剂一体化优化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腐植酸特性比较及其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物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为研究对象,比较二者之间的性状差异,同时结合不同施入方式,阐述其对土壤性状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施入矿物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11.14%和12.03%、提高全氮含量20.62%和22.26%、提高速效钾含量6.02%和9.28%、提高速效磷含量28.05%和29.49%,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较矿物腐植酸,生物腐植酸处理的土壤与作物效果更优。腐植酸的施入能显著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经过60 d的盆栽种植试验,矿物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可分别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重9.43%和16.38%,与施用相同量的有机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处理对作物产品及养分含量的效果更好。相比矿物腐植酸,生物腐植酸具有原料获取容易、可再生等特性,在农业生产、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培肥砂姜黑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培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的效果。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养分和速效氮磷钾含量 ,土壤养分投入略大于支出 ,氮磷钾养分盈余 ,肥力稳步提高 ,为作物高产打下了地力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配施微生态制剂栽培大棚黄瓜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53-6254
在大棚黄瓜栽培中,通过施用微生态制剂与化学肥料的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在土壤中施用微生态制剂,可使栽培区内形成良好的微生态体系,培肥地力,调节植株生长发育,并能有效抑制早衰,降低残留和公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对南方黄泥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连续施肥26年南方黄泥田上进行土壤磷的吸附一解吸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拟合性较好(P<0.01).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牛粪或化肥与秸秆长期配施能降低土壤磷吸附亲合力常数(K)、吸附缓冲容量(MBC),提高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但土壤P最大吸附量(Xm)二者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制定不同的水氮配比处理,在大田跟踪观测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地上植株和地下土壤以及小麦根系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植株各个生育阶段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出适合冬小麦生长的最佳水氮配比模式,从而为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品质等提供参考资料,为日后探索节水节肥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肥耦合效应对栓皮栎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积累对水肥耦合的响应规律,并确立最佳的灌溉施肥组合。  方法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RCCD),建立各指标与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的主效应、单因素和耦合效应对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对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各指标的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处理8、处理16、处理18苗木生长情况较好。②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施氮量对5个指标均有显著正效应,施磷量对地径无显著效应,施钾量对各指标均无显著效应,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③单因素效应表明:各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均呈现出类似“抛物线”的变化趋势,生长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速率减缓。④耦合效应表明:土壤含水率×施氮量对苗高、生物量、叶面积、根干质量有显著正效应,土壤含水率×施磷量对苗高、地径、根干质量、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土壤含水率×施钾量对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施氮量×施磷量对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施氮量×施钾量对地径有显著负效应,水肥间的耦合效应大于肥料间的耦合效应。  结论  栓皮栎苗期水肥需求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适宜的水分和施肥配比可促进苗木生长。高水、高氮、高磷、低钾条件下苗木生长情况更好。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9%,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15.3、46.0、18.1 mg·株?1,苗木的苗高可达到45.14 cm,地径达到4.40 mm,根干质量达到6.30 g,生物量达到11.70 g,单株叶面积可达460.83 cm2。图3表2参30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生物炭对风沙土的改良以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通过施用化肥、秸秆还田以及不同施入量的生物炭试验研究生物炭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NP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风沙土的土壤体积质量,增加田间持水量、苗期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以及地上、地下干质量和籽粒产量,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生物炭不同施用量条件下,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体积质量表现为持续降低的趋势,在施用量为31 500kg/hm~2时与NPK处理相比较表现显著差异,并在最大施用量63 000kg/hm~2时达到最低值2.42g/cm3;生长指标中,苗期的叶长和穗期的株高、叶长以及叶宽都在NPK+B12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其余指标均在NPK+B24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亦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地上干质量及籽粒产量均在施用量为2 580kg/hm~2时达到与NPK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地下干质量在施用量31 500kg/hm~2时与NPK处理相比较表现显著差异。与秸秆还田相比,生物炭与NPK配施更能改善风沙土的理化性质,促进玉米生长及产量增加,且生物炭的施用量越高,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2019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重度水分亏缺(W1)、轻度水分亏缺(W2)和正常水分(W3),控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32%—46%、51%—62%、67%—81%,副区为不施肥(F0)、单施化肥(F1)、30%有机肥+70%化肥(F2)和70%有机肥+30%化肥(F3),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棉花花铃期根系形态特征、根长垂直分布、根系活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水分亏缺抑制了棉花花铃期根系生长,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较正常水分显著降低,地上部干重下降而根冠比增大,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降低并导致籽棉产量的下降,其中W1负面影响最为严重。不同水分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对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W2和W3下,施肥显著增加棉花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高于单施化肥F1处理,其中W2下,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F3较F1处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8.1%、12.2%和35.0%;W3下,F2处理对根系形态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较F1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提高7.6%、17.0%和20.1%;W1下,各施肥对根长和根表面积具有抑制作用,其中F1处理抑制效应最显著。W2和W3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促进20—40 cm土层根系的生长,并显著提高根系在该土层的分布比例,较单施化肥能显著提高各土层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和根系干重的增加并降低根冠比,增加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其中W2下F3处理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最高,较F1处理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分别提高13.2% 和17.2%,而W3下F2处理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表现最高,较F1分别提高16.1% 和9.2%。【结论】 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优化根系形态与空间分布,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并提高籽棉产量,缓解轻度水分亏缺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水分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轻度水分亏缺下70%有机肥+30%化肥(F3),正常水分下30%有机肥+70%化肥(F2)为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