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优63     
特优63(龙特浦A/明恢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1986年育成的籼稻组合。其不育系龙特浦A(简称特A)是用龙特浦杂交V41A转育而成。1特A主要特性(1)穗大粒多,平均穗粒数115.9~120粒,千粒重27~28g,穗平比珍汕97A增加37~45粒和2~3g。(2)抗寒性强,包颈短,在不喷“九二0”情况下,特A包颈穗为1/5~1/4,而珍汕97A的包颈穗为1/3~1/2。(3)柱头外露率高达63%,其中双外露率占12%,为提高制种异交率创造了有利条件。(4)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株高100~10…  相似文献   

2.
汕优63     
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1981年由福建三明市农科所育成。其恢复系明恢63是从IR30/圭630的杂交后代中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该组合属于迟熟中籼类型,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汕优63株高100~110cm,株型适中,叶片稍宽,剑叶挺直,叶色较淡,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18万左右,每穗粒数120~13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99左右,米质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和稻飞虱。1982~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2.35kg和431.45kg,…  相似文献   

3.
优质籼稻不育系95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95A是用95占为父本、珍汕97A为母本杂交,再连续回交选育成的野败型不育系,不育性稳定,株叶型和粒型好,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长粒多,米质好,抗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制种。1996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4.
D优63     
D优63(D汕A/明恢63)是四川农业大学与福建尤溪县管前农技站协作育成的D型细胞质杂交稻组合。1985~1987年在全国15个省累计推广561.53万亩,产量与汕优63相接近或略高,一般亩产达600kg左右,高的达700~800kg。是一个可与汕优63搭配或轮换种植的组合。1产量表现D优63属中稻型偏感温组合,作单季栽培全生育期150天左右,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30~135天,比汕优63早2~3天。株高100~105cm,株型紧凑,茎秆较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一般每亩有效穗为17~18万…  相似文献   

5.
协优63     
协优63是协青早A与明恢63配制而成。该组合于1988年3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主要特征特性协优63单株分蘖力强,主茎总叶数17叶,地上部5个伸长节间。株高100~110cm,上部叶片窄而挺直,上三叶长度比汕优63略短,后期熟相好,功能叶寿命长。全生育期143天左右,与汕优63相近。富有效穗18.24万;每穗总粒数109.36粒、实粒数92.74粒,结实率84.8%,千粒重32.82g,亩产589.04kg。该组合植株矮子汕优63,杆粗壁厚,耐肥性较好,抗倒性强。大面积均无稻…  相似文献   

6.
红优3号     
红优3号,即矮红9号A/IR661,是江西省抚州地区农科所选育配组而成。是一丰产、稳产、抗病、优质、制种简易的组合。1矮红9号A选育及特征特性1975年,该所以珍汕97A为母本,用常规稻矮红9号作父本,经杂交回交转育而成。在转育过程中,严格选株,多对成对回交,异地加代,至1977年B4F1代稳定,1978年开始与恢复系配组。不育系及保持系简称红A与红B。红A性状特征可概括为株型紧,分蘖强、叶形好、弱感光、翘头穗、穗粒多、小粒型。株高75cm左右,指示性状无色,主茎总叶数为16张,穗总粒数120粒…  相似文献   

7.
Ⅱ优46     
Ⅱ优46系浙江省庆元县、丽水地区和遂昌县种子公司共同协作,用Ⅱ—32A与密阳46配制而成。经丽水地区作单季稻区试和浙江省作连晚区试,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全生育期作单季稻栽培与汕优63相仿,作连晚栽培比汕优10号长2~3天。1991年4月已通过丽水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作为海拔800m以下单晚推广和河谷平原作连晚搭配种植。1主要特征特性Ⅱ优46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深绿,株高95cm左右,分蘖力中等偏强,每亩有效穗19~21万,每穗总粒数120~130粒,实粒数105粒左右,结实…  相似文献   

8.
冈优22是用四川农大水稻所的冈46A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恢复系CDR22组配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近年来在南平市种植面积较大,由于该组合母本茎秆较细、易倒伏,加上易发生穗萌的特点,制约了南平市制种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冈优22的制种产量和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量达145kg/6667m2,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 杂交亲本的特性11 冈46A播始历期63~65d,比珍汕97A长2~3d,总叶片数12~13片,冈46A植株较珍汕97高6~8cm,株形较为紧凑,叶片宽大,茎秆较细,…  相似文献   

9.
长颈珍长A的开花习性及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颈珍长A具有良好的开花习性,其穗伸出度、叶鞘内颖花数、柱头外露率分别为-1.8cm,0—7.5粒和51.7%。开花时间较对照提前 1小时,有利于高产制种。每亩喷 1克“九二0”即相当于珍汕97A每亩喷7~12克的制种产量。其配合力也比珍汕97A略好.  相似文献   

10.
优I63     
优I63(优IA/明恢63)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合作选配而成。不育系优IA为印尼水田谷6号不育细胞质。保持系优IB系从协青早B中选优而来。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基本营养生长型。全生育期在四川和湖南作中稻比汕优63短2~3天。在湖南作双季晚稻栽培比威优6号长3天左右。作中稻栽培,株高110cm,作双晚栽培株高105cm左右,比汕优63矮5~6cm,株型紧凑。叶片较汕优63略窄短,且比较直立,有利丰产栽培。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在基本苗充足的情况下,亩有效穗可达18~…  相似文献   

11.
珍汕97A繁殖产量因素分析及其高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珍汕97A繁殖构成的四个因素进行相关回归及道径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是构成产量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繁殖高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效穗是构成产量的基础。高产繁殖技术须将有效穗稳定在300万/hm^2基础上,把每穗着实粒数提高到50粒以上。  相似文献   

12.
汕优77     
汕优7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恢复系明恢77与珍汕97A配组育成。明恢77是用“明恢63/测64—7杂文选育而成。该组合从1990~1993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近1000万亩,1993年通过了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作早稻全生育期125~130天,与汕优64基本相同。株高95cm,茎秆粗壮,分蘖力中上。株叶形态好,穗大,结实率高,耐寒性好,适应性广,抗稻瘟病。一般亩有效穗20万,每穗13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g,米质较好,亩产450~500kg。2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汕…  相似文献   

13.
广优4号     
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红莲型不育系丛广41A与青六矮1号组配育成的华南早籼迟熟组合。1990~1991年早稻参加广东省杂交稻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均名列第一,亩产481.8和480.48kg,比汕优63增产9.62%,达极显著值,1993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广优4号全生育期130~135天,比汕优63早熟2~3天,株高105cm,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30~150粒,结实率80%~90%,千粒重24~24.5g。前期长势较弱,中后期长势转旺,分蘖力中等,抗倒性中等,后…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制种异交高产栽培规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杂交稻制种异交栽培的特性,提出高产制种的栽培目标:母本穗齐穗多,中穗 粒多,柱头外露率和千粒重高;父本穗大粒多,穗子相对不齐和抽穗分散。在栽培上应采取措施 实现早发、稳长,使高产栽培与改善异交性能相结合。据此,作者提出了异交高产栽培的模式及 汕优63高产制种技术措施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5.
汕优窄8     
汕优窄8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科所于1976年育成。不育系为珍汕97A,恢复系为“窄8”。窄8是该所于1973年以“窄叶青8号”(印尼花龙水田谷/塘竹F4//鸡对伦)为母本,“八四矮534”(成都矮8号/成都矮4号)为父本杂交育成。1975年与珍汕97A测交选出。恢复力强而稳定,对珍汕97A的恢复度达85%左右,对二九南1号A、V20A、V41A的恢复度亦在80%以上。全生育期150天上下,播始历期110天左右。分蘖力中等偏弱,平均每穗12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籽粒卵型,黄壳的白…  相似文献   

16.
恢复系晚3是利用明恢63作母本,26窄早作父本进行杂交,再将F1种子用60Co-λ射线处理,通过多代定向选育,所获早熟突变体与不育系配组、测交筛选,于1989年育成,1994年1月通过省级审定。在长沙地区种植,3月底播种,7月初始穗,主茎叶片数16叶左右,6月中旬播种,8月25日前后始穗,主茎叶片数历叶左右,大田种植作常规稻栽培一般亩产450kg左右,在我国南方稻区均可利用。在长沙地区春制,与珍汕97A制种,时差22~25天,叶差5~5.3叶,与V20A制种,时差30~35天,叶差7~7.3叶。…  相似文献   

17.
威优晚3     
威优晚3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晚稻组合,其父本晚3是用强优恢复系明恢63作母本,26窄早作父本杂交,将(明恢63/26窄早)F1所收种子用60Co—γ射线(D=177R/min,D=2.2×104γad)辐射处理,通过多代定向选育,所获早熟突变株。V20A/晚3经几年的小区及多点试验,表现突出。1994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1.1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威优晚3株高94.8cm,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22~24万,穗长约23cm,每穗总粒数107.7粒.实…  相似文献   

18.
恢复系武恢898是利用明恢63群体中的优良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具有恢复力强,大穗,抗稻瘟病,米质优等优点。用武恢898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杂交稻新组合特优898,具有丰产性好,抗稻瘟病,大穗多粒,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米质较好等特性。1997年特优898参加禄处晚稻新品种联合区试,产量,抗性综合性好表现突出,比对照汕优63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二汕优501     
二汕优501系四川省绵阳农业专科学校、绵阳市农科所于1988年用二汕A与绵恢501配组育成的一个中籼中熟杂交水稻组合,1993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亲本来源绵恢501系绵阳农业专科学校1983年冬用明恢63与泰引1号/IR26的一个选系(975)杂交,于1987年选育成功的一个新恢复系。全生育期148天左右,播始期较明恢63短5~7天;株高95~105cm,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主茎总叶数16~17叶;粒中长无芒,千粒重26~27g,花期10~13天,花时集中,花粉量充足。…  相似文献   

20.
汕优67     
汕优6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晚稻组合,其恢复系明恢67是用IR54与明恢63杂文选育而成。1988年晚季省区试,19个点平均亩产404.6kg,居8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1汕优6号增产9.26%,比对照2汕优63增产0.55%。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31天,比汕优6号迟3天,比汕优63迟1天,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剑叶挺拔,克服了汕优63叶宽易披叶的缺点。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8~19万,每穗总粒107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89,根系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