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速生树种,我们从1972年以来开展了杨树杂交育种工作.通过几年的工作,使我们体会到除了杂交繁殖苗木和优选工作之外,还必须进行遗传规律性的探索,才能减少盲目性,提高育种质量.现将几年来观察到的一些遗传现象和获得的优良单系,初步介绍如下. 一、供试材料与方法杨树杂交育种工作,系采用室内水培断枝杂  相似文献   

2.
杨树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速生树种,我们从1972年以来开展了杨树杂交育种工作。通过几年的工作,使我们体会到除了杂交繁殖苗木和优选工作之外,还必须进行遗传规律性的探索,才能减少盲目性,提高育种质量。现将几年来观察到的一些遗传现象和获得的优良单系,初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89年10月参加了在联邦德国召开的“杨树种源与育种”和“速生树种与固氮树种”两个学术讨论会。“杨树种源与育种”会议的内容涉及各国杨树育种概况和育种策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和生理遗传研究等方面。“速生树种与固氮树种”会议  相似文献   

4.
杨树人工丰产林生产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栽培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遗传成分的改良,而进行杨树有性控制杂交又是杨树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几年来的杂交育种经验,对杨树水培杂交育种技术做一探讨。 1杂交组合的选配   根据速生、优质和抗寒育种改良目标,我们选择速生的南方型美洲黑杨和抗逆性强的北方型杨树品种做亲本进行杂交,选择亲本 26个、设计杂交组合 69个,其中 47个杂交组合获得成功,杂交成功率 68 1%,各品种间可配性高,成功率达 87%,白杨种与其它种之间可配性低,成功率仅达 12%,另外还做了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009项目”杨树抗病育种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杨树抗病育种的基础上,即建立和保持遗传基础丰富的杨树群体。阐述了杨树抗病育种战略及制定“009项目”杨树抗病育种战略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从抗病育种角度探讨了杨树病虫害防治的一些方法,在抗病育种初期,应建立遗传基础丰富的杨树抗病无性系基因库,通过种源试验,子代测定和家系选择等手段,为不断选育速生、抗病力强的杨树无性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陕林1号和陕林2号杨树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育种是培育杨树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杨树有性杂交育种方面获得显著成果。尤其是用引进的欧洲黑杨与原产我国的青杨派树种杂交,选育出了不少速生、抗性强的新品种,在生产中显  相似文献   

7.
杨树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黑龙江省嫩江地区林科所于1960年开展了杨树良种选育工作。根据该区干旱寒冷的自然条件,以培育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速生品种为目标,曾先后引进200多个杨树品种,已相继开花结实。在对这些原始材料特征、特性研究的基础上,1971年采用室内水培杂交方法,又开展了有性杂交育种。十几年来,我们体会到除了加强杂交苗木繁殖,选择优良单株及类型外,还必须研究杂交育种的遗传规律,以便利用这些遗传特性和规律,有计划、有目标地培育我们所需要的优良杨树品种,可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着丰富的杨树基因资源,通过对杨树优良亲本进行杂交育种,获得了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无性系,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根据育种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组合的杨树杂交育种,大力推进杨树遗传基因优化,获得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不仅满足环境变化方面和用材林建设方面的需求,也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这些新品种优势明显,具有速生、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杨树资源与杂交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杨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包含五大派50余种。该文在分析我国杨树资源的基础上,对我国50余年杨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在众多的杨树杂交组合中,派内种间杂交以白杨派、黑杨派成就显著,派间杂交以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成果最为突出。从杂交方式看,有单交、双交、三交、回交等,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杂交能够获得显著杂种优势;从育种目标看,有速生、抗寒、抗旱、抗病虫、窄冠、生根等多个目标;从育种方法看,以常规人工杂交为主,将常规人工杂交与物理辐射、化学诱导等技术有机结合,能够创造出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倍体新品种。选育的杨树良种已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最后对我国杨树资源保护、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创制与利用的发展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杨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我国 5 0余年杨属派内和派间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在众多的杨树杂交组合中 ,派内种间杂交以白杨派、黑杨派成就显著 ,派间杂交以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成果最为突出。从杂交方式看 ,有单交、双交、三交、回交等 ,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杂交能够获得显著杂种优势 ;从育种目标看 ,有速生、抗寒、抗旱、抗病虫、窄冠、生根等 ;从育种方法看 ,以常规人工杂交为主 ,将常规人工杂交与物理辐射、化学诱导等技术有机结合 ,能够创造出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倍体新品种。选育的杨树良种已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 ,对目前我国杨树杂交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杨树属于中生性植物生态型,大部分杨树天然分布在河谷或溪谷,适宜栽培在湿润的土壤上。但是各种杨树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有所差异,而有些杨树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为主要的杨树栽培区,然而渭北高原及陕北雨量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因此,在杨树杂交育种工作中,我们把培育既速生又比较抗旱的新品种作为育种的目标。1981年我们将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了盆栽干旱测验,鉴定了  相似文献   

12.
泗阳县林苗圃自1975年开展意大利杨树育苗以来,发现不少问题,也取得一些体会。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现初步总结如下: 一、杨树大苗壮苗的作用 1.林木遗传育种理论和林业生产的实践证明,采用良种壮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增强抗御不良自然环境能力。速生用材树种杨树,采用大苗壮苗造林对于早期速生丰产更为明显。我们  相似文献   

13.
杨树杂种的早期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是杨树杂交育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苗圃中,对成千上万的杂种实生苗要进行首次选择和淘汰。若选择得过多,会造成定植数量过大,工作量过重,相反,淘汰得过多,又会造成一些优良基因型的遗失。中选的杂种苗再定植在选种圃中进一步培育和选择,并相继进行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区域栽培试验等。以后在试验林中,还要观察比较若干年后方能进行选择。因此,采用什么样的选择方法和标准,如何尽快地选择出优良杂种无性系,是育种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杨树杂交育种多以速生为主要目标,即使其它特殊目标的育种,速生也无疑是选择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在进行选择时,育种工作者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生长量上。有关树木生长量的早期鉴定,以往不少人作过研究,不过多数是对树木群体进行生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杨树分子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中国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杨树资源丰富的国家 .杨树具有速生丰产、实用性强、无性繁殖能力强 ,且基因组较小等特点 ,现已成为研究林木生理和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树种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中国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杨树木材解剖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动态,分析了影响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展望了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杂交育种等传统材性遗传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分子标记以及基因型和表型的联合选择等辅助育种手段,能够加速杨树木材品质遗传改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杨树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杨树抗寒育种的研究从天然杂种选择、人工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杨树抗寒育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杨树水培杂交是杨树获得新品种的重要而有效的育种途径之一,在杨树良种选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通过杂交育种先后选育出很多优良的品种。主要阐述了杨树切枝水培杂交育种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从杨树种质资源、引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概述了我国及湖北省杨树育种的发展历程,并对目前中国及湖北省杨树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响叶杨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阔叶用材树种,为充分挖掘开发利用这一乡土树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响叶杨遗传育种策略即: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响叶杨优树选择与资源引进、子代测定、开展响叶杨种内与白杨派种间杂交育种、新技术育种(含倍性育种)、杂种测定、无性系测定、建立良种采穗圃和种质资源库,构建响叶杨育种群体。  相似文献   

20.
杨树杂交育种是比较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通过对各种杨树的杂交找出了杂交育种的遗传规律,即以纯种杂交,其后代表现较一致;而杂种之间杂交,其后代分化严重;一个纯种与一个杂种杂交则后代介于上两者之间。对杂交后代采用光合作用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筛选效果较好,并从所作的375个杂交组合中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170”和“131”供北京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