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窝,下雨冲场水,晴天晒干禾。"这是万全县恶劣自然生态条件的真实写照。北依坝头,南接洋河的万全县整体地形呈大阳坡坡向,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少雨、风大,自然生态环境极为恶劣。近年来,万全县委县政府按照"生态兴县,建设绿色万全,  相似文献   

2.
蔚培龙 《森林与人类》2013,(Z1):166-171
专家点评神农架林区是湖北省的一个特区,为大巴山东段,地形极为复杂,林区面积很大。这里虽地处北亚热带,但因海拔高(最高处3100米),树种并不丰富。由于高差大,到处是悬崖、深涧,沟里树种与森林较多。交通不便,仅有一条公路从宜昌到木鱼坪,所以人行稀少,蕴育了大量的野生动物,有多达20多种白化动物,人们还看到过"野人"。沟里有大片森林,人们从路上是看不到的,能见到的是山上部的块状分布的森林,  相似文献   

3.
数九寒天,在蓝田县一条曾暴发过泥石流的河沟里,记者看到:老百姓正用蛇皮袋子把一块块石头从沟底背往山上,垒成弧形的树窝。这是蓝田县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中动人心怀的一幕。  相似文献   

4.
事情发生在辰溪县苏木溪乡的一个叫小溪村的山沟里。2004年春节目刚过,勤劳的大长和大春两人便出门巡山去了。他俩在石灰窑山上各造有一片杉林,经过10多年的辛勤培管,现在已是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山里人穷,靠山吃山,再过两年这些树木就可以卖好价钱了。俩人边走边聊,心里美滋滋的。  相似文献   

5.
黄河有条支流叫大黑河。河畔有条板凳沟。沟里有个村委会主任叫梁堂。 这个40多岁的汉子,自筹资金70多万元,在荒沟里平地造田,建成了近200亩的苗圃,在1.8万亩荒山上造林。大黑河成了他矢志绿化的见证。板凳沟里刻下了他不懈播绿的日日夜夜。 在梁堂童年的记忆里,板凳沟是一个自然风光秀美的世界。树多,草多,花多,狐狸、狍子等小动物多。到了60  相似文献   

6.
绿色的乡村     
<正>向往乡村,向往绿色。生活了十七八年的山乡,老家就静卧在川东北川陕交界处的一个三面环山的山沟里。山高高地耸立着,往上看不见簸箕那么大个天。山上,葱葱郁郁地铺满厚厚的一层绿,松、杉、香樟等四季常绿树木,结着八月瓜、猕猴桃、五味子果实的藤蔓,还有分季节盛开的杜鹃花、野菊花、野百合、野蔷薇等烂漫山花,让山实实在在地成为一个灵动的生命,陪着乡亲们度过一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徐寨村的花甲老人王成华,为守住3000多亩公益林,在没有电灯、电视的深山沟里一住就是47年。他天天挎着水壶,拿着望远镜上山巡查。即使在除夕之夜,他和老伴仍守在山上,用收音机听春节晚会,是他一大快乐。行车从桐柏县城向南至山下,再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步行近1个小时,方能在郁郁葱葱的深山中找到王成华的家。低矮的瓦房五六间,屋内没一件像样的家具  相似文献   

8.
在凉城县西南角古长城之下,有一个由六个自然村组成的生产大队。放眼望去,青山绿水、郁郁葱葱,这就是双古城公社小夭沟大队。小夭沟大队地处马头山区,境内山梁迭起,沟岔纵横。五十年代初期,这里山上无草,沟里无树,土地贫瘠;再加上人为的开荒抓粮,广种薄收,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粮食亩产只有30斤左右,人均口粮200多斤。农业合作社成立时,全大队没有一只羊,社员住的都是土窑洞。当地群众形容这里  相似文献   

9.
<正>资源县是广西当家树种之一的杉树的主产区之一。位于资源县的老家山上也是杉树最多。在外工作三十多年了,想家想的最多的一定是杉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生产队唯一的一棵大杉树被砍了。当时,只见到杉木一截的一边,看上去至少有两个人合抱大。40多年过去了,队里的山上再没有长出过那么大的杉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队里山上的树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最大的杉树也就碗口粗。灌木柴火越来越少,打柴  相似文献   

10.
兰科植物2003年农历六月初一,南涧县沙乐乡官地村委会空心树村的罗新伯家出了件新鲜事:1头7岁的老母猪产下8头小野猪。据罗新伯大爹说,今年2月中旬的一天,他赶着牲口到无量山下放牧。那老母猪一到山上便到处乱跑,等到该归家时,老母猪却未归厩,害得主人一夜难眠。第2天清晨,罗新伯父子俩分头寻找这头老母猪。儿子罗家华往以前经常放牧的地方找,父亲罗新伯还是到前一天丢失猪的地点,继续边找猪边放牧。到了下午,在一条深箐沟里,罗新伯一眼就看见一头夹杂淡红色毛的野猪和自家的母猪悠闲地玩着。那野猪看起来三四岁的样子,个头足足有老母猪的2…  相似文献   

11.
杭东 《内蒙古林业》2013,(12):44-44
我的老家在一个小山沟里。在父亲承包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棵老柿树,这棵树的年纪到底有多大,没有人能说得上来。  相似文献   

12.
八虎山是奈曼旗南湾子公社重点建设山区之一。十几年来,山区建设专业队用汗水绿化了八虎山。山上松树翠绿,沟里杨柳挺拔,坡上果树飘香,树行间沙打旺茂密生长……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难就难在管护上。八虎山方圆五六千亩,被邻队包围着,有些不自觉的人经常进山搂柴、砍树,摘果子;还有二十多群牛羊,有时闯进山里,便贪婪地啃吃幼树嫩枝。护林员东边撵了西边进,白天撵了晚上来。护林员换了一个又一个。可是从一九八○年到现在,牛羊不敢踏进封山一个前蹄,大人孩子甭想进封山搂一把  相似文献   

13.
哲里木盟库伦旗奈林稿公社林场座落在白庙子山下的大沟里。过去,这里山秃沟光,草木不长,乱石滚滚,一片凄凉景象。如今,这里是青松苍翠,杨柳挺拔,草木葱笼,一派生机。望着这些变化,人们就会情  相似文献   

14.
座落在梁王山上的嵩明县建设公社竹箐口大队竹箐口村的汪家坟塘,保存着一棵华山松大树,被人们称为梁王山上的松树王。这棵大松树相传已有二百多年,树高28米,直径1.25米,材积17.18立方米。近些年来,这棵松树仍年年结实。七五年从此树上曾收华山松种子480斤。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金秋时节,我回到了阔别十余载的家乡,惊喜地发现本来贫瘠的大沟里密密麻麻长满了竹子,郁郁苍苍,不知名的鸟儿们欢快地在林间叽叽啾啾,原先幼小的果林也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昔日荒芜的山坡,枝头缀满了即将成熟的山楂、板栗、核桃等。乡党高兴地告诉我:“那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庄河代家沟有位104岁的“世纪老人”,叫代喜增,他从46岁开始,年年植树,岁岁造林,坚持植树近60年。 代喜增老人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1945年兄弟四人举家搬到了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后大架山屯,在山沟里安家落户,从此代家与大山、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46岁的代喜增和兄弟们为  相似文献   

17.
青山以它丰富的林木资源和众多的林副产品无私地奉献给人们。长期以来,人们缺柴去山上砍,少药到山上采,无果去山上摘,缺野菜到山上拔,吃蘑菇到山上找。经久不断地只顾向山上索取,却不顾养山,使山的负荷超重,由于山林缺少休养生息,这种“杀鸡取卵”的作法,致使山上可用资源采摘殆尽,无疑它的结果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相似文献   

18.
我县位于北纬39.05度,东经121.42度,是两面环海,丘陵起伏,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的县分之一,也是辽宁省水产品重点生产县之一。每年广大渔民为了多打鱼,支援世界革命,对竹类的需要就越来越显得迫切了。七二年春,我们参观了山东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看到了胶东半岛广大商业职工,按照毛主席的“竹子要大发展”的重要指示,大胆进行南竹北移之后,很受启示。因此,我们从浙江省引进毛竹150棵,淡竹200棵;从山东崂山引青竹500棵。分别栽在有代表性的山上、沟里、河边三种类型的土地上。由于我们头一年搞,缺乏实际知识,便按照南方栽竹不灌水的作法同时又考虑到北方栽竹怕风的特点,采取了宁深不浅的栽竹法,结果当年毛竹返青的仅有36%,青淡竹达到97%。经过一冬观察,凡是第一年活的毛、淡、青竹,在第二年春天都已陆续返了青,其中在毛竹54棵中,有21棵出了笋,淡、青竹全部出了笋。  相似文献   

19.
实践调查发现(通过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造材山场测算;内业该算统计分析),山上直接生产原木数量逐年增多,从而山上原木造材效益增大,分析原因,在改革山上原木生产管理上提出五点建议,实践证明,山上原木生产产值计划管理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满妹在未取得野外生产用火许可证、防火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擅自在山上烧茅草,不慎引发一场大的山林火灾。2月24日,中方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失火罪对其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