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 1975年前后开始 ,温室网纹甜瓜果实腐败病害的发生增多 ,但这主要是收获后 ,在批发市场或商店出售过程中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 ,这是受 3种新的病害为害所致。本文概要介绍这些果实腐败病害的病原菌、传染途径、发病症状及防治对策。1 陷没病病原菌为间座壳属菌和拟茎点霉属菌两种 ,发生在收获后果实表面产生水渍状圆形病斑 ,以后病斑扩大至 10cm(厘米 )以上 ,稍呈凹陷。如果实保存期延长 ,病斑增加并相互融合 ,果实将软化腐败。病原菌的传染途径还不清楚 ,但病原菌是从网纹伤口侵入感染 ,于收获后发病 ,栽培期间不发病。发病多见于 7…  相似文献   

2.
鲜枣贮藏期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鲜枣采后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进行了概述。贮藏期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包括枣果的酒化、褐变和低温伤害;病原菌在田间的潜伏侵染和采后的伤口侵染是引起枣果贮藏病害的主要原因,其病原菌的种类既有真菌也有细菌。枣果病原菌潜伏侵染的病理机制是今后侵染性病害的研究热点。减少枣果的采后病害可以通过田间综合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和入库前的消毒处理等措施来解决。生物防治是控制枣果采后病害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青霉病(Penicillium italicum)和绿霉病(Peniciplium digitatum)是所有柑桔产区常见的病害。若不加控制会造成严重损失。这两种病基本上是严重的采后病原菌,且经常从伤口侵入果实。青霉病有时果实也会接触传染。黑蒂腐病(Diplodia natalensis)和褐色蒂腐病(Phomopsis citri)在一些潮湿产区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半干燥产区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两种病原菌在果园里都引起树体发病。采前果实会产生于树体病斑土的孢子侵染。在半干燥地区也发现黑腐病(Alternaria citri)虽然这种病害的发生率非常低,但由于有时果  相似文献   

4.
李明远 《中国蔬菜》2017,1(12):88-91
丝核菌能引起蔬菜立枯病、黑根病、黑痣病、纹枯病、褐腐病等5 个类型病害,各病害症状类型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但大白菜褐腐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且该病发病时间晚,发生位置隐蔽,田间不好防治。  相似文献   

5.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广州、增城采收辣椒,在常温(25 ℃)贮藏条件下观察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采收时无病害症状的辣椒组织中病菌的潜伏侵染率。结果表明:辣椒采后在25 ℃下贮藏,发生的病害有果腐病(Fusarium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且5 d后开始表现病害症状。其中果腐病、炭疽病、软腐病是辣椒采后的主要病害。辣椒采后病害主要从果柄部位开始发生,向果蒂和果身部位扩展,最后引起整个辣椒果实腐烂。辣椒果柄、果蒂是带有潜伏侵染菌较多的部位,从果柄、果蒂组织中分离出的病菌有炭疽病、链格孢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和欧氏杆菌,从果身组织中只分离出炭疽菌、链格孢菌和欧氏杆菌。伤口是辣椒采后病害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通道,伤口接种的处理发病率高,无伤口接种的处理不发病。剪除果柄可明显减轻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疫病亦称辣椒枯萎病、辣椒疫霉病,辣椒黑茎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可称之为“辣椒癌症”。辣椒一旦受到该病侵染,植株3~5d后萎蔫,7~lOd便死亡。此时若逢田间灌水,则更容易造成大面积病害流行,使辣椒大减产甚至绝收。目前,该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辣椒的毁灭性病害。辣椒疫病病菌主要靠灌水传播,6~8月是陇东地区辣椒疫病的盛发期,在保护地高温高湿条件下,此病尤为严重。此外,由重茬栽培引起疫病的急剧发生和迅速蔓延,也可导致辣椒大面积枯死。  相似文献   

7.
王雷 《蔬菜》2009,(12):34-36
一.果蔬采后病害的发生 新鲜果蔬产品的品质恶化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是采后病害引起的腐烂却是导致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新鲜水果和蔬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生理的(果蔬自身生理衰败)、病理的(病原微生物致腐)、物理的(机械损伤、环境的温湿度不适宜)以及三者之间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从1975年前后开始,温室网纹甜瓜果实腐败病害的发生增多,但这主要是收获后,在批发市场或商店出售过程中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是受3种新的病害为害所致.本文概要介绍这些果实腐败病害的病原菌、传染途径、发病症状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荔枝采后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继栋  朱西儒 《果树学报》2002,19(2):128-131
病菌危害是荔枝难于贮藏保鲜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荔枝采后不但受采前已侵入病原菌的危害,还受采后大量腐生菌的侵染危害。目前,荔枝采后贮藏保鲜中控制病害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生理调节来间接地抑制病害发生,二是应用杀菌剂。针对杀菌剂应用中存在的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身健康的问题,通过介绍生物防治在果蔬贮运病害防治中具有的优点和荔枝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实例,指出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荔枝采后病害,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王玉堂 《蔬菜》2005,(7):25-25
西瓜疫病又叫疫霉病,俗称“死秧”,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西瓜幼苗及成株期均能发生,尤以西瓜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条件下,发病迅速而严重;一般雨季来得早、降水时间长、雨量大,则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田间发病高峰往往紧接在雨量高峰以后。叶片发病,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腐烂或象开水烫过一样,干燥时病斑淡褐色,易破裂。蔓基部发病,出现纺锤形水浸状暗绿色凹陷斑,包围茎部且腐烂,病部以上全部枯死。果实发病,形成暗绿色圆形水浸状凹陷斑,后迅速扩及全果,致果实腐烂,发出青贮饲料的气味,病部表面密生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11.
<正>板栗疫病又称栗胴枯病,栗腐烂病,栗干枯病等,是板栗产区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近几年受气候和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板栗疫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发病规律板栗疫病病原菌为子囊菌,由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染危害。在宽城,4月份开始发病,5月份产生橙黄色至橙红色无性子实体-孢盘,并从体内溢出大量分  相似文献   

12.
刘丹 《北方果树》2007,(3):88-88
苹果轮纹菌不仅侵染田间生长的苹果,由于其潜伏侵染特性,还可引起苹果采后腐烂,成为贮藏期的重要病害。果蔬采后腐烂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是柑橘产区最主要的病害,发病初期症状相近,极易混淆。但两种病害的病原菌截然不同,防治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田间症状比对,结合发生规律分析,确定防治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可达到节本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4.
蔬菜卵菌病害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侵染所致,其中以疫霉、霜霉、腐霉、白锈等真菌为蔬菜的重要病原菌。病原种类多,我地粗略统计有40余种病原,可引起蔬菜的猝倒病、绵腐病、疫病、绵疫病、霜霉病、白锈病、根腐病、茎腐病以及果腐病等等;寄主范围广,这些病原危及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菊科、百合科及天南星科等,约100余品种的主要蔬菜;危害损失大,许多种卵菌病害是蔬菜常发性和流行性病害,为害后不仅减低产量,严重影响品质,甚至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经济损失极大。1发病规律1.1土壤带菌是病害的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15.
谢雪芳 《果农之友》2006,(11):47-47
对于柑桔贮藏病害.多数果农只注重采后防治.对采前预防则不以为然。其实柑桔贮藏病害中,有些于采前开始发病或潜伏,如果采前不防治,单纯靠采后防治,效果不甚理想。实践证明.采前预防可明显减轻炭疽病、黑腐病和褐腐病等贮藏病害,提高采后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番茄疫病,主要发生在秋番茄上,但近年来,本区早春大棚番茄也开始大面积发生,上升为危害仅次于番茄青枯病的病害。番茄疫病传播速度快,严重时短期内造成大量烂叶、烂果、死株,甚至绝收。1 症状番茄疫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可为害叶、茎、果。幼苗受害时,叶片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并向主茎扩展,茎变褐色缢缩,导致幼苗萎蔫或折断死亡。成株期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并向上蔓延。但病害严重时,植株上、下部叶片几乎同时感病。叶片发病时,病斑先从叶尖、叶缘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变褐色,病斑不规则。湿度大时,病斑边缘生白霉,干燥时,病…  相似文献   

17.
南瓜是浙江省大面积栽培的葫芦科蔬菜作物之一,目前种植面积约1万hm^2。南瓜疫病在浙江省南瓜种植区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初期仅零星发生,90年代后期已成为主要病害,保护地及露地均大量发生,引起南瓜根、茎、叶及果实发病,以致成片枯死,对南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更好地控制南瓜疫病的发生、流行与为害,现将南瓜疫病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异常迅猛的病害,常引起辣椒整株萎蔫死亡.湖南地区普通发病地块损失达30%~40%,严重地块损失率达80%以上,甚至全部毁种失收,成为辣椒生产上的一大隐患.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我所成功研制出了防治辣椒疫病的专用药剂--辣椒植病灵,在生产上推广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但是随着病害抗药性的增强,田间药效有所丧失.  相似文献   

19.
葡萄果实成熟采收后,在贮藏、销售、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械挤压和病菌侵染,极易发生果粒腐烂现象,通称为贮藏期病害。这些贮藏期病害传染很快,若控制不好,常引起果实的大量腐烂,造成很大经济损失。1主要贮藏病害的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11葡萄拟茎点霉腐烂病发病...  相似文献   

20.
2 西藏设施蔬菜根病的发生特点 2.1 病原物种类增多且危害加重自2000 年以来,由于西藏地区设施面积猛增,设施条件的不可移动及设施内环境条件较适合发病,加上连茬栽培,生产中又缺乏抗(耐)病品种,设施蔬菜病害种类随之增多,病害发生加重,特别是土壤中各类病原微生物大量累积,导致根部病害的病原物种类增多,危害程度越来越重,致使为害多种蔬菜的根腐病、菌核病、疫病、枯萎病等病害大面积发生。据调查,设施蔬菜中以辣椒疫霉菌引起的辣椒根部病害发生较重,在堆龙德庆县、蔡公堂乡及林芝地区病株率分别高达30.4% 、10.0% 和33.6% , 其中个别棚病株率达到62.8% ;菜豆根腐病病株率也较高,达43.0% ,病情指数为16.6;西瓜枯萎病在多个地区普遍发生,严重时病株率在35.0% 以上,甚至毁棚,但菜农对此病知之甚少,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导致众多菜农不敢种植西瓜。这些作物受根部病害为害后田间死株率较高,给生产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此外,在蔡公堂地区种植的茄子上有黄萎病和菌核病发生,病株率分别为1.0% 和6.0% ,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