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1951-2011年世界茧丝生产规模和主产国生产地位变化,发现世界茧丝生产具有鲜明的寡头垄断特征,蚕丝业具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转移的发展规律.而产业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产业链各环节的转移速度和程度并不一致.针对中国“东桑西移”和茧丝原料基地与丝绸加工重心空间分离的现状,建议通过跨区域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科技创新及蚕丝业的多元化来推进蚕丝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蚕丝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拓展蚕丝业的发展空间,实现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蚕丝业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林 《广西蚕业》2003,40(1):23-27
传统的蚕丝业,一直以来都属于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粗放型行业,在现代社会中越发显露出其弊端所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此新的世纪里,蚕丝业科学研究的热点,必将是与现代新的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广泛、全面的结合。21世纪的蚕丝业必将是中国的蚕丝业。  相似文献   

3.
1 正确认识我国蚕丝业的当前形势我国蚕丝业总的形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持续低迷。目前,我国的茧丝价格仍在低位运行,未见反弹迹象。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国蚕丝业错误估计世界蚕丝市场形势、企业盲目乐观、应对“入世”的战略研究不够有关。许多人认为蚕丝业是我国入世的第一受惠产业,市场配额的降低和取消将极大的促进我国蚕丝业发展。但入世几年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国际丝绸市场一直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容量有限的市场,丝绸占世界纤维生产总量的比例一直比较稳定在0 .1 8%左右。所以配额的取消对我国蚕丝业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对中国蚕丝业的影响及广西蚕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朱方容 《广西蚕业》2000,37(3):41-47
本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蚕丝业的影响以及蚕丝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根据广西蚕业的现状、区域优势和广西发展蚕业的意义;认为广西应抓住机遇大发展,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1蚕丝业管理科学发展现状 1.1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蚕丝业发源于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在汉、唐时期形成了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文明传播史上的一颗明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蚕丝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蚕茧、生丝产量1996年分别占世界的70.2%、63.29%,分别达到47.1万t和4.0万t.由于蚕丝业生产主要为出口产品,据统计,1949年到1996年间,我国蚕丝创汇累计达363.5亿美元,约占我国现有外汇贮备的1200亿美元的30%,可见该产业对我国的贡献是巨大的.而作为一个传统产业,蚕丝业是一项资源可以再生、具有经济与生态双重效应、符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敬德  童立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12,(3):529-536
应用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中心-边缘"理论,对近代(1840~1919年)中国蚕丝业国际地位由中心走向边缘的种种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中国蚕丝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途径。近代以前,中国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中国的蚕丝业也一样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并在世界蚕丝业占据重要位置。自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体系并被边缘化之后,中国的蚕丝业也随之被边缘化,沦为中心区国家的丝绸原料生产者与成品销售地,蚕丝业的外贸权与产品价格被中心区国家操纵,蚕丝生产技术的发展亦被限制,其原因在于世界体系下"中心-边缘"关系的制约。至今,中国蚕丝业仍在为走向中心而努力,其唯一之途径,就在于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推动蚕丝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畜牧》2012,(1):3
<正>举办高层论坛,把脉行业发展,盛会空前2011年12月17日,"2011中国畜牧业高层论坛"在京隆重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报告了"当前中国农业政策与畜牧业发展",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1,39(4):49-49
<正>2011年11月28日重庆市蚕丝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市蚕业科研、教学和各区、县蚕业科技工作者100余人参加大会。四川省蚕丝学会派代表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9.
<正> 一年多来,国内刮起了一阵“蚕丝业国际市场疲软,蚕茧产大于销,国内没有丝绸的市场”等等冷风,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蚕丝生产,对我省蚕丝业也起了一定的消极导向作用,不少县区乡领导对发展蚕丝生产举棋不定,难下决心。这就涉及到蚕丝业是否需要收缩后退的问题,现就我所掌握的情况,谈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危机对蚕丝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分析后认为:2008年秋季以来丝绸出口滑坡和蚕茧价格下跌引发的蚕丝业困境与我国1996年和2003年的发生的蚕丝业困境有明显不同之处,世界经济危机是造成蚕丝业严重困境或危机的主要原因,而蚕丝业发展过快引致的供给过剩是次要原因。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蚕丝业困境,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蚕丝业发展的信心;要积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夯实蚕丝业发展的基础;加大国内外丝绸市场的开拓和培育,拓宽桑蚕茧丝绸的应用领域;丰富蚕桑业内涵,千方百计增加蚕农收入;加大蚕丝业科技与管理创新的力度,增强发展潜力;加强经验交流和培训学习,提高干部和骨干蚕农的技术水平,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蚕丝业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蚕丝业发展主体缺失与缺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代钢 《蚕业科学》2010,36(1):120-125
依据发展主体选择与形成的理论要点,分析研究近30年来我国蚕丝业发展主体的演变形成,认为发展主体缺失与缺陷是蚕丝业管理体制与市场利益机制的矛盾焦点,论证提出了简化经济形式理论争议、稳固蚕丝产业链结构、确认农村养蚕户的发展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主导和保护作用、完善蚕种生产企业的发展主体功效、构建和谐的发展主体间关系等解决蚕丝业发展主体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万家集 《四川蚕业》2009,37(4):8-10
<正>栽桑养蚕起源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丝绸和丝绸文化经古"丝绸之路"输往世界各地,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栽桑养蚕。蚕丝业含蚕业和丝绸业。历经欧洲近代蚕业和日本现代蚕业的兴衰,丰富了丝绸文化的内涵。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13.
郑新忠 《蚕学通讯》2001,21(3):41-43
当前 ,蚕丝业已发展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的重要骨干项目。蚕茧商品在我区农村多经项目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居第三位。进入二十一世纪 ,我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 ,蚕丝产业是我国在国际上具有垄断或数量优势的行业 ,仍将是中国的一项优势产业。据可靠资料表明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纺织产业 (包括蚕丝业 ) ,在我国仍将具有支柱性作用。加入WTO后 ,纺织包括蚕丝绸是受惠最多的产业。机遇大于挑战。进入新的世纪 ,区委、区府决定继续坚持把蚕丝业作为加快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目前 ,蚕茧深…  相似文献   

14.
中国蚕丝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众所周知,中国蚕丝业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茧丝织品享誉中外.根据国际市场对优质蚕茧和丝织品的需求,实施我国蚕丝业产业化的生态经济战略,形成良性、稳定、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在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中国蚕丝业必须科技先行,制定入世后的蚕丝业发展的科技对策,维护、稳定及发展国内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拓劳动力密集产品,抢占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李芳 《中国蚕业》2005,26(4):69-72
蚕丝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是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明纳入到了世界的文明体系,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经考古证实,在我国养蚕业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养蚕业已经相当发达,到春秋战国时代蚕桑生产已经遍及全国.中国古代社会生产以"男耕女织"、"农桑并举"为特点,所以蚕丝业也就自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到了近代就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说中国的蚕丝业是随着中国的整个发展进程而起伏跌荡前进发展的.本文着重探讨中国近现代蚕丝业的发展情况,以期能够对我国今后蚕丝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世界蚕茧和生丝生产量及其产地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顾国达 《蚕业科学》1999,25(2):120-125
世界历年蚕茧和生丝生产量是体现世界蚕丝业的发展历程,各生产国在世界蚕丝业中的地位以及蚕丝在纤维中的地位的基本数据,是蚕丝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掌握世界主产国家蚕茧丝生产量统计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丝绸协会和日本蚕丝事业团对非主产国的茧丝生产量的估计,较准确地推算了战后世界历年家蚕茧丝生产量,并比较了主产国的相对地位变化,明确了产地分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风波,造成全球经济动荡,对我国外向型的蚕丝产业造成严重打击,蚕丝产品市场严重下滑,动摇了部分蚕丝产业发展者的信心。如何度过此次难关,维护与稳定中国在世界蚕丝业的中心地位,推动世界茧丝绸事业进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西蚕丝产业特点、优势与困难所在,提出了增强蚕丝业综合实力,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克服暂时困境,促进我区蚕丝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鲁成 《蚕业科学》2010,36(2):290-294
中国是蚕丝业的发祥地,发展蚕丝产业和丝绸文化对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蚕学基础研究在蚕业学科领域的战略地位,总结了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规律和近年来的研究成就与研究动态,提出了未来5-10年该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发展的重点,分析了未来5-10年该学科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朱晓  蒋剑平 《江苏蚕业》2000,22(4):47-49
蚕丝业生产周期长、环节多、劳动投入量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效益相对低下。为实现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该行业的比较效益,除了改革蚕丝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外,还必须加快蚕丝业的技术创新。针对蚕丝业技术创新风险大、融资困难的现状,应逐步引人风险投资,以此推进蚕丝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1蚕丝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及资金约束近几年,我国蚕丝业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初步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技术不断涌现,一些高效、省力、实用的新技术在各蚕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培植和繁育了一系列桑蚕新…  相似文献   

20.
<正> 日本各界人士最近对蚕丝业的前景都深怀不安,但尽管如此,如能对今后的蚕丝业提出新设想,开拓发展蚕丝的新方向,则在农业领域中仍有其重要地位并充满希望。过去日本的蚕丝业,曾创造过不少技术革新的成果,但在生丝用途方面,30年间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