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花生整荚播种快速浸种新技术,研究了负压入液处理花生荚果中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对花生萌芽出苗的影响。研究发现:处理压力和处理时间对花生萌芽有重要影响。在负压较低(0.06MPa)时,随着处理时间增加破壳萌芽率随之增加;在负压较高(0.08MPa和0.1MPa)时,花生破壳萌芽率则会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而电导率随着处理时间增加明显增加。整荚播种负压入液处理较好的处理工艺为0.06MPa,处理15min;田间试验显示采用负压入液田间果播的花生出苗率、出苗时间均不低于仁播对照,花生有效分枝、单株结果数和单株饱果数均优于对照,产量也较对照略高。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粒品种花育22(HY22)和小粒品种花育23(HY23)为材料,研究高、中、低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双粒播种相比,中、低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碳氮代谢水平。其中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高密度单粒精播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大粒品种HY22和小粒品种HY23,荚果产量均以中密度单粒精播处理(22.5万粒·hm-2和25.5万粒·hm-2)的最高,分别增产8.1%、7.3%。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中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荚果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株结果数、荚果饱满率及果重的提高。另外,大粒品种的中、低密度单粒精播处理同时改善了花生籽仁品质,而小粒品种各处理间籽仁品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江西棉花》2003,25(2):20-20
近年来 ,黄河流域两熟棉区麦套棉有两种播种方法 :一是小麦先浇水 ,随后再点种或条播浸种后的棉子 ;二是先点种或条播干子 ,再给小麦浇水。采用先浇水后播种的方法时 ,由于这时正是小麦拔节期耗水量大 ,土壤水分多被小麦吸收 ,用浸种后的种子播种 ,往往因墒情欠佳 ,出现种子落干或回芽现象 ,造成出苗不齐或缺苗断垅。所以目前不少地方 ,采用选干子条播 ,后浇水的方法。干子播种的优点是 :(1)适宜麦行早播。干子播种的播种期为 4月上旬 ,5厘米地温虽然尚未达到 14℃ ,但这时小麦耗水量还小 ,种子可以慢慢吸水 ,随着地温的升高 ,地面蒸发量的…  相似文献   

4.
广东菜用大豆周年连续播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处于华南热带四季大豆区的广州进行露地周年(每批间隔7—10天)连续播种菜用大豆,试验表明:在≥10℃的有效积温超过1600℃、有效光照时数高于280小时均可播种,植株生长正常,田间播期以3月中至9月底为好。其中春播至收获R6—R7青荚需70天左右,株产、品质和售价较高;夏播至收获青荚需60天左右,株产、品质和售价较低;秋播至收获青荚需75天左右,株产、品质和售价最高。  相似文献   

5.
那颖 《杂粮作物》2010,30(6):431-433
沈阳种植花生地区春季干旱,水浇地少,给花生适期播种保全苗带来不少困难。为了解决花生的缺苗断垄问题,达到抢墒播种、拿全苗的目的,我们进行了花生带壳覆膜早播试验。本试验在4月10日播种之后,经历了4月21日一场26 mm的降雨,4月23日夜间最低0℃的低温、高湿考验,覆膜的不覆膜的,果播的米播的,出苗率是100%。结果表明在4月12日果膜播种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播种模式与密度对花生籽仁发育过程的动态影响,本试验以花育22号和花育39号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花生荚果发育动态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荚果和籽仁鲜质量呈"快—慢"增长的趋势,籽仁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的趋势,籽仁发育前期,不同处理间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明显,发育中期单粒精播对花生籽仁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单粒精播处理籽仁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单株结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荚果产量均显著高于双粒和三粒穴播。说明华南地区单粒精播种植模式中密度可以明显促进花生荚果和籽仁的发育,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7.
栽培种源朱砂根播种育苗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播种时期、播种方式和外源激素浸种处理对栽培种源朱砂根幼苗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朱砂根在2月底至3月下旬期间播种,出苗率高,幼苗胚根粗,胚根长;不同播种方式中,叶龄、茎长、主根长、全株干重、根冠比各项指标排序依次为地播苗>营养袋苗>穴盘苗;NAA浸种能促进朱砂根幼苗茎及主根的生长,适当浓度的GA3浸种对增进叶龄有效,其中,10ng/L NAA、20 mg/L NAA、50mg/L GA3浸种效果最好;而IBA浸种不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我场是江苏省啤酒大麦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推广种植中晚粳水稻,腾茬期偏迟,形成了大面积晚播大麦。但是由于采用了浸种催芽播种的方法,使大麦提前出苗8~12天,起到了晚播不晚苗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1药剂浸种1.1浸没种药剂:用没种灵浸种防治大麦种传病害。将25ml浸种灵溶于10Okg水中充分拌匀,浸IO0kg麦种。12浸种时间:浸种要求使麦种吸水量达45%左右即可。当水温14℃以下,浸24/J‘时;水温14~16℃,没对)小时;水温20℃,浸18小时。2催芽方法麦种吸足水后,不需清洗,直接堆放,堆放厚度16cm左右,用潮湿麻袋覆盖其上…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试验设传统玉米单作、花生单作、不同秸秆还田量下(30%、60%和100%)玉米‖花生轮作5个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热特性、产量及土地当量比(LER)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作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玉米区播前0~4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了1.9%~3.9%,花生区提高了11.0%~13.9%;成熟期,秸秆还田花生区0:00~8:00平均地温比传统单作提高了0.2℃~1.1℃,10:00~22:00平均地温较传统单作降低了0.5℃~1.0℃。2016年和2017年玉米‖花生轮作系统LER为1.05~1.16,2018年各处理LER均小于1。吉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进行秸秆还田改善了作物播前的土壤水分状况,但对于作物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播种深度与出苗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测定4个播种深度处理对玉米4种不同子粒类型的32个品种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率、中胚轴长度(干重)、胚芽鞘干重、苗长(干重)与播种深度显著相关。一般玉米种子播种深度应以5.0 cm较好,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所适应的播种深度不同,马齿型和半硬粒型品种可适当深播,半马齿型和硬粒型品种应适当浅播,以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2.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播种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言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在我国虽已肯定,但覆膜的播种适期尚缺乏明确的研究。近年来各地虽然亦作了一些播期试验,而衡量最佳播期的标准均以荚果产量为依据,因而不能真实反应花生生育前期的物候期,播种适期难以掌握。为了明确覆膜播种适期的依据和指标,更好的发挥地膜覆盖的水热效应和充分利用各地光热资源,获取高产稳产,1983~1985年我所牵头的四省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课题协作组对花生覆膜播种适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温汤浸种防棉苗根病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汤浸种(55~60℃水温浸种半小时后水温降至30℃左右浸种至棉籽吸足水)一直被认为是减轻棉苗根病、保全苗的一项种子处理措施,在生产上沿用至今。近年来干籽早播在生产上的应用,表现棉苗壮,根病轻于4月中旬适期播种的温汤浸种棉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冀花12号)、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播种时期(4/25、5/6、5/16、5/26、6/6、6/15、6/26),研究不同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指标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花生最佳播种时期,为集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冀花10号、冀花12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的农艺性状表现为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多;而冀花9号和冀花11号则表现为主茎矮、侧枝短、分枝少。6个花生品种荚果平均产量为4716.22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3469.52 kg/hm2。以籽仁产量最高的冀花12号(3541.99 kg/hm2)为对照,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减产0.35%~1.91%;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减产2.11%~5.54%。随播期的延后,各个播期的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基本遵循5/6-5/16 > 4/25 > 5/26-6/26的变化趋势。5/6-5/16播期的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5547.16 kg/hm2、4204.24 kg/hm2,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12.90。4/25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5.16%,油亚比为14.61;5/26日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9.05%,油亚比降低35.56%。晚于5/26播种,主茎高变矮7.40%~22.89%、侧枝长变短7.07%~24.89%、单株分枝数减少3.74%~9.70%、单株结果数降低4.59%~21.78%、百果重减少6.59%~27.94%、百仁重减少10.35%~32.33%、荚果减产17.97%~45.78%、籽仁减产21.80%~52.50%、油亚比降低50.57%~73.30%。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指标及品质优劣,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露地平播花生的最适播期为5/6至5/16之间,最晚不应晚于5/26。  相似文献   

15.
播种方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下土壤生态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变化,以河南农业大学提供的小麦品种超力1号为试验材料,对2种播种方式(平播、免耕秸秆覆盖沟播)下土壤温度、水分、小麦叶片SPAD值及产量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沟播条件下,冬季0~5cm耕层地温较平播高约1~2.2℃。沟播土壤踏实,水分下渗后不易散失,保水能力强;平播麦田的土壤疏松,表层水分容易散失,而且下渗也快,水分不易保存。2种播种方式都能使旗叶保持较高的绿色持续期。沟播产量大于直播,增产幅度约8.4%。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前郭灌区水稻播种时期的研究表明:①前郭灌区水稻最佳播期:浸种催芽播种以4月18日为宜。②播种期较传统播期延后7~10 d,每天可节约费用(用水、人工等)100元左右。③最佳播期的秧苗白根多,粗且有根毛,叶距短,茎叶弹性好。④最佳播期的秧苗发病明显轻,秧苗返青快(基本无返青期)。⑤最佳播期的秧苗,秋后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钵盘育苗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和插秧穴距。大田栽培条件下,以绥粳18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密度和2个插秧穴距,研究播种密度和插秧穴距对绥粳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相同播种密度下株高、穗数表现B2>B1,随着插秧穴距的减小呈现增加趋势;相同播种密度下结实率呈现B1>B2;理论产量表现B2>B1。在A1、A2播种密度下(1~3粒/穴、4~5粒/穴)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B2>B1,相同播种密度下垩白粒率和垩百度表现B1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实生种子小,能量低,发芽期间能量转化慢;种子需经8~12小时达吸胀饱和,其饱和吸水量占绝对干物重的86%~105%;种子发芽在13~17℃变温和25℃恒温发芽最好,对光暗反应不敏感;贮藏2~3年的种子发芽力最高,室温下贮藏7年丧失种用价值;种子经卅烷醇浸种(50ppm浸4小时)、CO_2激光辐射10秒钟、50~60℃温汤浸种均能显著提高发芽力。α-萘乙酸浸种(10ppm15分钟)对发芽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促进幼苗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19.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 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 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将花生每穴2粒或多粒播种改为每穴1粒,扩大株距,缓解 相邻植株间的竞争,个体均匀一致、整齐健壮,更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单位面积株数减少,群体结构更加合 理,提高光合产物向荚果的分配率,通过提高经济系数来提高产量。本文论述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的发展历程、理 论与技术突破、发展前景等,并提出了限制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旨在推动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绿洲生态区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花生在新疆地区特殊生态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其生长发育及其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花生播种-花针期日数减少、全生育期明显缩短;5月7日之前播种的花生LAI波动较大,LAI峰值明显高于5月12日以后播种;叶绿素含量峰值出现较早,峰值时晚播处理叶绿素含量高于早播,而且播期较早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快;群体生长率和光合势指标均以5月7日播期较高,其百果重、百仁重、荚果产量和含油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