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2012年,笔者开展了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测.结果表明: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历期24d ~ 28d左右,羽化盛期历期7d~15d;羽化出土率40%~90%;同一地区随着海拔升高,羽化出土发生期相应推迟,不同海拔高度羽化率(或蛹死亡率)则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期距法预测为基础,2016年~2017年开展灯诱、性诱在二化螟发蛾盛期的观测,阶段性观测结果显示,灯诱可用于一、三代二化螟羽化盛期的蛾量观测,性诱可用于一代二化螟羽化盛期的蛾量观测。期距法、灯诱、性诱三种方法用于二化螟预测预报各有利弊,可结合起来运用,不断提高二化螟预测的准确率。本文为今后灯诱、性诱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上的运用,减轻测报人员工作强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1984年以前我站对一代甘蔗二点螟的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越冬代幼虫发育进度来进行推算,但由于越冬代二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的习性,因而容易漏查蔗蔸底部的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的气温影响也较大,因此,单纯靠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发生期预报,常不太准确。为了改进及完善二点螟的测报手段,我站于1985~1988年利用二点螟性诱剂作为辅助手段进行一代二点螟发生期测报,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二点螟性诱剂具有很  相似文献   

4.
杨廷策 《广西植保》1998,11(1):37-38
本文以那陈镇为单位,以三化螟为例来分析探讨乡(镇)级病虫测报信息的应用问题,仅供参考。1 那陈镇三化螟测报信息的应用情况1.1 信息来源及内容:我镇发布到农户手上的预报信息来源主要有县级病虫测报站发布的中、短期测报和镇农技站根据本地实际发布的短期测报。其内容一般包括发生依据分析、发生期,(含羽化期、孵化期、防治适期等)、发生程度和防治方法,介绍使用药剂种类及稀释浓度等。1.2 信息发布传递方式 上述病虫情预报信息的传递和组织防治是口头传播,由技术干部和村级农技员深入村、坡调查宣传,或召开乡、村、坡干部会组织防治,…  相似文献   

5.
草地螟中短期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柏年 《植物保护》2005,31(2):69-71
1979~2004年,扎赉特旗两度暴发草地螟,在第二次发生期间,根据草地螟蛾量观测结果发布中期预报,根据卵量调查结果发布短期预报,并参考气象预报和植被状况进行校正。此种方法适合县级病虫测报站使用。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是关中棉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开展测报工作已达多年,长期以来,由于测报水平落后,加之行政区域限制,对棉铃虫测报缺乏宏观指导,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为了掌握不同地区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在不同区域建立预测模型,开展分区预报。1986年到1988年,我们通过整理分析大荔泾阳等县历年棉铃虫发生世代、发生期、发生程度为害损失等观测资料,研究本省棉铃虫预测预报区的划分,制定了关中棉区棉虫测报资料统计标准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庆  方敏  薛芳森 《江西植保》2007,30(3):131-132
本文较系统观察了日本三节叶蜂Arge niponicus (Rohwer) (膜翅目:叶蜂科)成虫的羽化对策.结果表明,5月中旬作茧的个体能分散在335d内羽化,即:29.6%非滞育的茧的羽化期出现在6月;68.3%的越夏茧的羽化期出现在7月21日至9月21日;2.1%越夏-越冬的茧羽化期出现在第二年的4月.揭示了该虫在生活史上有明显的分散繁殖现象.  相似文献   

8.
沧县是个农业大县,病虫害种类繁多。县植保站很重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用黑光灯诱测害虫已进行了20年。2002年开始使用佳多牌智能型虫情测报灯(简称佳多测报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并与普通测报黑光灯(简称普通黑光灯)就诱集害虫种类、数量、发生期及高峰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佳多测报灯与普通黑光灯诱集害虫的种类相近,但诱虫数量大于普通黑光灯,蛾峰日明显。此外,因佳多测报灯采用了光控开关,雷雨天自动关灯等优点,减轻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优化了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2005年佳多测报灯与普通黑光灯诱测结果比较如下。1诱蛾种类2…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中长期预报技术赵瑗玲(湖北枝江县植保站,443000)我站建站以来,棉铃虫系统测报资料至今已有3l年。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水平,笔者将其中长期预报技术介绍如下。l发生期预报我县多年来发生期预报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期距法、虫龄分析法、物候法及...  相似文献   

10.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和用材树种,但近年来遭受樟蚕(Eriogyna pyretorum)等害虫的持续为害。为此,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观察樟蚕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樟蚕在我国福州地区1年1代,以蛹越冬,世代历期平均338.08 d。其中,卵期32.57 d,幼虫期58.87 d,蛹期231.50 d,成虫期10.61 d。以幼虫为害当年新叶,1~3龄幼虫群集为害,4~7龄幼虫分散取食,6~7龄幼虫取食量最大。成虫于16时至20时羽化,喜夜间活动,寿命较长。雌虫的幼虫期为7龄,雄虫的幼虫期只有6龄,雌雄性比为1.7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