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工作参考》2007,(1):73-91
第一条核查目的与任务 通过核查各省重点公益林管护状况和效果,对重点公益林管护质量进行评价,保障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正确使用和林权所有者、林木管护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各地重点公益林管护水平的提高,并为年度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发放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1年,我省被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列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1个试点省份之一,补偿面积为1200万亩;2006年国家新增我省公益林补助面积486.85万亩。自2006年开始实施省级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每年省级重点公益林补助面积  相似文献   

3.
GPS在林业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的应用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2004年,我国正式建立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国家公共预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开始付诸实施,标志着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重大转变。吉林省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是2004年开始实施的。按中央要求,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4000多万亩,制定多项法规和措施,确保补偿制度落实到位。两年的实践表明,重点…  相似文献   

4.
从2001年起,黑龙江省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1个中央森林生态效益基金补偿试点省份之一。在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边境国防林区和松花江  相似文献   

5.
《甘肃林业》2006,(4):45-45
5月18日,财政部下达了2006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我省又有1430.63万亩重点公益林被纳入补偿范围。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沂源县是首批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县,2004年正式实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全县有40.6万亩水土保持林被列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国家每年每亩给予5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开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山东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认真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国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这是我国林业经营思想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历史已宣告结束。黑龙江省作为林业大省,是国家的重点林区之一,被国家纳入首批试点范围。全省确立了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边境国防林区和松花江干流34个县(市、区)的43个单位,总面积2871万亩,国家注入资金1.25亿元。在整个工作运作过程中,各地通过外业调查、区划界定、划分标准、试点任务落实、责任区落实、管护责任人的确定、签订管护合同、管护碑、牌的设定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国家林业局近日召开的“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我国中央财政已正式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这一消息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司长姚昌恬。记者(以下简称“记”):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性质是什么?它的建立对我国林业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姚昌恬(以下简称“姚”):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以下简称“中央补偿基金”)是对重点公益林管护者发生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付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补…  相似文献   

9.
编读/重点     
中国步入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时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从2004年12月起,随着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听惯了这句老话的中国人要为享受“前人”留下的绿荫交“纳凉费”了。负责该项制度落实工作的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基金管理司官员王前进说:“简单的说来,中国的老百姓开始‘购买’森林带来的好处,如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绿色、悦耳的鸟鸣......”自2001年起,中央政府每年出资10亿元在河北、黑龙江、福建、四川等11个省、区进行试点,对上述地区的共2亿亩重点公益林的管护人员和林农按照每亩5元进行补偿。而从2004…  相似文献   

10.
徐斌 《云南林业》2012,(4):24-24
7月3日,省林业厅、财政厅联合在楚雄召开了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会。会议明确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建立公共财政支撑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全省省级以上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和管护范围,每亩补助标准提高到10元。至此,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1.77亿亩,占全省公益林面积的94%。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生态状况的恶化,森林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公益林建设已成为改善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林以最大发挥生态效益为目的,但公益林的营造和管护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必然涉及到补偿问题.2001年国家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安徽被列为试点省区之一,管店林业总场被列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单位,2005年改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2.
林苑短波     
我省新增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07万亩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国家级公益林补充区划审核结果的通知》,批准增补我省国家级公益林307.1万亩,至此,全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达到2585.5万亩,每年可享受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基金2.25亿元。我省从2001年开始,作为11个试点省份开展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国家级公益林)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额济纳旗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惠农最广、生态功能最全的一项制度,制度实施后,额济纳旗有447.7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32.9万亩地方公益林陆续纳入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投入200多亿 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机制是现阶段推进我国林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性措施。2001年,我国开始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在浙江等11个省区试点,并于2005年正式设立基金,目前已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将7亿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是我区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又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资金。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数额由试点时的10亿元,增加到20亿元,补偿面积由2亿亩增加到4亿亩,并采取分步实施、分级负担的做法。2004年先期启动我区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4700万亩,占全国本次分配总面积的23.5%。这次下达我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为2.37亿元,占全国分配总额的23.7%,  相似文献   

16.
数字     
中央财政10多年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801亿元 在3年试点基础上,中央财政2004年正式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国有、集体和个人的国家级公益林每年每亩5元。2013年,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15元。纳入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有13.9亿亩。有害生物每年毁树4000万株我国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防治形势严峻,每年造成死树4000万株,折合损失材积2551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自2001年启动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还不尽完善,如何建设生态公益林,如何管理生态公益林,如何科学确定公益林补偿标准等问题,是生态公益林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索和完善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从而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林业工作参考》2007,(1):108-127
为了统一工作方法,规范操作,指导县级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切实做好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促进管护水平提高,使管护效果达到国家要求,资金安全运转。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字     
西藏十年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达44亿余元自2004年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以来,投入资金不断加大,截至去年底,西藏共落实国家财政补偿资金44.46亿元用于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据了解,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将西藏的425.83万公顷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和585.44万公顷地方公益林统一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阜新市生态公益林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严重、宣传力度不够、管护投入少、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低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主题思路是提升公众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意识,强调生态管理,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层次,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宣传优势,完善法制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体系建设,增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效能、建设总体水平、提高林农管护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