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蓖麻蚕是继桑蚕、柞蚕之后,在我国形成产业的绢丝昆虫。蓖麻蚕原产于印度,20世纪40年代引进我国,初期因未掌握共生活习性与饲养繁殖方法而导致饲养失败。195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蓖麻蚕在我国不同地域越夏、越冬及品种选育、保存、消毒防病、大规模饲养,制种繁育等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以后大规模开发蓖麻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介绍广西蓖麻蚕三级繁育(原原种、原种,普通种)和四级制种(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普通种)的良种繁育制度以及各级繁育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3.
1.1养好原蚕。生产优质种茧是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基础。蚕种场、站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原蚕饲育,按照蓖麻蚕的饲育技术要求养好原蚕。目前我区采用南一、白黄杂交一代原种蚕混区自交制种和蚕种场、站在农村建立原蚕区,养原蚕、收种茧回站制种的繁育形式。  相似文献   

4.
刘陶  诸声伟 《广西蚕业》2005,42(2):11-14
蓖麻蚕自上世纪中期引进我国后,我国科技工作在蓖麻蚕饲料资源、生理习性、饲养技术、良种繁育、品种资源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些显的成果。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昆虫性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5.
1 广西蓖麻蚕生产的兴起蓖麻蚕是继桑蚕、柞蚕之后,在我国形成产业的绢丝昆虫。蓖麻蚕原产于印度,20世纪40年代引进我国,初期因未掌握其生活习性与饲养繁殖方法而导致饲养失败。195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蓖麻蚕在我国不同地域越夏、越冬及品种选育、保存、消毒防病、大规模饲养、制种繁育等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以后大规模开发蓖麻蚕奠定了基础。蓖麻蚕于20世纪中期引进广西,逐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至今仍是广西农村中广大农民所欢迎的一个农业生产项目。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是广西人民的创举。蓖麻蚕引…  相似文献   

6.
罗梅兰 《广西蚕业》1996,33(2):53-53
1982年,我曾在南宁地区蚕种场从事繁育桑蚕普通种工作。1989年调到广西蚕业指导所工作后,从事的仍是养蚕制种——繁育桑蚕原种工作。关于收蚁定量大小问题,由于太普通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为了提高种茧的产量和质量,我比较注意每匾中的收蚁量,并观察其对收茧量的关系(制种量因普通种和原种的繁育形式不同,不好比较,故对制种量未做比较)。发现用小定量法饲养蚕比大定量饲养蚕,茧大且克蚁产茧量高。现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臭椿(樗树)是蓖麻蚕饲料植物之一.特别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区,由于春季无蓖麻叶,臭椿就成了蓖麻蚕良种繁育以及越冬品种保种和实验必不可少的饲料.但是,过去春季饲养蓖麻蚕所用的臭椿都是另星种植,让其自然生长成为高大乔木.树高枝条数少,叶小且叶质易硬化,加之枝条脆弱,不便采叶.所以有必要成片种植,便于加强管理,通过剪伐养成中干式,达到更好地为春季蓖麻蚕良种繁育及越冬保种实验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防治工作的广泛开展,大部分蓖麻蚕卵用作赤眼蜂的寄主卵,少部分用于养蚕育种.在蓖麻蚕制种过程中,经常发现大腹蛾,这种蛾少产卵或不产卵.蛾区之间的产卵量差异很大,单蛾产卵量高的1—1.2克,500—600粒卵,低的只0.1克几十粒.出现这种情况,同蚕品种、种质、饲料、制种工具、技术处理、雌雄蛾交尾时间及产卵处理等都有直接关系.掌握不好就会事倍功半,掌握得好,产卵量就能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人力,节省饲料,达到预计的效果.多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提高蓖麻蚕产卵量的规律.现摘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区饲养蓖麻蚕(木茹蚕)的迅速发展,需要蚕种的季节性强,数量很多,蓖麻蚕的制种工作必须赶上去,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原来一些工序必须加以改革.区蚕业指导所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首先研究了花工比较多的发蛾和产卵的两道工序,于一九七○年创制了平面铺茧器和压翅产卵器,取代了原来的串茧和纸质产卵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蓖麻蚕制种数量和质量,节约人力物力,在制种工作中,首先要注意种茧保护。因蛹期发育受温湿度影响最大,必须时刻调节,稍一疏忽,即会使制种遭受失败。尤其我区地处亚热带,夏秋季炎热,常遇干旱,保蛹制种更需注意。其次是制种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如雄蛾保护、再交、交尾时间以及拆对迟早等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提高单产。茲将我们进行的若干实验资料,整理如下,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蜜蜂适宜充当授粉者的生物学特点,虫媒花蔬菜植物的特性及蜜蜂在蔬菜良种繁育及杂交制种中的应用,并较详细说明了影响蜜蜂授粉的主要因素,简要阐述了蜜蜂在蔬菜良种繁育及杂交制种中的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12.
张原种收茧量是衡量原蚕饲养成功率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则是制种成绩的主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即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2010年很多蚕种场蚕种繁育系数比较低,质量差,张原种制种量在40张以下,公斤茧制种量3.0张以下,蚕种不受精卵及生种多。横县...  相似文献   

13.
保持和提高桑蚕原原种的种性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冯家新育种与繁育是桑蚕品种工作中,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桑蚕育种是蚕种繁育的前提,蚕种繁育是育种的继续。特别是原原种,其饲养特点,种茧选择,制种要求等都近似育种。由于我国蚕种繁育制度是三级饲养四级制...  相似文献   

14.
周卫阳 《北方蚕业》2006,27(2):25-26
过去我省蚕种秋季繁育生产一直不稳定,繁育系数不高,不能完成预定的生产任务,且成本高,效益低下;kg茧制种量、g蚁制种量与春季相差较大,提高秋季蚕种繁育系数一直为蚕种界同仁探讨的难题。近些年,我们对秋繁蚕种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多年来秋蚕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基本掌握了秋季蚕种繁育的特点,因而提高了秋繁系数。下表是我省2000-2004年春、秋繁育蚕种kg茧制种量与g蚁制种量平均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串茧是蓖麻蚕制种过程中必经的工序,目前很多地方尚用针綫串茧法,所在费的劳动力甚大,且影响蚕蛾的羽化和制种质量。近来有很多地方,曾制作了不少型式的串茧器,虽能提高一定工作效能,但成本较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设计了一种网式插茧器,并进行了串茧试验,对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和合乎蚕蛾羽化的生理要求,提高制种质量,均获良好效果。现综合介绍于后,仅供参考,并望指正:  相似文献   

16.
养蚕缫丝,从来就是我国农民的重要副业.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部分同志,积极开展了对原产于印度的蓖麻蚕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巨大成绩.目前已在许多地区推广养育蓖麻蚕.从此,蓖麻从单纯的油料作物变成了油料、衣料两用作物,养蚕不再需要特别占用土地种桑树;又由于蓖麻生长快、蓖麻蚕的生活力强、多化性(一年可繁育多代)等许多优点,都大大促进了蚕丝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蚕种场要想提高蚕种质量和繁育系数,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落实包括原蚕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养好原蚕,种茧保护以及蚕种保护等各个环节。制种繁育工序多,工作量大,时限性强,一环紧扣一环,技术要求高,必须按品种分组,合理安排人力,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确保制种工作忙而不乱。1削茧削茧是制种的第一步工作,要求制种主管管理好削茧人员,认真做好岗前培训,贯彻落实削茧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雄蚕品种制种成本较普通杂交种高的问题,通过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系交配的方式,以提高雄蚕种的制种效率、制种质量及繁育效益。于2016年晚秋进行了新型雄蚕品种"浙凤2号"的原蚕区嵊州床江村繁育试验,饲养成绩、制种过程稳定,制种结果符合预定的目标,试验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多年的家蚕良种繁育工作经验,阐述了如何在保持家蚕品种性状的基础上,抓好家蚕原原种种茧期和制种期这两个关键生产阶段的管理,繁育出优质、合格的母种和原原种。  相似文献   

20.
蓖麻蚕是广西三大绢丝昆虫之一,目前已开始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生产上,制种产卵为重要的一环,为了探讨产卵刺激物质(Oviposition—Slimulating Substance简称OSS物质)对产卵的作用,补充“蚕体解剖生理学”教材的空白,进行本研究。我们选取蓖麻蚕蛾做材料,来探讨其是否存在产卵刺激物质(Oviposition—Slimula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