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几年 ,转B .t.基因抗虫棉 (下称抗虫棉 )在临清市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主要品种为新棉 33B、荷棉 3号。由于抗棉铃虫效果好 ,缓解了棉铃虫防治的压力 ,减少了防治成本和农药的使用量。但由于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使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势必引起害虫种群及为害程度的变化。为此 ,从 1 997年开始 ,我们对抗虫棉棉田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初步掌握了抗虫棉棉田害虫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简要报道如下 :1 抗虫棉棉田害虫的发生特点1 .1 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突…  相似文献   

2.
山西抗虫棉田棉花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引雪 《江西植保》2005,28(4):172-173
1995年抗虫棉开始在山西省种植,因其对棉铃虫较好的抗性,深受广大棉农欢迎。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省抗虫棉种植面积占总植棉面积90%以上。我省推广的抗虫棉品种主要是新棉33B、GKl9、GK321等。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引起棉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使棉田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棉叶螨、棉蓟马、棉盲蝽、烟粉虱等棉田次要害虫危害明显加重,上升为主要害虫。近年来,我们对新的生态条件下,棉田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1棉铃虫为害明显减轻1.1抗虫棉对棉铃虫产卵行为及卵孵化无不良影响据盐湖、临猗…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在山东省广大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在棉铃虫连年大发生的情况下,抗虫棉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扼制了棉铃虫的为害。但同时棉田的生态环境、害虫发生特点和为害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棉田害虫的防治上,要根据这些变化来确定相应的对策和技术,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棉花的高产、优质、高效。1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及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消长发生情况1.1抗虫棉的抗虫性特点1)抗虫选择性。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类害虫具有抗性,但不抗棉蚜、害螨(红蜘蛛,下同)、棉盲蝽、棉蓟马、烟粉虱等害虫。2)抗虫…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年经过对抗虫棉田和非抗虫棉田多种病虫、多代次的对比调查,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病虫发生有明显差异。抗虫棉棉花蚜虫、棉叶螨、大灰象甲及棉花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发生均高于非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较强,一般不需要用化学农药防治;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降低,需用化学农药防治2次,比非抗虫棉减少用药1~2次;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极低,防治与非抗虫棉相同,要防治4次。另据资料,抗虫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的致死能力较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致死能力降低。据此,抗虫棉田的病虫害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1)以防蚜、防病为重点,抓好播前与播期…  相似文献   

5.
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抗性,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抗性未见报道。作者研究表明,棉大卷叶螟在棉田为聚集分布型,低龄幼虫有集中为害习性;抗虫棉对其有很好的抗性,平均虫株率为2.2%,较常规棉中棉所12降低96.6%;百株虫量为133.8头,较常规棉降低88.4%。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邯郸市 ,1 997年引进、示范种植美国岱子棉公司与孟山都公司合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近 1 30 0hm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比常规棉处理增加了 2 1 6~ 2 74粒 ,增幅为 30 %~ 38%。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及控制作用较强 ,基本不用药剂防治 ,但对三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田间 3龄以上幼虫平均达 2 0~ 4 0头 /百株 ,多者达 60头以上 ,仍需进行药剂防治。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棉区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常规棉苏棉9号与4个转Bt基因抗虫棉的系统对比,明确了抗虫棉的抗虫增产效应;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营养器官的棉铃虫幼虫死亡率高,残虫基本不能化蛹;抗虫棉对棉田。其它的鳞翅目昆虫幼虫有兼抗作用;在棉铃虫中等发生年份,2、3代无需专门防治,4代可按虫量指标防治1-2次,最终比苏棉9号增产一成左右,节省药工费60%以上,增收1500元/hm^2以上,并且有利于天敌增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从 1 992年棉铃虫回升以来至今 ,棉铃虫在我市年年大发生 ,造成了我市棉花严重减产 ,一般年份减产 2 0 %左右 ,严重年份减产 5 0 %左右 ,棉铃虫对我市棉花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成为制约我市棉花生产的最大障碍。为了防治棉铃虫 ,2 0 0 0年我市引进种植了抗虫棉 ,种植面积约 66.7hm2 ,2 0 0 1年我市抗虫棉种植面积达 2 .8万亩。因抗虫棉能减少棉田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 ,降低病虫防治的劳动强度 ,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省工省时 ,增产增收 ,保持生态环境 ,受到了广大棉农的普遍喜爱。但抗虫棉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2 0 0 1年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抗虫棉因为省工、省药等优点广为种植, 2000年已占临清市总植棉面积的 90%以上。但是,前几年基本不需防治的二代棉铃虫在部分抗虫棉田为害严重,必须喷药防治才能控制为害。抗虫棉抗性衰退如此之快吗 ?笔者就其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一些分析。 1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   1)发生严重。 2000年,二代棉铃虫累计百株卵量:地膜田 2 004粒、直播田 1 412粒,是发生较重的一年,居 1974年以来 26 a资料的第五位。长势相同的抗虫棉与常规棉,不同品种的抗虫棉落卵量基本无差异。   2)不同品种为害程度差异较大。 2000年 6月 26日 (二…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是我国的棉花主产省之一,2004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00万hm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整个棉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棉铃虫为害大大降低,刺吸式害虫为害持续上升,次要害虫棉盲蝽、棉象甲等逐渐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农药使用次数成逐年上升。为了提高棉农对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保护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我们实施了FAO/EU棉花IPM项目。项目主要以农民田间学校的形式,采用参与式的成人培训模式,通过田间生态调查,使农民明确自己田里的主要病虫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  相似文献   

11.
陈红 《湖北植保》2004,(6):11-11
随着抗虫棉大面积种植,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红铃虫发生量逐渐减少,但次要害虫如棉盲蝽的发生逐年上升。棉农对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了解甚少,对棉花受盲蝽危害后出现高大空现象错误地归结为棉花品种的问题,现将棉盲蝽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建湖县抗虫棉广泛推广普及,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棉田内有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棉盲蝽近年呈逐年加重趋势,成为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尤其是2003年以来,每年棉田棉盲蝽为害株率一般达30%~40%,严重的达70%,棉花蕾铃脱落率达20%左右.严重的达30%,造成棉花减产20%~25%.因此,准确了解棉盲蝽重发成因,有效控制其猖獗为害,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抗虫棉田主要生物种群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3a时间,对抗虫棉(33B、SGK321、DP99B)田生物种群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3个抗虫棉品种主要生物种群的变化是一致的,突出表现为棉铃虫(幼虫)数量明显下降,田间天敌数量显著增加,次要害虫棉尖象甲、红蜘蛛等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抗虫棉抗虫性下降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临清市越来越多的棉农反映,抗虫棉抗虫性下降,田间棉铃虫多,为害加重,导致乱用药,打保险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用药成本普遍提高,一般每公顷1 050~1 200元,多的1 500元以上.为了摸清抗虫棉田棉铃虫增多,为害加重的原因,笔者对本市及周边县市的抗虫棉进行了大量调查,结合近10年抗虫棉害虫动态变化研究的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优质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的抗虫性无明显变化,抗虫性下降只是1种假象,田间棉铃虫增多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现将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氮肥量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高3种施氮肥水平处理条件下,随着氮肥量的增加,棉田棉铃虫落卵量增加,棉苗蚜、棉叶螨种群数量减少,发生为害减轻,但棉伏蚜种群数量增加。中等施氮肥条件下,第二、三代棉铃虫幼虫数量高于低和高施氮肥处理,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的芽孢对初孵棉铃虫幼虫无明显杀伤作用,但可以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使幼虫前期体重增加;而后期发育迟缓,历期延长,成虫产卵量明显减少。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用含有HBF-1芽孢的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幼虫中肠肠壁细胞遭到破坏;随着虫龄的增大,微绒毛逐渐脱落,有的部位细胞壁破裂。酶活的测定结果表明:初孵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有HBF-1芽孢(100μg/g)的饲料后,幼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由间歇性害虫一跃上升为南疆棉区及我师库尔勒垦区棉田主要害虫,3a来同棉蚜混合交替发生并猖獗为害,成为影响我师棉花生产最危险的害虫。在棉铃虫特大发生的1997年,由于棉铃虫与棉蚜交替为害造成全垦区棉花减产20%以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工作好坏直接影...  相似文献   

18.
进入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区持续大发生,其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常年造成皮棉损失7 000~8 000 kg.广大棉农为减轻损失,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防治成本增加,而且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为害,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不能解决棉铃虫猖獗为害的问题.因此,从1998年起,我站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引进杂交抗虫棉"中棉29",在我区棉花产地进行抗虫丰产适应性试验示范,两年试验示范面积达667余hm2,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起了省植保总站关注,2000年被列为"棉田无害化治理项目"的技术措施之一.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棉盲蝽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地以中黑盲蝽和绿盲蝽为主。进入90年代,由于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和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为地为其创造了丰富的寄主或食料来源;防治棉铃虫药剂的大量使用,使棉田天敌大量死亡;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普遍偏高,棉盲蝽的越冬死亡率大大降低,致使棉盲蝽的为害逐年加重,成为我地棉田90年代仅次于棉铃虫的第二大害虫。有机磷类农药对棉盲蝽具有较好的防效,但对天敌杀伤力大,且持效期短,各代发生盛期需多次施药,才能控制棉盲蝽为害。为了探索既对天敌安全,又能长期有效地控制棉盲蝽的为害,且成本较低的防治棉盲…  相似文献   

20.
经过调查研究,明确了换种转B.t基因抗虫棉后棉田虫害的新变化,制订了以防治棉蚜和棉叶螨为重点的兼治棉铃虫及其他害虫的新策略,并通过近几年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鉴定出用48%多杀霉素悬浮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8%高氯·辛乳油、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棉铃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烟碱水剂、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蚜;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棉叶螨等高效低毒农药及其配套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