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用生产纤维乙醇的糟粕(工业废料)为主培养料,分别混配棉子壳、大豆秆、稻草、麦草四种辅料做四个配方,与对照配方(棉子壳、大豆秆)栽培平菇对比试验.培养料经7~8 d发酵处理,采用”秸秆专用”平菇菌种接种,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两头和中间各播种一层,常规栽培管理模式.出菇管理无采取任何增产措施,共出菇五潮菇,其生物转化率达120%.试验结果表明糟粕作为主料配合秸秆栽培平菇可行,其生物转化率与常用栽培料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稻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85年11月试用收了四潮凤尾菇的下床稻草料加牛粪栽培蘑菇,获得了好收成。现将做法介绍如下:(一)堆料发酵其配方为:下床料160  相似文献   

3.
比较稻草培养料遂道一次发酵+二次发酵、遂道一次发酵+菇棚二次发酵与传统的室外一次发酵+菇棚二次发酵(对照)3种工艺下的双孢蘑菇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产量和产值,以及生产用工成本。试验结果:与对照相比,采用遂道一次发酵+菇棚二次发酵工艺技术,其增产增效优势更为突出,合计每平方米增加效益9.11元;其次为遂道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工艺,合计每平方米增加效益7.70元。  相似文献   

4.
单用稻草栽平菇由于稻草中含粗纤维低,当菌丝吃满料至出头潮菇时,料筒即出现松软,因而后期产量急剧下降。笔者经多年实践,摸索出稻草、木屑混合发酵栽培平菇的技术,生物效率达200%~300%。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原料处理与配制将无霉烂的稻草在使用前暴晒2~3天,铡成长3~5cm,木屑也晒2~3天,并拣掉杂物。按重量的1:1配制。辅料为玉米粉10%,过磷酸钙1%,尿素0.5%,石灰2%。先将玉米粉、过磷酸钙分别撒入料内,再把石灰、尿素分别兑水泼入料内,边泼水边翻料,料含水量为65%。2发酵装袋与培养…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料可选用多种农作物废料,但除棉子壳外,一般以用混合料为好。近年来,我市每年投料数百万公斤,以前常用的棉子壳资源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去年起采用下列代用料,同样获得高产稳产:60%经石灰水处理的草段与40%的棉子壳混合拌料;40%谷壳、40%堆积发酵10天后又经三日曝晒的松杉木屑,另加20%米糖混合拌料;50%豆秸、花生蔓(切3厘米料段)与50%稻草粉混合拌料;50%树叶与50%谷壳混合拌料。上述配方发菌迅速,有的比棉子壳还快,透气性好,生物学效率一般稳定在80%-110%。二、采菇后的培养料再次利用,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将采菇后的废料再次  相似文献   

6.
陈国朱 《食用菌》1996,18(6):17-19
无粪蘑菇栽培,我市自1989年总结鉴定推广以来,面积逐年增加,技术也不断创新,产量明显提高,年栽培面积已超过250万m~2,生物转化率约45%,单产约11kg/m~2。高产的关键技术为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料后发酵 近年来,我市塑料菇房迅速兴起,与原来土墙菇房比较,具有成本低,建造易,保温保湿性好,产量高等优占。为适应本地菇房特色,掌握后发酵技术,设计了四个处理的试验:Ⅰ自热后发酵1;Ⅱ自热后发酵2;Ⅲ加热后发酵;Ⅳ一次发酵。每处理用一座菇房,栽培面积200m~2,用料5000kg。结果四个处理分别收鲜菇2398kg、2270kg、2351kg和1580kg,生物转化率分别为47.9%、45.4%、47.0%和31.6%。从试验中可看出三个事实:①后发酵的产量比一次发酵的高48.1;②自热后发酵的产量比加热后发酵高2%;③同是自热  相似文献   

7.
864菌株是我室1986年从草菇培养料中分离得到,它对草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生物效率可提高15%~20%,最高达30%以上。为了了解它在姬松茸菇上的效果,我们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姬松茸菌株从国外引进。培养料按一般草菇配方。采用箱式栽培,每箱66cm~2,装干料3.25kg。 (二)试验方法 试验设两个处理:①对照组加864菌液发酵。②试验组加864菌液发酵(每百公斤干料加600ml)。两组同时播种,菌丝走透后覆土。每个处理三个重复。从现蕾后定点观察各5朵,测量菇盖直径和厚度、菇柄直径与长度,称重。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子实体的经济性状 不同处理的培养料对菇盖大小与厚度、柄长度与直径以及菇体重量有明显差  相似文献   

8.
菇螨也称菌螨、菌虱,是一种蜘蛛网、蜱螨目的小虫子。螨体柔软,扁平,椭圆形,白色或黄白色,上有多根刚毛,成虫有四对脚。菇螨个体很小,象米糠。近年来,我县利用稻草栽培凤尾菇的菇农越来越多。有些菇房靠近鸡舍、猪棚和粮仓,有的菇房是用旧房改造未注意消毒,有的菇农对稻草料的处理不妥。因此,在稻草料栽培风尾菇的过程中,菇螨危害发生较为普遍。由于菇螨的繁殖力很强,使凤尾菇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失收。栽培时如果稻草消毒不当,将菇螨带入菇床;或者是播种几天后,菌丝开始生长,菇床发出香味,引诱菇螨爬回菇床,噬食幼嫩菌丝,直接影响菌丝生长,以至咬断菌丝,使菇蕾枯萎而死亡。菇螨爬行迅速,当人在  相似文献   

9.
刘建平 《食用菌》2014,(4):54-55
采用棉秆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产量15 kg/m2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麦秸料、稻草料和玉米秸秆料,而且发菌快、菌丝壮、出菇早、出菇期长、品质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及分析新疆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控制点,结果为,菌丝在pH为6.0的PDA培养基上萌发率和长速较优;适宜栽培料为草糠、麦草添加稻草牛粪发酵料;覆土材料以90%田土、10%稻草牛粪发酵料的生物学效率较高;适宜出菇温度为23~25℃,宜在暗光或散射光下培养生长,子实体生长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与用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显示,以稻草为主料的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中添加菜饼的增产作用显著,与不添加菜饼的对照相比,能有效促进蘑菇菌丝的生长,增加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与总产量,但菜饼的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最适宜添加量为9%,可比相同用量的对照增产56.3%-65.9%。与此同时,适当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同样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后各处理的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显著增加,用料量为36kg/m^2时各配方的产量与出菇数量均显著高于相同配方的其它用料量处理。综合配方与用料量双因子的作用,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稻草85.5%,菜饼9.%,其它4.5%,最佳单位面积用料量为36kg/m^2,其次为27kg/m^2。  相似文献   

12.
用常规法栽培草菇,一般产量较低,生物效率只有17~25%。笔者经过实践,采用以下“五法”,获得了较高的效益。一是选配好培养料。用纯棉籽壳或纯稻草作栽培料难以获得高产。主要原因是纯棉籽壳透气性较差,不利于发菌;纯稻草养分较低,且易失水,影响二茬菇产量。笔者用一层稻草(经过石灰水浸泡处理)一层棉籽壳(或油菜籽壳渣),两层菌种,在林菌树下作畦栽培,先后采菇3次,生物学效率达32.5%。二是覆土。覆土有利保湿和促进菌丝生长,并可支撑子实体发育,减少幼菇枯萎。覆土中的养分亦可为草菇利用,起到部分补肥作用。覆土时间可分两种:一种是在菌丝长满料面时进行,一种是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玉米芯发酵料压块栽培平菇和姬菇,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便,节省能源,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是北方农村利用蔬菜大棚栽菇致富的好途径。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配方主料:玉米芯40%(粉碎成蚕豆大小),稻草10%(铡成约3厘米长),杂木屑3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索化肥、稻草料栽培蘑菇的技术关键,研究简易菇房条件下的高产措施,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于1980~82年连续进行了化肥稻草合成料栽蘑菇试验.效果比较理想。一、材料和方法合成培养料的配方为:①稻草95%,“蘑菇原”(参考日本高桥善次郎介绍的株式会社专利活化剂的氧化物成份推导,并添加少量微量元素组成)2%,硫酸铵2%,尿素1%;②稻草95%,豆饼2%,硫酸铵2%,尿素1%,另添加石膏粉1%和过磷酸钙0.5%。以  相似文献   

15.
所谓蒸料水,是指用棉子壳熟料栽菇蒸煮棉子壳高温灭菌后锅里余下的水(为防烧干锅,中途要添部分开水),这水中含有大量从棉子壳中流失的可溶性蛋白质、脂肪等含氮物质。笔者将蒸料水加入到稻草中,代替常规栽培中的清水,然后将经发酵或蒸煮后的稻草用于栽培平菇,其产量明显提高。建议有兴趣的菇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草糠、牛粪、发酵料、麦子等原料,通过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新疆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栽培最适培养料配方为草糠70%、稻草牛粪发酵料27%、石灰1%、石膏1%、普钙1%。在此培养料配方上,新疆蘑菇均能成功出菇,子实体单菇平均重量为19.66 g,生物学效率为35%。  相似文献   

17.
将粉碎机筛板钻成孔径为20~25mm后用来加工稻草,加工后的稻草即为绵软的绒状。 (一)配料和栽培 培养料配方:稻草绒80%,麸皮18%,石膏粉1%,食盐1%。将稻草绒用3%石灰水浸泡3~4天,然后用清水冲洗调整pH为9,再加辅料,按常规进行发酵、接种,发菌和出菇期管理。 (二)栽培结果 发菌期菌丝洁白、粗壮,生物转化率稳定在120%以上。若采用菌棒覆土出菇技术,产量  相似文献   

18.
四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俊霞  王立安  齐志广 《食用菌》2003,25(2):18-18,20
本文对四种食用菌包括圆芝6号,杏鲍菇、长根菇、阿魏蘑的母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选出的最佳母种培养基为圆芝6号:小麦粒、土豆培养基;杏鲍菇、稻草,棉子皮培养基、长根菇;小麦粒、发酵料培养基;阿魏蘑、麦秸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基质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稻草和谷壳等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结果显示,利用培养料(稻草50%+谷壳50%)栽培的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极显著高于纯稻草或者纯谷壳的栽培料,同时菌丝生长快、出菇早。说明在稻草中加了谷壳的培养料比纯稻草疏松,这样既有利于提供大球盖菇生长所需的氧气,又保持了稻草的营养供给。这样使废弃物(稻草和谷壳)得以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食用菌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缓解食用菌生产发展存在的"菌林"矛盾。  相似文献   

20.
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由于杂菌污染和病虫危害多,产量较低。笔者采用直立式袋栽,三年共投料5000kg,生物效率100%。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原料处理装袋播种 培养料为棉子壳,另加石灰、磷肥各2%,水160%,混匀后堆积高温发酵。菌种选用丛生、朵大的广温型品种。先将28~30×50cm的筒袋进行微孔处理,装料时菌种播在微孔处,共四层种三层料,下种量15%。最后将袋口对折,用大头针别住。 (二)直立排袋发菌出菇 装好的袋应直立排放在培养室内或菇棚内,中间留人行道,苗袋间距2cm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