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 1 0 8尾粗唇鱼危肠内长江丽棘虫种群的研究表明 ,粗唇鱼危体长 8 0~ 1 2 0cm组长江丽棘虫感染率是 88 9% ,体长 1 2 1~ 2 9 3cm感染率为 1 0 0 %。随着粗唇鱼危体长增长 ,其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强度增大。长江丽棘虫种群主要由 2 5~ 6 5mm长度的虫体组成 ,种群中雌虫显著多于雄虫。 84 0 %的虫体附着在粗唇鱼危肠道的前段。长江丽棘虫在不同体长段的宿主中均呈聚集分布 ,聚集强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一、指环虫、三代虫生物学指环虫和三代虫均属于单殖吸虫纲,其生活史简单,无世代交替和宿主更替。指环虫是鲤科鱼类中最常见的单殖吸虫,其虫体较小,长度通常不超过2毫米,显微镜下可见一虫体前部有两对黑褐色的眼点,位于咽的两侧。指环虫为卵生,成熟个体中卵一经形成即产出,虫卵孵出毛蚴,感染宿主后,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额尔齐斯河水域中鱼类寄生三代虫的种类以及感染情况,给新疆水产业的发展及我国三代虫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选取额尔齐斯河的北屯镇、185团场、布尔津和哈巴河4个采样点,自捕或者从当地渔民处购买材料鱼,通过染色观察三代虫的形态特征,对其几丁质结构进行绘图、测量及比较,同时对不同种类三代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感染丰度以及宿主专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共发现三代虫14种,其中丁 三代虫(Gyrodactylus tinca Malmberg,1957)、白斑狗鱼三代虫(Gyrodoctylus lucii Kulakowskaja,1951)、梭鲈三代虫(Gyrodoctylu luciopercae Gusev,1962)、马氏三代虫(Gyrodactylus markakulensis Gvosdev,1950)均是国内首次发现,为新纪录种;感染率最高的为鲤(Cyprinus carpio)(23.94%),最低的为河鲈(Perca fluviatilis)(0.74%),除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rus)和鲤外,其余的感染率均不超过10%;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散鳞镜鲤和鲤为易感宿主,方均比(S2/X)都大于1,呈聚集分布;其余的小于1,呈均匀分布。三代虫宿主专一性较强,但有少数种类三代虫寄生2~4种宿主的情况,也存在同一宿主感染2~3种三代虫的现象,与单殖吸虫的宿主专一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正一、指环虫、三代虫生物学指环虫和三代虫均属于单殖吸虫纲,其生活史简单,无世代交替和宿主更替。指环虫是鲤科鱼类养殖中常见的单殖吸虫,其虫体较小,长度通常不超过2毫米,显微镜下可见一虫体前部有两对黑褐色的眼点,位于咽的两侧。指环虫为卵生,成熟个体中卵一经形成即产出,虫卵孵出毛蚴,感染宿主后,即附着于体表,并移行到鳃等寄生部位,脱去纤毛,直接发育成虫。主要  相似文献   

5.
长江丽棘虫在粗唇Wei肠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8尾粗唇Wei肠内长江丽棘虫种群的研究表明,粗唇Wei体长8.0-12.0cm组长江丽棘虫感染率是88.9%,体长12.1-29.3cm感染率为100%。随着粗唇Wei体长增长,其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强度增大,长江丽棘虫群主要由2.5-6.5mm长度的虫体组成,种群中雌虫显著于雄虫。84.0%的虫体附差在粗唇Wei肠道的前段。长江丽棘虫在不同体长段的宿主中的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2黄粉虫培育技术黄粉虫俗称面包虫,营养价值很高,干虫粉含蛋白质47.68%,脂肪28.56%,碳水化合物23.76%。其养殖技术简单,饲养管理简便,适于室内养殖,培养出的幼虫洁净卫生,但饲养周期较长,一般85天左右。2.1黄粉虫的形态及生活史黄粉虫的成虫黑褐色,翅硬有光泽,体长1~1.2厘米。幼虫黄褐色,体长1.5~2厘米。虫卵乳白色,椭圆形,卵液为白色乳状粘液。黄粉虫一个生长周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各阶段经历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不同,生态环境优越,一年可产4代,即1~3月第1代,4~6月第2代,7~9月第3代,10~12月第4代。黄粉虫成虫喜在…  相似文献   

7.
<正>1牛双芽焦虫病牛双芽焦虫病是一种急性过程的季节性疾病。由于在临床上有明显的红色尿液的特征,所以又称之为红尿或血尿症。该病都能感染黄牛、水牛、奶牛及瘤牛。1.1病原及病因牛双芽焦虫病是一种大的虫体,有环形、圆形、椭圆形、梨形和变形虫形等。在虫体进行出芽增殖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三叶型的虫体,虫体寄生于牛的红血球内。环形虫体直径为1.4~3.15μm;单梨形虫体2.8~6μm,两个梨籽形虫体以其尖端相连成锐角,这是本病原体的重要特征;梨形虫体的长度通常大于红血球的半径。  相似文献   

8.
<正> 石斑双鳞盘吸虫(Diplectanum epinep-heli Yamaguti,1938)最早是由定名人在日本内陆海的红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鳃上发现,在我国尚未见到有此虫的报道。1979年6月我们在福建厦门沿岸捕获后暂养的红点石斑鱼鳃上看到有此虫大量寄生,特予以记录。石斑双鳞盘吸虫的虫体细长,体长0.41~0.84毫米,体宽0.15~0.21毫米。前端有4个头叶,2对眼点。虫体后部(图)覆盖  相似文献   

9.
研究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baicalensis)感染的单殖吸虫的群落多样性及感染情况,为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09年8月到2016年7月,剖检贝加尔雅罗鱼296尾,共感染了6种单殖吸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Dactylogyrus tuba Linstow,1878)、双髻指环虫(D. sphyra Linstow, 1878)、小刺指环虫(D. micracanthus Nybelin,1937)、多小枝指环虫(D. ramulosus Malewitzkaja,1941)、普氏三代虫(Gyrodactylus prostate Erergns,1963)和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abini Achmerov,1974);贝加尔雅罗鱼单殖吸虫的总感染率为20.27 %,平均感染强度为3.05只/尾(1~18只/尾),平均感染丰度为(0.62±2)只/尾;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仅占2.36%;各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均小于10%,平均感染强度均小于5,其中小刺指环虫为优势种;在5个体长段中,在14cm≤L<16cm体长段感染单殖吸虫的种类、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最高;体长段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结果相差不大,不同体长段宿主中单殖吸虫种群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体长段14cm≤L<16cm与16cm≤L感染强度差异显著,其余体长段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健康养殖     
渔工 《海鲜世界》2004,(5):60-61
(续上期) (二)车轮虫病 1.病原 车轮虫病的病原为车轮虫.车轮虫隶属于纤毛纲、缘毛目、游动亚目、壶形科、车轮虫亚科.常见的有显著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东方车轮虫等,这些都是大型车轮虫,虫体的直径在54~101微米;还有一些小型车轮虫,如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等,这些虫体的直径在20~47微米.  相似文献   

11.
三代虫病是由三代虫寄生于鱼类体表和鳃而引起的疾病.为我国三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为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 ,属单殖吸虫纲(Monogenoidea)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三代虫属(Gyrodactylus).是一类常见的鱼类体外寄生虫.三代虫现已报道400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大西洋鲑唇齿鳚三代虫(Gyrodactylus salaris)、鲩三代虫(G.ctenopharyngodontis)、鲢三代虫(G.hypopthalmichthysi)、金鱼中型三代虫(G.medius)、金鱼细锚三代虫(G.sprostonae)和金鱼秀丽三代虫(G.elegans).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2009-2010年发现我市少数塘口养殖的杂交青虾"太湖1号"鳃部有寄生虫,虫体外观与指环虫相像,因寄生量很小危害不大,故没有引起重视。2011年5月份,西郊镇多个"太湖1号"青虾养殖塘口出现死亡现象,经检查,病虾鳃部及尾扇部位均寄生有该虫体,100倍视野下最多的4个,虫体伸展后体长约0.3~0.5毫米,身体末端固定,不断伸  相似文献   

13.
布娄克虫病是大黄鱼网箱养殖鱼苗阶段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该病具有隐蔽性、发展快、蔓延迅速等特点。闽东地区的三都、霞浦、福鼎、福安及福州地区的罗源等养殖海区几乎都发生过此病,死亡率一般在30%~50%,严重时高达90%以上。一、病原病原为布娄克虫,其亲缘关系和身体构造与石斑瓣体虫、淡水鲤科斜管虫比较相近。虫体椭圆形、扁平、背部微隆起,腹面平坦,前较薄,腹面有一圆形胞口,能够伸缩。虫体大小52um~98um×35um~60um,呈半透明。在其身体中部略靠一边有一个卵圆形大核,前部及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虫体能够…  相似文献   

14.
<正> 三代虫是危害养鳟业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全国各养鳟场几乎都有发生。其危害程度、除三大病毒病外,与小瓜虫齐名。本所虹鳟试验场多年来从未发现寄生虫病,前年附近鱼场从外地购买鱼种,带入寄生虫,迅速蔓延,波及本场。1990年7月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三代虫病,当年稚鱼累积死亡60%,所有2龄鱼及成鱼全部感染,亦有少量死亡。镜检体表,低倍(40倍)每视野有虫体10多个,最多者达150~  相似文献   

15.
一、锚头鳋锚头鳋头部似锚,体长约10毫米,形似针,故又名针虫,肉眼可见。雄虫营自由生活,雌虫寄生鱼体,用其铁锚似的头部钻人鱼体肌肉,吸取鱼体的血液和组织液为营养,寄生部位周位发炎红肿,病鱼生长缓慢、消瘦,伤口往往被细菌感染;严重时虫体布满鱼身而死。锚头鳋一年四季可见,一般三月下旬至十一月均产卵,水温20—25℃是产卵盛期,对  相似文献   

16.
<正> 卤虫(Artemia)又名丰年虫,它是繁生于高盐度水域中的一种小型甲壳动物。卤虫为雌雄异体,成虫体长一般1.2~1.5cm,雌体产的卵子有卵壳,褐色或灰褐色,呈细砂状,直径一般0.2~0.24mm,类似植物种子,能长期保存,可随时孵化获得卤虫幼体。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黄鳝体内鳗鲡独孤吸虫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洞庭湖黄鳝对鳗鲡独孤吸虫的总感染率为 5 1 7% ,感染强度为 4 6 7(1~ 33) ,其中以体长 2 9 1~39cm的黄鳝感染率最高 ,其余体长的黄鳝也有较高的感染率 (37 5 %以上 )。其感染强度有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 3~ 8mm的虫体组成 ,在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鳗鲡独孤吸虫的寄生对黄鳝肥满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固着类纤毛虫病1.症状早期少量虫体寄生时没有症状。严重寄生时,虾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2.病原纤毛虫病种类很多,常见病原体为累枝虫、聚缩虫、钟虫等。3.防治方法(1)纤虫净全池泼洒,药量为0.3克/米3,病情严重隔1~2天后再重复1次。(2)高锰酸钾化水全池泼洒,药量为3~7克/米3,4~5小时后进行大换水。(3)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药量为0.5克/米3。  相似文献   

19.
2007年2月对衡阳市黄鳝感染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棘衣虫的感染率为18.4%,感染强度为5.53(2~18),平均丰度为1.02±2.76;胃瘤线虫的感染率为42.7%,感染强度为3.57(1~15),平均丰度为1.52±2.49;两种蠕虫均感染的占样本总数的4.9%,都不感染的占样本总数的43.7%。黄鳝的感染与其体长有一定关系,对新棘衣虫,体长45cm以下86尾中仅1尾发现有感染,以上则有较高的感染率(最高为76.5%);对胃瘤线虫,体长35cm以上其感染率随体长的增加而上升,感染强度则降低,以上感染率随体长的增加而下降,感染强度则变化不大。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的种群在黄鳝种群中均呈聚集分布,其中二项参数k值分别为0.16和0.49,表明棘头虫比线虫的聚集度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我场曾多次发生鱼苗在脱膜后到卵黄囊消失前阶段大量死亡,经检查,是杆吻虫侵袭所致。1980年,我们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并进行了防治。一、杆吻虫的形态习性杆吻虫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仙女虫科,杆吻虫属(Stylaria)。肉眼观察虫体,为灰白色,半透明。体长5~10毫米。头部腹面为口,口上唇延长成长吻,吻为空心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