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种植反季节地栽袋装香菇是南方林区菇农近年来推出的一项新技术。它充分利用南方林区丰富的杂木资源,在原来“站筒袋装香菇”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使其呈现反季节(农历4至9月份出菇).产量高(每袋可产菇0.75公斤~1公斤),质量好(菇盖大、菇脚短),易保鲜的特点,大大提高了菇农的经济效益。且该菇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硫胺素等多种碳水化合物,并含有防治疾病的有效药物成份,对小儿佝偻病,成人心脏病神精炎、严重贫血、肠炎、肝硬化和坏血病均有疗效,还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及防治癌症等效用.是…  相似文献   

2.
用香菇L 2 6作为省木栽培培养基配方的筛选菌株 ,通过 6个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测试、香菇出菇试验表明 ,省木培养料栽培香菇在产量和品质上是有保证的 ,其中配方 3较为适合省木栽培 ,与木屑对照相比 ,表现为菌丝生长快、菌筒成品率高、转色早、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引进白参菌母种的培养基配方、原种的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筛选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可作为白参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香菇菌糠和咖啡壳以及菜园土来进行白参菌的栽培是可行的;在参试的三种出菇方式中,以脱袋菌筒直接覆土栽培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8%。  相似文献   

4.
利用胡枝子枝条粉碎料作为袋料培育香菇试验,与常规的用杂木原料培育香菇相比较,具有出菇早、产量高、品质佳等特点。此外胡枝子萌芽率很强,作为菇木林其利用率持续时间长,可以连续数个4~5年;由于胡枝子是豆科植物,树叶浓厚,对改良土壤、增加土壤NPK含量有明显的作用。胡枝子改造松残次林,资源潜力巨大,对繁荣林业前景无可估量。  相似文献   

5.
用松杉木屑种菇利用松杉木屑为原料种菇制种,其经济效益高,原料来源广,可广泛用于种植平菇、香菇、木耳、灵芝、金针菇等多种食用菌。现将其主要做法公开介绍:一、浸泡法:即在松杉木屑中,拌入8-10%的生石灰,浸泡在水池中,使油脂浮出水面流走。一般8-10天...  相似文献   

6.
棚室栽培白灵菇每667m^2投料15t左右,可收获新鲜菇7t以上,产值4万元以上,纯收入2万元以上。因而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棚室种植白灵菇的面积不断扩大,但不少白灵菇种植者反映,在发菌和出菇过程中常遇到污染率高,发菌慢,出菇晚,出菇率低等问题。为此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自灵菇的种植实践和查阅有关资料,就棚室自灵菇的发菌与出菇管理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国外松枯梢病的松色二孢菌9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来自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地点的国外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的9个菌株的生产,产孢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PH值为6-7,相对湿度为90%以上;9245、H21二菌株对湿度在培养其中加入1‰的硼对各菌株的生长和产孢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抑制产孢最明显,表现出硼对国外枯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配方为782011的黑荆树(Acacia mearnsii)木屑香菇菌筒为试材,详细研究了浸清水、营养液Ⅰ、营养液Ⅱ和不浸四种处理对菇期、现蕾率、出菇数量,单菇重、干物质含量及生物效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袋栽香菇的生长后期,浸含磷、钙的完全营养液可有效地提高出菇朵数、香菇产量和生物效率,但对单菇重却有一定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东北地区木段香菇高产栽培技术及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菌种选择及菌种质量鉴定,菇木的选择及菇木处理;接菌时间及管理方法,发菌场与出菇场的选择、出菇期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冬春栽培,菌肉肥厚、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欢迎。 1.栽培时间。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至60天,一般可安排10月至次年2月制栽培袋,11月至次年3月均可出菇.可在室内或室外大棚育菇。 2.培养料配方。配方①棉籽壳60%-70%、  皮15%~20%、棉籽粉10%~15%、糖l%、碳酸钙1%.配方②:杂木屑68%~75%、 皮0%~20%、棉籽粉0%~20%、糖1%、碳酸钙1%。配方③:杂木屑30%~35%、棉籽壳30%-35%、棉籽粉10%~20%、糖1%、碳酸钙1%、 皮10%…  相似文献   

11.
月季白粉病是由白粉菌科的蔷薇单囊壳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使其早落叶、枯梢、花蕾畸形或不能开放,影响观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秀珍菇食用菌的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朵型轻小,柄长且色白的为上品。其味道鲜美,口感清脆,煮汤、火锅、炒作皆宜。经初步栽培试销,深受消费者及餐饮业厨师的喜好,与原有的金针菇、香菇等均分鲜菇市场,更逐渐有取而代之之势。可见,秀珍菇、香菇在中国料理上有它优秀的一面,它生产栽培的发展潜力更不可忽视。秀珍菇接种后40天可出菇,每潮休眠期约8天~10天,每包可出菇5潮。太空包的最高产量可达600克以上,生长最适温度为18度~20度,秀珍菇要整齐出菇,需低温刺激,刺激温度8度左右。菌柄的长短与通风量有关,菌盖颜色受光强影响。秀珍菇的栽培生产需高湿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连续三年对带皮黑荆、去皮黑荆与青冈类硬杂木袋栽香菇进行对比测试表明,用黑荆树木材作原料,带皮或不带皮袋栽香菇,其产菇量、香菇质量、营养成分等均显著优于或相当于青冈类。由此说明,黑荆木材是一种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14.
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地面复盖等早出丰产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红哺鸡竹笋用林经济效益,最佳经营模式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分两次复盖厚达40cm谷壳,能够使立竹度10500株/hm^2的红哺鸡竹笋用林比对照提早70天出笋,复盖60天后出笋较多,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353.7%和716.3%,早出笋闰量和产值分别占总数的52.9%和73.8%,出笋适宜地温1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山东新记录—大叶黄杨白粉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叶黄杨白粉病为山东新记录病害,主要危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病部覆厚白粉层,扭曲畸形,病菌以菌丝在病组织越冬,一年内5-7月及9-10月出现两次发病高峰;孢子靠风雨传播,直接穿透侵入寄主,潜育期5-8天,孢子萌发高峰期为(置于生化培养箱后)72小时,寿命短(最多3-5天),萌发最适温度为20℃,最适宜对湿度100%,蔗糖液,寄主叶汁及光照促进孢子萌发;室内毒力测定结果,70%托布津150078倍液,  相似文献   

16.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毒蛾为多种林木和果树的主要食叶害虫,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卵越冬,越冬卵历期约9个月,第二代卵9天孵化为幼虫。雌幼虫历期;第一代20-25天。第二代23-27天,蛹历期、雌肾第一代4-010天,第二代3-6;雄肾第一代40天,第二代8-10天。成虫寿命:雌成虫4-15天,雄成虫4-5天。卵产在成虫羽化后的茧壳上面。该虫在适宜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滞育现象,用敌敌畏,苦参素、敌杀死  相似文献   

17.
苏力精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毒力效价为32000DPIU/mg含菌数为2000-3000亿/g的苏力精原粉、微胶囊的粉,以1:40-80(轻质碳酸钙):0.16-0.32(苯甲酸钠)的配方防治马尾松毛虫,每公顷施药量为2.25kg防治后第10天虫口 率为70.9-91.1%,防治后第25天虫口减退率为83.6-98.3%;平均达94.0%,校正防治效果为68.9-96.8%,平均达88.6%。苏力精防治以毛虫个有用量少,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长快、材质优、抗性强的山杨优良品系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细胞愈伤组织,再以锈孢子菌为活体病原菌进行接种,经多代反复筛选,获得出P215-3、P306-9、P318-1三个抗锈病细胞系,并诱导其形成植株。经3个世代(细胞团)、3个地区连续3年抗性鉴定,确认以上3个山杨抗锈病优良新种质表现出稳定的抗性,发病指数平均为2.9%,其中P318-1为2.5%,而对照P203发病指数平均为16.6%。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证实该虫种的雌雄成虫均能释放聚集同类的信息素,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色谱仪进行性定量分析,从雌雄成虫后肠和虫粪提取物中分析出聚集信息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单萜烯醇:反式-马鞭草烯醇、桃金娘烯醇,Δ^3-皆烯-10-醇和马鞭草烯酮,另外,嘛松枝韧皮中分析出对松纵坑切梢小蠹具有强烈吸收力的碳氢单萜烯:α-蒎烯和Δ^3-蒈烯。通过对聚集信息素单组分及混合剂进行室内和林间生物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缙云县地栽香菇烂筒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香菇的产量。为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对此专门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现将烂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概述如下:1 烂筒的基本症状1.1 菇筒上半部表现良好,但覆土的下半部菌瘤不收缩,菌瘤粗糙无弹性,积水多,菌丝衰弱,菌皮松散腐烂如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