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LISA用于口蹄疫病毒146S抗原快速定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病毒的146S抗原是口蹄疫的主要免疫性抗原,对该抗原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对口蹄疫疫苗质量监测、新型疫苗开发和抗原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快速敏感的特性建立了定量146S抗原的检测方法,证明抗原含量和OD值表示的ELISA结果有对数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实验建立了计算机自动计算程序,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快速计算出抗原含量,ELISA进行146S抗原定量的方法使用方便,结果准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是口蹄疫疫苗的有效成分,146S抗原的含量直接决定了口蹄疫疫苗的质量,146S抗原的检测既可以指导疫苗的生产,又能评价疫苗的质量。目前对146S定量的方法主要是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ELISA检测等,同时研究人员也在积极地探索其他更为简便、精确、成本低的检测方法。本文对146S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一、概述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疫苗的有效抗原成分为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疫苗的效力与疫苗中含有的146S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对疫苗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146S的定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对146S定量的方法主要是超速离心的方法,除此之外,ELISA检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很多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更为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作者主要对各种146S的定量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对口蹄疫(FMD)疫苗抗原的生产质量控制检测,主要依靠蔗糖密度梯度法定量病毒146S检测。但该方法操作过程繁琐,操作时间太长,1次能检测样品数量有限,检测效率不高。本研究采用病毒计数仪对FMDV完整粒子进行定量检测,同时与蔗糖密度梯度法定量病毒146S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本研究方法检测时间只需10 min,有耗时短、受干扰因素少、准确性较高的显著特点,为FMD疫苗的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旨在建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抗原血清型的快速分型和定量的检测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将口蹄疫病毒的兔抗及豚鼠抗体作为标记胶体金与NC膜检测带的原料,分别制备出检测O、A、Asia 1血清型的3种层析试纸卡。通过对标定的抗原标准品146S检测,拟合出定量标准曲线。免疫层析方法的质量验证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与蔗糖密度梯度法(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SDG)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3种血清型口蹄疫病毒间无交叉反应,同时与其他非口蹄疫病毒,如塞内卡病毒A型(SVA)、猪水疱病病毒(SVDV)、猪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无非特异反应;敏感性研究,对O、A、Asia 1型病毒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0.567、0.693、0.219μg·mL-1,拟合的3条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7,新建立方法与蔗糖密度梯度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0.9, 3种层析试纸卡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综上表明,建立的口蹄疫O、A、Asia1型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试纸卡方法,可以用于口蹄疫病毒抗原快速鉴别、血清分型与146S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检测福建省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病毒含量,给养殖户选择高效疫苗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收集福建省内使用的1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23个批次猪瘟疫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疫苗中病毒核酸的含量,以其中的标准品对照,比较相应的兔体反应量。结果表明:抽检23个猪瘟疫苗样品合格率仅为69.56%,传代细胞苗的病毒含量相对较高,脾淋苗病毒含量优于细胞苗;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型疫苗病毒含量差异大,同一厂家生产的同类疫苗存在批间差异。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猪瘟疫苗病毒含量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方法,为今后临床猪瘟疫苗的使用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敏感、特异的评价猪瘟兔化弱毒(HCLV)疫苗中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参照中国猪瘟石门株兔化弱毒全长序列,在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基因组5'非编码区设计1对标准品引物、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探针,建立检测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检测的敏感度达1.20×105拷贝/mL;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乙型脑炎、仔猪副伤寒和猪伪狂犬病4种活疫苗基因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变异系数为0.29%~0.39%,批间变异系数为0.32%~0.61%.应用此方法对6个不同厂家生产的7种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中病毒含量进行了检测,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中病毒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建立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特异地检测疫苗病毒含量,可用于初步评价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抗原含量.  相似文献   

8.
<正>口蹄疫(Food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d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偶蹄类动物的急性、热性、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预防口蹄疫发生的有效方法是疫苗免疫,疫苗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过程控制至关重要,其中准确定量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尤为关键,因为146S抗原的含量直接决定了口蹄疫灭活疫苗的质量,所以准确,快速,敏感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试验表明其只与O、A、Asia 1型3种血清型FMDV抗原结合。进而采用胶体金标记技术,以胶体金标记的抗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多克隆血清抗体和葡萄球菌A蛋白为主要材料,研制口蹄疫快速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检测O、A、Asia 1型3种血清型灭活口蹄疫病毒均为阳性,检测水疱性口炎病毒、猪水疱病病毒、蓝舌病病毒、猪蓝耳病病毒4种灭活抗原及小反刍兽疫病毒疫苗株均为阴性,试验结果与口蹄疫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完全一致,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是,试纸条的检测极限为1∶160稀释的样品,其敏感性相当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1/64。由于试纸条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等优点,因此该试纸条可以用于大量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和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灭活疫苗中完整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是重要的免疫抗原,它的含量、完整性、稳定性决定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口蹄疫病毒是无囊膜病毒,对氯仿不敏感,对温度、酸碱度比较敏感,当pH变化或温度升高时完整病毒146S容易分解。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一旦裂解,疫苗的免疫效果将大幅度降低,生产中如何保护146S抗原完整性又要保证疫苗纯度,两者关系是工艺攻关难点,完整病毒粒子配合优质佐剂,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进而保护易感动物不被口蹄疫病毒感染,最终使口蹄疫灭活疫苗起到防控疫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灭活口蹄疫病毒(FMDV 146S)疫苗是目前预防口蹄疫(FMD)最有效的产品。作为抗原的146S的颗粒结构完整性是保证疫苗的免疫活性的关键。然而,146S在高温或微酸性环境,甚至是低温保存时均容易裂解失活。如何保持146S的结构稳定,是FMD疫苗生产和储存应用的最大挑战。大量前期研究结果已证实,146S的裂解起始于病毒衣壳相邻的五聚体亚基交界处,而亚基交界处的大量组氨酸在酸性环境中质子化产生的电荷排斥,是导致146S耐酸稳定性差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以往的研究中通常采取去除或替换掉组氨酸的策略来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三株针对AsiaⅠ型口蹄疫146S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1#G3C2、2#G6B9、10#C2G1)大量生产腹水单克隆抗体,粗提纯化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初步建立混合腹水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夹心ELISA方法,使用该方法测定AsiaⅠ型病毒灭活抗原、O型病毒灭活抗原、正常BHK21细胞培养液,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所测定OD值和AsiaⅠ型抗原稀释倍数呈明显线性关系。用该方法对11批AsiaⅠ型、O型单价或双价成品疫苗破乳抗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不同企业生产的疫苗完整病毒颗粒抗原含量有差异,进一步完善有望用于AsiaⅠ型口蹄疫成品疫苗中有效颗粒抗原含量的测定,从而发展成一种疫苗效力检验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猪瘟疫苗病毒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enBank登录的25株猪瘟病毒强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在其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设计1对针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为245 bp,且不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以及其他猪源病毒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16份猪瘟脾淋苗和细胞苗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02拷贝/μL的总RNA即能得到特异性扩增,在107~102拷贝/μL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扩增曲线,并与兔体定型热反应有良好的相关性。该法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好等优点,可望取代传统的兔热法用于猪瘟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效价测定及指导疫苗的配制,也为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动物用疫苗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污染情况,抽取16份市售动物用疫苗,分别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抗原和核酸。结果显示,ELISA检测中有2份(猪瘟疫苗)为阳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我国兽用疫苗中的BVDV污染水平较低,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检测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的准确性、适用性和操作性,分别采用正戊醇、正丁醇和三氯甲烷对9批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破乳处理,对三种方法的破乳后水相得率和146S抗原含量的色谱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破乳后水相得率分别为:正戊醇38%~49%,正丁醇42%~44%,三氯甲烷50%;9批疫苗的色谱结果均检测到146S特征峰,146S含量在0.7~12.5μg/mL,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为4.0%,9批疫苗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检测结果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三氯甲烷组与正戊醇组数据一致性强,正丁醇组测定值偏低。使用三氯甲烷对疫苗进行破乳,不仅操作简便快速,而且破乳水相得率稳定,是最优的破乳方法。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检测的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为该方法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检测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的准确性、适用性和操作性,分别采用正戊醇、正丁醇和三氯甲烷对9批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破乳处理,对三种方法的破乳后水相得率和146S抗原含量的色谱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破乳后水相得率分别为:正戊醇38%~49%,正丁醇42%~44%,三氯甲烷50%;9批疫苗的色谱结果均检测到146S特征峰,146S含量在0.7~12.5μg/mL,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为4.0%,9批疫苗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检测结果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三氯甲烷组与正戊醇组数据一致性强,正丁醇组测定值偏低。使用三氯甲烷对疫苗进行破乳,不仅操作简便快速,而且破乳水相得率稳定,是最优的破乳方法。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检测的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为该方法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三种口蹄疫146S抗原含量检测方法,分别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安捷伦Cary 100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法、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安捷伦1260液相色谱仪定量法及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三种检测方法,对口蹄疫灭活抗原中的146S含量进行检测,对三种检测方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口蹄疫A型抗原和O型抗原各一株分别4℃放置12个月以及反复多次冷冻处理;口蹄疫抗原用全能核酸酶处理,然后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安捷伦1260液相色谱仪定量法检测处理前后的146S抗原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数值相关性极显著,呈正相关性;4℃放置12个月后的抗原含量没有变化,而反复多次冷冻处理后的抗原含量降解非常多;全能核酸酶处理后的抗原杂蛋白含量少。研究表明,基于临床需求,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安捷伦1260液相色谱仪定量法更适合口蹄疫抗原检测;口蹄疫抗原适合于4℃保存;全能核酸酶能有效去除杂蛋白干扰,提高色谱纯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评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活疫苗中病毒含量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标准品引物和定量引物,RT-PCR扩增PRRSV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MD19-T载体上,构建标准品质粒pMD19-T-PRRSV。采用SYBR GreenⅠ染料法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病毒含量为7.43×100~7.43×108拷贝/μL,标准品各稀释度质粒拷贝数与Ct值之间相关系数高(R2=0.9989),引物特异性强。应用该方法对6个厂家PRRS活疫苗中的病毒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中病毒含量差异较大,最高差异可达47.9倍。本试验建立的检测PRRS活疫苗病毒含量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及免疫动物前疫苗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是一种感染牛、羊和猪等偶蹄动物、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疫病。疫苗免疫是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口蹄疫灭活疫苗在口蹄疫流行地区广泛使用。灭活疫苗中,完整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粒子)是至关重要的免疫抗原,它的数量和稳定性决定了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同血清型,甚至同型不同毒株的口蹄疫病毒粒子稳定性不同,146S粒子在一定温度、酸、碱条件下容易分解为五聚体(12S粒子),导致疫苗免疫效力大幅下降。近年来口蹄疫病毒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分子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研究口蹄疫病毒稳定性提高疫苗质量,开发新型口蹄疫空衣壳疫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蹄疫病毒结构基础、稳定性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为同行了解口蹄疫病毒结构与免疫的关系,评价新型疫苗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52株定量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疫苗的效价检测和质量监控新方法奠定基础。针对IBV核蛋白(N)基因,设计特异的H52株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和TaqMan-MGB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后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探讨荧光定量RT-PCR与EID50方法测定病毒含量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外转录技术对病毒基因拷贝数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特异性强,与其他禽源病毒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可检测到5.60×101拷贝/μL的病毒核酸,与常规PCR相比,敏感性高10倍;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为0.9%~3.2%;与EID50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0.934,两种方法在检测H52株病毒效价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本研究建立的TaqMan-MGB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适合于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52株病毒含量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