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内寄生虫,为双宿主生活周期,在其终末宿主——猫或猫科动物体内,具有与普通球虫生活史相同的有性等孢子繁殖和无性裂体繁殖世代交替(见弓形体生活史图解)。有性繁殖期为局部感染,主要在猫科动物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发育,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无性繁殖期为全身感染,速殖体在细胞内增殖,缓殖体则长期保留在组织内,并能广泛的危害人类和各种畜禽等动物。为了便于确诊弓形体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12月,三明动物园猫科动物曾发生一种以体温升高、咳嗽、结膜苍白等为主要病状的疾病,该病发病迅速,几天内感染大部分猫科动物,发病率高达80%,死亡率达20%.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技术在猫科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多数野生猫科动物可以繁殖,但在有些猫科动物中存在的行为及遗传的不相容性、导致圈养猫科动物不能达到稳定繁殖,甚至不繁殖。现代生物技术,诸如人工受精(AI)、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配子与胚胎的低温保存及胚胎移植(ET)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圈养群体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繁殖管理、濒危野生猫科动物能够得到更科学合理地保护。  相似文献   

4.
野生猫科动物杯状病毒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猫杯状病毒感染又称猫传染性鼻-结膜炎,是由猫杯状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2002年4月我园动物表演场一批猫科动物(猎豹、东北虎、非洲狮)发生以采食困难、流涎、口腔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杯状病毒感染(Feline Calicivirus,FCV),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鹿眠宁对猫科动物的保定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鹿眠宁对东北虎、孟加拉虎、美洲虎、金钱豹、黑豹、非洲狮等猫科动物的保定效果分析 ,表明鹿眠宁对猫科动物具有较好地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 ,效果确实、副作用小 ,适应于猫科动物的化学保定。鹿眠宁对 6种猫科动物的保定剂量在非洲狮与虎、豹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虎、豹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相似文献   

6.
就鹿眠宁对东北虎、孟加拉虎、美洲虎、金钱豹、黑豹、非洲狮等猫科动物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鹿眠宁对猫科动物具有较好地镇静、镇痛和肌肉松驰作用,效果确实、副作用小,适应于猫科动物的化学保定.鹿眠宁对6种猫科动物的麻醉剂量在非洲狮与虎、豹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虎、豹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东北虎等多种猫科动物隐孢子虫的感染状况,本试验采集216份东北虎等多种猫科动物粪样,离心水洗除去重铬酸钾后,应用Sheather’s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查。Sheather’s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镜检结果显示,东北虎等多种猫科动物隐孢子虫的平均阳性率分别1.39%(3/216)和5.09%(11/216)。可见,目前园养东北虎等养猫科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生猫科动物的体重、年龄、身体状况差异和不同的手术目的等特点,选取2种或2种以上药物研制个性化的复合麻醉剂,进行联合麻醉,为科学保定野生猫科动物服务,已逐渐成为动物医学麻醉领域的重要趋势。近年来,动物学界就野生猫科动物以右美托咪啶、舒泰、异氟醚、布托啡诺等药物相互联合麻醉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临床数据不断丰富,为我们深入探究野生猫科动物复合麻醉方式提供了有益参考。综合近年研究成果,在野生猫科动物的疾病诊断、治疗、运输临床操作中,用舒泰50和右美托咪啶混合肌注,视情况辅以异氟醚或布托啡诺,能够确保稳定的麻醉效果,同时尽量减少用药剂量,复合麻醉具有镇痛、肌松效果良好,毒副作用减少的实际效用,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9年2月17日-3月28日,我国猛兽区猫科动物发生以呕吐、腹泻为主症状的疾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变形杆菌病。  相似文献   

10.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猫病。本病分布甚广,为猫的主要传染病,家猫和其他猫科动物以及浣熊、水貂等均能感染发病。最近,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的猫科动物大部分发病。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细菌检验及动物感染试验,诊断为猫科动物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感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大型猫科动物为凶猛肉食性动物,牙齿的健康程度决定了它们日常捕猎与进食的情况.在自然条件下,口腔的卫生情况较差与凶猛的进食习惯导致大型猫科动物牙病的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是在猫科动物中高度流行的重要病原体,能够引起猫科动物急性口腔溃疡、上呼吸道传染病和慢性胃肠炎等疾病。目前研究证明疫苗免疫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此外,已开展FC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研究,并成功表达外源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特定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病毒致病机理、构建杯状病毒嵌合载体疫苗打下了基础。本文从FCV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产物、致病机理、流行病学及疫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有证据表明.基因和环境因素对于犬科和猫科动物糖尿病起着作用。Ⅱ型糖尿病是猫科动物糖尿病中最普通的类型。猫科动物糖尿病的基因因素的证据包括患有糖尿病的缅甸猫大大超出比例.驯服的猫和缅甸猫的环境危害因素包括超前年龄、肥胖、雄性、去势动物、药物处理、不运动、关在室内。高碳水化合物日粮能增加血液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还可能诱导猫出现肥胖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1 2013年甘肃省内局部地区畜禽疫病发生情况 目前,省内养殖业形势大好,许多畜禽疫病被控制,成绩显著,为了继续提高农村畜禽养殖业场(户)对畜禽疫病的防控水平,不断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特将2013年省内局部地区畜禽疫病发生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常见畜禽疫病已达到成数千种,且很多病毒有变异、多发的态势,增加疫病防控难度。需要针对畜禽疫病发生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畜禽疫病发生率。该文结合凤阳县畜禽疫病发生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疫病控制对策,旨在降低畜禽疫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从沈阳市动物园猫科动物猞猁等疑似细小病毒性肠炎流行期,采集了三份病料,利用猫肾传代细胞(FK)采田同步接毒法分离到2株细小病毒,经透射电镜、免疫电镜和血清学HA、HI试验证实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Y)的特性基本相符,将第6代分离物(FKV_6)回归本属动物,人工发病获得成功,从而首次确认本病在我省的存在。 猫科动物病毒性肠炎,又名猫瘟热症,病原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属细小DNA病毒,本病是对猫科动物危害极大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除猫以外,FPV可感染虎、狮、豹、猞猁等多种猫科动物,该病原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幼令猫科动物对本病的感染率为70%,死亡率为50—60%甚至高达90%。对沈阳市动物园猫科动物1985年流行本病后进行统计,发病率为59%,致死率为53.8%。我们从发病死亡的三只猞猁肠内容物和脏器中分离到的二株病毒,经免疫电镜,HA、HI试验及生物学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二株病毒均为FPV,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加强畜禽饲养管理:根据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的机体抵抗能力,防止畜禽发生疾病,减少用药机会。2加强兽医卫生管理:畜禽饲养场要严格畜舍、牲畜的清除和消毒工作,保持畜体及环境的卫生,其选址、设计应选择无工业污染、环境安静之处,防止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对畜禽的侵害,设计和施工要标准化。3坚持预防为主:使用科学的免疫、用药、消毒、病畜禽处理程序,搞好消毒、驱虫等工作。防止畜禽发生疫病,确保畜禽及产品健康安全、无残留。4及时淘汰患病畜禽:一旦畜禽发病,要及早淘汰。发生传染病时要及时采取隔离、…  相似文献   

18.
球虫类寄生虫—龚地弓浆虫广布于自然界已为大量的材料证实。几乎各种动物都可感染龚地弓浆虫病,但是感染弓浆虫病的动物在血清阳性率及临床表现方面有时不同。动物种类野生猫科动物从经济学和公共卫生学方面来说,自然界的某些野生猫科动物  相似文献   

19.
病死畜禽是畜禽疫病发生的得要传染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是畜禽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畜禽传染病发生和保障人畜生命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状并不理想,受逐多因素制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做的还不尽人意.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几方面齐抓共管,才能有效解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缺乏、矿物质缺乏和维生素缺乏均可引起畜禽发生异食癖现象。综述了日粮营养物质缺乏对畜禽异食癖的影响,并提出在动物生产过程中,应适时调整畜禽日粮,保证日粮全价,减少畜禽异食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