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波兰研究人员将初生肉用仔鸡分成3组,每组40只,在常规饲料的基础上,试验两组分别添加两种脂肪浓缩料,一组浓缩料的脂肪含量为30%,由40%的玉米面,30%的麦麸和30%的牛脂组成,日粮添加量为13.3%;另一组由烟籽油饼60%、牛脂26.7%和13.3%的烟籽油组成,其脂肪含量为40%,  相似文献   

2.
不同脂肪对肉鸡营养素沉积,体组成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试验利用公肉雏鸡研究不同脂肪来源对肉用鸡生长性能,营养素表观利用率,血清生理指标,胴体特性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脂肪提高了蛋白质,干物质的表观利用率,而日粮总脂肪的表观利用下降。(2)添加脂肪改善了生长性能,提高日增重,改善饲料转化效率。(3)添加牛脂后血清卵磷脂水平明显上升,高水平牛脂添加后血清甘油三酯明显下降。添加各种脂肪后脂肪酶活性明显下降,且随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显  相似文献   

3.
肥胖母牛综合症(Fat Cow Synd-rome)又称牛脂肪肝病(Fatty Liverof Cattle)或牛妊娠毒血症(Pregn-ancy Toxaemia in Cattle),是过肥母牛在分娩前后因能量代谢陷入严重负平衡,动员体内脂库的脂肪,使脂肪在  相似文献   

4.
肉牛新饲料     
日本最近正式开发出肉牛新饲料及饲料加工设备。该种饲料以牛脂和米糠为原料,制成含棉籽的颗粒料,在牛胃中免受微生物的不良影响,充分消化吸收,有增加牛肉肌肉脂肪和推迟肌肉变色的作用 牛脂中油酸成分含最高,把牛脂作为饲料原料,能使育肥牛体重迅速增长,血液中血脂含量变高且促进脂肪混合于大理石状肌肉中。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苏联国內外大量研究证明,畜禽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增重提高15~20%,每千克增重耗料下降10~15%。脂肪能量价值比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高一倍多。脂肪还有节氮作用,可使氨基酸减少氧化而有较多的氨基酸被用来合成体蛋白。脂肪还对葡萄糖和其它前体物转化为脂肪有抑制作用。还应指出,畜禽可将低质食用脂肪(牛脂或羊脂)转变成优质食用脂肪(猪脂和鸡脂)及其它胴体成分  相似文献   

6.
1牛脂原料的处理牛油脂原料中除含有脂肪成分之外,还含有蛋白质、糖、盐等多种杂质。为了取得优质的牛脂产品,在熔炼之前必须对牛脂的原料进行必要的处理。首先检查原料的新鲜度和洁净程度,如生脂中有血块、淋巴结、肌肉等非脂肪组织残存,则应彻底除去,然后检查其新鲜度,凡呈现灰色、绿色,带有臭味、异味、粘性等变质现象的原料,应另进行处理,不能与好原料混合。经整理后的大块脂肪原料用切肉机切成约5厘米见方的小块,然后将小块脂肪放入底部有流水小孔的桶内,用流水冲洗30分钟,以洗去脂肪表面的血污、粘液等杂质和异味,洗涤后再使原料冷却…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研究脂代谢物浓度对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肾脏脂肪沉积的影响。选择18月龄左右、初始体重为(490±15.8)kg的健康安格斯公牛和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至出栏后屠宰,通过测定屠宰性能、内脏脂肪沉积量和相关脂代谢物浓度,鉴定肾脏脂肪细胞形态学,分析脂代谢与肾脏脂肪沉积的关系。结果显示:安格斯牛背膘厚度大于西门塔尔牛(P<0.01),胴体肉骨比、眼肌面积和肾脏脂沉积量均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安格斯牛肾脏脂肪细胞面积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安格斯牛血清中甘油三酯(TG)浓度和瘦素(LEP)浓度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安格斯牛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浓度高于西门塔尔牛(P<0.01),脂蛋白脂酶(LPL)浓度极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肾脏脂肪中脂肪酸合成酶(FAS)浓度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脂蛋白脂酶(LPL)浓度低于西门塔尔牛(P<0.01)。本实验认为,肝脏和肾脏脂肪的FAS和LPL调控血清中TG和LEP对两品种牛肾脏脂肪沉积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8.
问 水牛奶市价较黄牛奶高,就营养成分而言,前者是否比后者好?(黄鹤鸣  巴马县)答 市售的黄牛奶是黑白花牛(即荷斯坦牛)的奶,约共含干物质126%,其中脂肪35%~40%,蛋白质31%,乳糖49%,矿物质07%,脂肪稍呈黄色。南宁销售的水牛奶是摩拉牛或尼里牛的奶,这两种牛的奶乳色较白,味较浓,含干物质约165%,其中脂肪67%~70%,蛋白质43%,乳糖47%,矿物质08%。由于其含乳脂较高,不宜直接饮用,出售前需人工脱脂,使其含脂率保持在40%左右。我们本地黄牛的奶比…  相似文献   

9.
牛脂肪坏死症(Fat necrosis)是牛的一种以腹腔内脂肪,特别是结肠、直肠及肾周围脂肪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形成坚硬的肿瘤样物,压迫肠管和妊娠子宫,引起肠管和子宫狭窄,进而导致消化道疾病和流产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以往由于沉着的脂肪形成肿瘤样脂肪肿,故称之为脂瘤症(Lipomatosis).近年来发现,该病并非脂瘤症,而是脂肪组织的变性坏死现象,因而称为脂肪坏死症,被认为是由于脂肪代谢发生异常所致的肥胖综合征的一种.本病分布广泛,并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瑞典等均有本病发生,并造成了一定损失.据日本报道,由于该病造成的死亡和淘汰约占2.4%~3.0%.本病不仅奶牛发生,肉牛也有发生,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牛群近年来也有该病发生,据报道,在种畜场或奶牛场历年淘汰牛的宰后检验中可经常见到此病.患病牛不分性别,但以母牛多发,其发生年龄以3~19岁居多,2岁以下牛较少见.不同年龄组中,以5~7岁以上的经产牛多发,且常见于较肥胖的牛.  相似文献   

10.
家禽营养与猝死综合症(下)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汪尧春周毓平莱州市卫生监督局刘旭东作为能量饲料,玉米淀粉和动物脂肪对猝死综合症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用玉米淀粉代替动物脂肪,能增加猝死综合症的发病率且生长率降低(见表1)。表1玉米淀粉替代牛脂对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饲喂不同脂肪源的等营养水平日粮,研究不同种类脂肪对生长期SD大鼠生长及餐后糖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72只体重为60~9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大鼠.6组大鼠分别饲喂无脂纯合型日粮、普通型日粮和10%玉米油、牛脂、棕榈油及椰子油纯合型日粮.试验分为2个阶段,共28 d.每周称大鼠个体重,第15天及第29天,测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第8天,添加脂肪的纯合日粮组大鼠体重均高于无脂组,玉米油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牛脂组、棕榈油组及椰子油组(P<0.05);试验第8天、第15天、第22天和第29天,玉米油组的体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无脂组(P<0.05或P<0.01).试验第15天,添加脂肪的纯合日粮组大鼠餐后血脂水平均高于无脂组,且牛脂组及棕榈油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均极显著高于无脂组(P<0.01).试验第15天和第29天,普通日粮及添加脂肪的纯合日粮组血糖水平均高于无脂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油组和椰子油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极显著低于牛脂组及棕榈油组(P<0.05或P<0.01).结果显示,玉米油的促生长效果优于椰子油、牛脂及棕榈油,且玉米油和椰子油不会升高餐后血脂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牛毛包虫病     
牛毛包虫病是由于牛毛囊脂螨寄生在毛囊内而引起的皮炎.在一个毛囊中可繁殖100~200只螨,由于这些螨吞食毛囊的囊壁和组织,所以,毛的根鞘被破坏,导致脱毛,使毛囊内充满组织液、脂肪等,在皮肤上生成粟粒大至豌豆大的结节.   ……  相似文献   

13.
最近,日本开发出一种肉牛新饲料。该饲料以牛脂和米糠为原料,设备是制成能含棉籽的颗粒料。由于牛脂油酸成分比较高,能将蛋白制成粉末状。能使育肥牛体重迅速增长,同时使血液中血脂含量变高,有促进脂肪混合于大理石状肌肉中的作用;还可增加牛肉间脂肪和推迟肌肉变色的作用。此外,利用米糠中有效成分(BK14)作为饲料,可防止血红蛋白氧化,抑制肌肉色泽  相似文献   

14.
在脂肪的消化过程中,胆汁酸是脂肪乳化作用所必需的。有报道认为在鸡的日粮中添加胆汁盐,可提高鸡对脂肪的消化率。 Reinhart等(1989)曾进行了两个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胆汁盐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第1个试验中,猪日粮中分别添加了0、0.15、0.30和0.60%的胆汁盐。他们采用牛脂做为日粮脂肪的来源,因为据报道牛脂的消化吸收低于其它来源的脂肪。试验结果表明,当日粮胆汁盐添加量达0.30%时,猪的日增重和采食量均增加(表)。经测定,猪血清α-和γ-生育酚的浓度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内源胆汁酸的产量可满足脂溶性养分吸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在牛成肌细胞中过表达ADIG基因,诱导成肌细胞向成脂转分化,探讨该牛脂肪分化转录因子ADIG基因在脂类代谢过程中的功能,为阐明牛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ADIG基因在牛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证据。本研究用AD-ADIG腺病毒原液诱导转分化初生荷斯坦牛的成肌细胞,并在诱导分化后第2、4、6、8、10、12、14天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诱导成脂情况,同时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ADIG、PPARγ、C/EBPα、SREBPF1、FABP4、FAS、MyoD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DIG基因在第2、4、6、8、10、12、14天均有高水平表达,且随着诱导天数增加脂滴明显增多。成脂相关的基因PPARγ、SREBPF1和FAS在后期AD-ADIG组中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成肌相关的基因MyoD相对表达量在初期就显著下降,且AD-ADIG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综合脂滴染色和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的研究结果,说明ADIG基因在诱导牛成肌细胞分化向成脂转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牛成肌细胞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肉牛β-胡萝卜素双脱氧加氢酶(β,β-carotene-9',10'-dioxygenase,BCO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西门塔尔牛皮下脂肪颜色性状的关联,【方法】采用直接测序和PCR-RFLP技术研究西门塔尔牛BCO2基因的变异,分析其与肉牛脂肪颜色性状的关系。检测了88头同等饲养条件下的西门塔尔牛的BCO2基因的多态性和脂肪颜色的色差值,【结果】表明,在BCO2基因存在高度多态性,在BCO2基因上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分别命名为BV1、BV2。在两个位点都各有三种基因型,且都以GG型为主。在关联分析中发现BV1位点与肉牛皮下脂肪颜色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三种基因型的牛肉脂肪颜色差异显著(P0.01),AA基因型脂肪黄脂得分较高。【结论】即BV1的AA基因型容易导致黄脂,可以通过人工选择降低群体中的BV1AA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来提高肉牛脂肪颜色的得分。  相似文献   

17.
肉鸡体脂沉积及体脂组成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脂体脂主要沉积于腹部、腿肌周围、皮肤下及皮肤等部位,而肉鸡中的脂肪废物主要来自腹部、肌胃旁、肠系膜、腿部肌肉周围。体脂的过多沉积不但影响饲料转化率,而且影响胴体的商业价值,对肉用种鸡还会影响其繁殖性能。据美国的研究和报道,肉鸡屠体脂肪量超过4%,就使屠体品质大为下降,但同时,肌肉风味与肌间脂肪面积比呈正相,关如果肌肉中脂肪含量过少,会降低肉的嫩度及口味,体脂组成,特别是n-3PUFA及n-6PUFA的含量,影响鸡肉营养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肉鸡胴体产量的增加都伴随有脂肪的增加,尤其是腹脂的增加,而腹部脂肪与体脂有中等强度的相关。如何降低肉鸡体脂尤其是腹脂含量而保持肌间脂肪的相对稳定及合理组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脂肪坏死症是以腹腔内脂肪,特别是结肠襻、腹膜、大网膜、肠系膜、直肠和肾脏周围等的脂肪发生变性、坏死,形成坚硬的脂肪块。压迫肠管,导致排便困难和消化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致死性疾病。由于坏死的脂肪呈瘤样,也曾称之为脂瘤症。本病在人医上常见报道,动物的发生多见于乳牛和肉用牛,而在羊尚未见发病报道。笔者在临诊工作中偶见1例奶山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牛、羊脂肪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同,本试验以15月龄成年雄性阿勒泰大尾羊尾脂、肾周脂和15月龄成年雌性荷斯坦奶牛肾周脂为研究对象,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并比较了牛、羊不同部位脂肪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在阿勒泰大尾羊尾脂脂肪细胞膜的外侧有特殊的"发丝状"结构,周围分布有黑色点状颗粒;在肾周脂脂肪细胞胞质中清晰可见一些未融合的、形状不一的脂肪滴,以及大量排列整齐的内质网,表面粗糙,其外形及排列明显与尾脂脂肪细胞中内质网不同。牛肾周脂脂肪细胞胞质中有大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大尾羊尾脂脂肪细胞与羊肾周脂和牛肾周脂脂肪细胞在超微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扩增秦川牛Snail2基因,构建Snail2基因在其各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及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的时空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Snail2基因在牛脂肪沉积中的功能及调控作用奠定基础。以秦川牛为研究对象,经PCR扩增得到Snail2基因CDS区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功能结构进行预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nail2基因在新生牛和成年牛各组织及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谱。结果显示,秦川牛Snail2基因编码序列全长为952 bp。不同物种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牛Snail2蛋白在家牛、水牛、山羊、绵羊中高度保守。磷酸化位点分析发现,存在41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其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 dependent kinase 1,CDK1)、CDK5、CKⅡ、CKⅠ等多个细胞周期相关激酶参与了Snail2蛋白的磷酸化修饰。蛋白结构域预测发现,牛、人和鼠等8个物种中有8个相似Motif。Snail2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不规则卷曲构成,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Snail2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分析发现1个CpG岛及E2F、C/EBP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 alpha)、AP2和Sp1等与脂肪生成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nail2基因在牛脂肪组织中呈现较高表达水平,且随着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和牛生长发育过程均呈现上升趋势,表明Snail2基因在牛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Snail2基因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进而影响肉牛脂肪沉积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