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8种农药对家蚕“两广二号”的毒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急性毒性测定和田间施药慢性测定得知,家蚕对农药的抗性因农药的浓度和家蚕龄期大小不同而有差异,同一种农药低龄蚕比高龄蚕的LC50值小,说明蚕儿越小对农药的抗性越弱。这8种农药2000倍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相差很大,18%杀虫双、2.5%敌杀死安全间隔期均超过60d,不能在蚕期桑叶上使用,蚕农可以用于秋蚕结束后桑园封园治虫,春天桑树发芽后应禁止施用;50gJL锐劲特、40%毒死蜱乳油、0.2696苦参碱水剂的安全间隔期为35d左右,一般不宜在蚕期使用;73%克螨特(7d)和10%甘膦(3d)的毒性相对较低,如在蚕期桑园使用农药,更要正确掌握安全间隔期,过了安全间隔期后,先采少量桑叶饲喂,确认无毒后再大面积使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了40%“毒死蜱”农药对“两广二号”家蚕残毒期的曲线拟合分析,及残毒期前后的茧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400mg·L^-1和200mg·L^-1浓度的残毒期分别是24天和19天,在它们之后的蚕茧质量正常。它们的数学模型分别为指数曲线方程:y=170.63690-0.1645x和y=241.1498e^0.2332x。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农药对家蚕残毒期的确定无数学模型可循,或使用的BASIC编程方法陈旧、繁杂的不足,是一种计算简便、准确和严谨的农药残毒期的分析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野桑蚕与家蚕对敌敌畏的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野桑蚕是家蚕的亲缘类群,其遗传背景、生活习性及对农药的抗性等方面与家蚕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蚕期,野桑蚕作为危害 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其进行农药防治十分困难。蚕期常用的农药是敌敌畏,本文就野桑蚕和家蚕对敌敌畏抗性进行了分别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7.
家蚕品种“两广二号”产卵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下保护,在库内冷藏120~190d再出库催青、饲养,蚕的发育经过、虫蛹生命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蚕茧的茧质、产量、丝质没有降低。试验结果表明:越年种超过冷藏期限120d,采用单式冷藏法,可以使蚕种冷藏期限达到190d,只要做好蚕种的库外保护和库内冷藏处理,加强消毒防病,精心饲养小蚕,增强蚕的体质,在生产上是安全的,作为蚕种应急调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影响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传染的主要因子,探索蚕病精准防控时机与策略,通过对气候条件、病蚕混育率、饲养密度、龄期经过以及药物防控等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分析各因子对蚕期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当蚕群中有染病个体时,高温多湿环境是诱导和加快蚕座传染的主要因子;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座传染很强,病蚕混育率是主要传染因子,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最高;蚕座密度对病毒次生传染,显示过高的养蚕密度增加了传染发病率;感染龄期对病毒次生传染,表现为龄期越小,次生传染越严重;防控药物介入可降低次生传染发病率,新鲜石灰粉防控效果较好,增加施用次数可降低危害。所有影响因子中,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蚕混育率是首要的因子,其次是混育龄期,第三是药物施用,呈现负相关,第四是饲养季节,最后是饲养密度。每天施用一次的药物处理仍然会出现病原逃逸的现象,宜增加施药次数减轻危害。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大黄鱼鱼苗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大黄鱼的生理学及大黄鱼养殖的放养密度、水质管理、饵料利用以及活鱼运输等提供技术参考依据,对大黄鱼基础代谢水平进行测定。在3种水温(14,20,25℃)条件下测定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鱼苗(体长7.8~9.1 cm,体重6.61~8.85 g)的耗氧状况,据此计算出大黄鱼鱼苗的耗氧率,及瞬时耗氧率与溶氧量及水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耐低氧能力差,其耗氧率和窒息点溶解氧水平都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14℃时两者为2.833μg/(g.min)和1.42 mg/L;25℃时两者为4.677μg/(g.min)和2.27 mg/L。大黄鱼鱼苗的瞬时耗氧率在其呼吸生理的某个时段出现特殊现象:当水中溶解氧下降至其浮头点和昏迷临界点之间时,瞬时耗氧率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呈现跳跃式提升,这种现象在已有的鱼类耗氧率研究中从未出现过。此后的瞬时耗氧率急速下降至最低点,其呼吸类型可归属于逆向型。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采用静水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及急性温度突变对菲律宾蛤仔耗氧率的影响,分别在5个恒定温度(15、20、25、30和35℃)以及4个急性温度突变(分别由25℃突变至15、20、30和35℃)条件下测定了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温度为15~30℃内时,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达到35℃时耗氧率开始下降。方差分析表明,耗氧率在15℃时最低,与20℃组和35℃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30℃时耗氧率最大,与25℃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15℃和20℃组(P<0.05)。温度突变后菲律宾蛤仔耗氧率相比于恒温状态下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说明温度骤变环境下菲律宾蛤仔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2018年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陕西试验点)对鲁87×鲁88和陕9733×陕8722这2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这2对品种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等五项综合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品种。鲁87×鲁88的茧层率比对照高出3.02个百分点,茧丝长比对照多出146.8 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