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6,(9):89-90
薇甘菊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出现,现已广泛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带,是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也是世界上危害性最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薇甘菊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和传播能力,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导致生态灾难。本文主要通过对薇甘菊的生物、生态以及生理特点阐述表明薇甘菊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分析了薇甘菊难以防治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科学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区是我国大陆薇甘菊入侵的首发区,同时也是薇甘菊危害最为严重地区,分布较广,入侵范围较大。至今,薇甘菊几乎覆盖广东全省各地区,对广东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的危害。薇甘菊的防治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3种手段。化学防治是现今防治薇甘菊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的化学药剂有森草净、草甘膦、2,4-D、灭薇净等。在生物防治方面,常用防治薇甘菊的主要天敌有薇甘菊蓟马、艳婀珍蝶、安婀珍蝶、小衰蛾、紫红短须螨、菟丝子等。在利用方面,至今我国对薇甘菊的利用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控制外来杂草薇甘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原产中,南美洲,是一种生长,蔓延迅速,危害极大的恶性杂草,近年来已在我国南方地区延扩散成灾。文中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薇甘菊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布,危害及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薇甘菊生态控制的途径与策略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凤凰山森林公园景区主要园林植物进行有害生物调查发现,虫害有11种,病害有6种,有害植物有1种。有害植物为薇甘菊,是外来物种,其他为本地原有种,危害程度轻至重。薇甘菊、蛀干害虫和白蚁要引起重视,薇甘菊是世界性危害严重的杂草之一,难防治。蛀干害虫和白蚁危害严重,对树木威胁大,要加强对薇甘菊、蛀干害虫和白蚁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人为干预群落对薇甘菊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薇甘菊为害严重的深圳、东莞设置试验地,观测经除草(包括薇甘菊)后种植乔灌草等人为干预群落对薇甘菊的影响.研究表明:薇甘菊生物量与其它植物总盖度的关系极显著地符合负指数曲线模型;薇甘菊盖度、密度分别与其它植物总盖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并可很好地拟合线性模型;通过生态措施控制薇甘菊危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薇甘菊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被称为“植物杀手”。2008年镇康县首次发现薇甘菊危害,目前已蔓延至7个乡镇,危害面积达1.8万亩,对橡胶、坚果、咖啡、甘蔗、玉米、柑橘等农作物和经济林木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作者对镇康县薇甘菊发生现状和危害蔓延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薇甘菊生长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艳美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28-30,68
通过凋杏阐述了有害入侵杂草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入侵危害机理及其住潞两市的分布和危害.综合分析已开展的薇甘菊人工、化学、生态等防治防控措施,并提出在薇甘菊防控中部门组织、建立预警机制、育传教育、加强检疫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旭华  陈勇  张海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25-5927,5980
对惠阳区不同生境下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盖度、附近水源、周围植物和防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在沟渠边、果园、田边和荒废地等生境发生严重,盖度范围从10%~90%,有水源的地方发生严重,防治后易复发;惠阳区薇甘菊的发生对当地农业、林业和渔业等都有危害;不同生境应选择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治和生态防除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该研究为给薇甘菊的综合防治和入侵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替代控制技术是当前具有生态、安全、经济优势的一种防治措施,根据物种相似的生长需要,利用红薯生长优势覆盖薇甘菊生长空间,使其不能正常生长,达到减轻薇甘菊危害及避免迹地薇甘菊残根再生的目的。本文在介绍红薯和薇甘菊生育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红薯替代控制薇甘菊栽培技术,以期为薇甘菊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云南省德宏州薇甘菊不断蔓延,危害逐年加重及防效差的情况,从薇甘菊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利用前景和风险管理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概述,并提出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薇甘菊是繁殖力最强、危害性最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素有"植物杀手"之恶名。自2015年12月10日首次在勐腊辖区发现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疫情后,勐腊县启动了《勐腊县薇甘菊预警防控预案》,立即组织县乡农林技术人员到现场举办薇甘菊识别、灭除技术培训会,进行现场动员,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开展薇甘菊疫情大排查,对已发现的薇甘菊疫情要及时开展应急防治工作。1发生情况根据《云南省关于加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12.
薇甘菊是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之一,被称为"植物杀手"。近年来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扩散蔓延,其他一些地方也有发生和危害,正逐年扩大其分布范围。1983年云南省有关专家在盈江县铜壁关采到薇甘菊活体标本,目前在德宏州已暴发成灾。腾冲县与德宏州山水相连、车马相通,处于云南省薇甘菊防控的前沿阵地,腾冲县一旦失守,必将迅速向内地蔓延,势必会对云南省的生态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暴发成灾后所带来的生态灾难是难以估量的。腾冲县作为滇西薇甘菊阻击防控的主阵地之一,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3年来对薇甘菊的监测与跟踪,基本掌握了薇甘菊在腾冲县的分布情况,同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进行外来有害杂草薇甘菊的防除以后,热带亚热带经济园林和林地中的薇甘菊容易再次发生危害,成为薇甘菊防除的一大难题,防除后及时种植其他覆盖植物是减少薇甘菊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为寻找在经济园林和山林等荫蔽或半荫蔽环境下,能有效覆盖地面并且减少薇甘菊发生的植物,分别选择果树下的阴地和光照充足的阳地2种类型地块,用薇甘菊和甘薯进行1∶1人工混种,比较薇甘菊和甘薯在不同光照地块上的生长优势.结果表明,阴地上甘薯的长势超过薇甘菊,阳地上薇甘菊的长势则强于甘薯,因此在具有荫蔽条件的地块上栽种甘薯,能起到抑制薇甘菊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宝安区通过开拓创新薇甘菊防治机制,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通过了解宝安区近年来薇甘菊的动态变化、防治成效和防治工作机制创新的情况,总结薇甘菊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找出防治工作存在问题和缺点,提议改进方法和措施。通过分析研究,宝安区薇甘菊防治机制的不断创新是薇甘菊防治工作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薇甘菊作为唯一一种全国林业检疫有害植物,由于其较强的攀援、繁殖扩散能力,以及极强的化感作用,对入侵地区的林农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作为一种菊科植物薇甘菊有极强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在生物农药,药物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此文对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分布、适生区及危害进行介绍,对国内外薇甘菊生物防治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阐述入侵性杂草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征及其在广东茂名垦区的分布与危害现状,分析开展薇甘菊人工、化学药剂以及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并提出加强基层农技部门组织建设,制定预警预报机制,加强植物检疫,广泛宣传等综合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薇甘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一种被冠以“植物杀手”之称的入侵物种,起源于中、南美洲,属于菊科假泽兰属(Mikania),能够通过与其他物种竞争养分等而使其它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繁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文章系统地对薇甘菊的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薇甘菊未来的防治方法及其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杂草,生长迅速,难以控制.2012年10月28日在江西赣州会昌县发现薇甘菊,长势良好,能正常开花,危害尚不严重.  相似文献   

19.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薇甘菊适生区分布,结果显示,ROC曲线的AUC值均在0.9以上,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影响薇甘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最湿季降雨量(贡献率28.8%)、海拔(贡献率22.1%)、土地覆盖现状(贡献率15.3%)、最湿季平均温、年均降水量、年平均温.从因子的响应曲线分析得出,云南薇甘菊最适环境参数为海拔1 100m,最湿季平均温为22℃,最湿季降雨量为760 mm,土地覆盖为未郁闭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地等.从样本点数量、环境因子选择及人为影响3个方面对MaxEnt模型预测的云南薇甘菊分布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于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应用"除薇灵"防治薇甘菊,药后一年,施药范围内平均每亩薇甘菊鲜重生物量485.63克/亩;药后两年,施药范围内平均每亩薇甘菊鲜重生物量35.24克/亩;药后3年,施药范围内平均每亩薇甘菊鲜重生物量9.77克/亩。通过研究表明,建立"除薇灵"系列专用药防除薇甘菊的可持续长效机制,以达到防治目标是可行的;而且,"除薇灵"系列专用药具有安全性、高效性、选择性、持续性等特点,使用方便,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完好,保持了生态平衡,能有效控制薇甘菊的再次发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防治薇甘菊专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