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耕地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分析应优先考虑影响因子识别及其尺度效应研究。该文分别通过整体与分区研究,采用统计方法与GIS技术,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各方面选取25个候选影响因子,开展福建省耕地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采用的基本研究单元为1km×1km,在此基础上生成2km×2km,3km×3km~10km×10km共10个空间尺度序列数据图层。不同空间尺度上分别构建福建省6个农业综合分区耕地空间分布模型,探讨了福建省耕地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尺度规模效应。研究表明模型不仅会随着研究尺度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农业综合分区内也有较大的差异。分区研究比整体研究的模型解释能力要高,模型的解释能力总体上随研究尺度的增大而升高。除坡度因子外,其他影响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在不同的农业综合分区间发生变化,但总体规律是福建省耕地受坡度、海拔高程等不易随时间改变的自然条件的严格制约,并且这种制约作用随尺度增大呈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化信息综合处理技术,具有改善系统性能的巨大潜力。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多传感器信息技术在智能检测、智能制造、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智能交通、遥感以及农业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进展。特别指出了在农业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可逐步应用于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生产过程监视、精确农业技术、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的观测及监控方面,其将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和知识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4.
5.
农业语音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电信网与因特网的农业语音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的构建模式,以及它作为一种新兴信患服务方式在农业信患咨询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希望这种人机结合的方式可为互联网建设尚不发达而电话已达到一定普及率的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一种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信息的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提高农业干旱监测的准确性,采用遥感信息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干旱监测研究。选择适合高植被覆盖区旱情监测的标准化植被供水指数及适合热带气候区旱情监测的综合降水指数作为参数,通过与同步实测土壤含水量的数据融合构建了海南岛农业干旱综合指数模型。经检验,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4.65%,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r为19.28%,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来监测海南岛的农业干旱。应用模型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海南岛农业干旱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海南岛旱情西部重于东部、北部重于南部、四周平原重于中部山区。2004年10月上旬起旱情持续加重,12月上旬达到旱情高峰,12月中旬旱情略有缓解,但直至监测末期2005年1月下旬旱情依然严重。旱情最严重的时段(2004年12月上旬),海南岛干旱影响范围广,水田和旱地的重旱面积比例分别为59%和61%,其他林地的重旱面积比例也达到了20%。监测期内,海南岛作物生长过程受到明显抑制,干旱造成NDVI累积值较上一生长季同期下降6.34%,2004年10月至12月海南岛天然橡胶减产约1.16万t。该文为农业干旱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为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可塑性面积问题(MAUP)下的分区效应,以川滇生态屏障区为例,基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划分格网、行政区和流域3类不同尺度类型9级评价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ESV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地理探测响应。结果表明:川滇生态屏障区2018年ESV为7 945.81亿元,以林地和草地的贡献最为突出;3类尺度下ESV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效应,大体呈现出评价单元尺度类间差异性大,类内差异性小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其空间集聚效应及冷热点区空间分布随着评价单元尺度划分大小的不同而差异显著;通过对比分析,将格网尺度与行政区尺度结合分析,可作为大区域生态功能区ESV综合评价的尺度参考;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协同增强效应共同影响了川滇生态屏障区ESV分异效果,不同尺度下,因子解释力大小不同。综上,评价单元划分的不同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具体研究需求开展多尺度评价成为未来ESV科学量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11.
都市农业与一般农业相比具有更深刻的涵义、更多的功能和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着都市农业的发展品质和潜力,文中简略介绍了3S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温室环境控制技术、虚拟农业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溯源技术等10多项信息技术在都市农业中的应用,以求从宏观上全面把握农业信息技术体系及其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信息技术,并更好地在都市农业和我国整个农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多尺度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核密度函数估计法是常用的分析城市点要素空间分布模式的方法。使用核密度函数估计法的关键是最佳带宽的确定。目前,大多数研究使用单纯基于数学的方法或目视判读法确定核密度函数的最适带宽,但是针对同一地理实体在不同分析尺度上所对应的核密度函数适用带宽确定方法问题研究相对不足。该文考虑了北京市休闲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尺度特征,基于北京市休闲农业POI数据,使用核密度函数评估方法,识别并分析其多尺度空间分布模式,并使用文献求证法进行了验证。使用Moran’I、HH个数和Comprehensive I指数曲线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适合分析北京市休闲农业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空间分布模式的核密度函数所对应的带宽,分别为9 km和3 km。进而分析了北京市休闲农业多尺度空间分布模式。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模式在区域尺度上形成了2个圈层及多个聚集中心的结构。距离城市中心约30~50 km的圈层为1日游圈层。距离城市中心约50~90 km的圈层为2日游或多日游圈层。1个主中心位于昌平区东部、怀柔区东南部、密云区西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2个副中心分别位于密云区东北部和房山区西南部;在局部尺度上形成了3个等级的26个小的聚集中心,第一等级2个,第二等级3个,第三等级21个,主要位于中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东南部城乡交错带的平原地区及西部山区分布相对较少,中心城区分布最少。该研究可为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耕作土壤重金属多尺度空间结构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为了有效揭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北京市耕作土壤中重金属为例,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空间结构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r、Ni、Zn和Hg的空间结构性对空间尺度有明显的依赖,理论半方差函数的最优性检验进一步表明多尺度套合模型能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土壤重金属Cr、Ni、Zn和Hg的空间变异结构,并且采用多尺度套合模型法对重金属Cr、Ni、Zn和Hg进行克里格插值,其插值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尺度下的普通克里格插值。因此,多尺度套合模型法能有效地揭示耕作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精准农业分布式数据采集与空间决策分析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间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处理是实施精准农业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困扰该环节的一个技术瓶颈是客户端实时数据采集与服务器端联动式决策的一体化处理。本文利用ArcIMS的技术框架,利用ArcXML语言,开发了适用于精准农业分布式数据采集、可独立运行、能实现空间决策分析的技术系统。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分析与智能决策4个模块组成。本文结合该系统在莱西市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应用实例,揭示了这一系统的逻辑设计、物理实现、技术特色及主要功能。该系统的逻辑设计为精准农业园区高效采集、传输、处理信息和数据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6.
17.
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精准农业技术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综合性最强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实时采集、处理时空差异信息,获取作物生长状况或作物环境胁迫信息,以便及时确定对其投入的量、质和时间,以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主的地理信息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该文在分析了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提出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方面应用的产业化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首都农业决策分析速度和准确度,依据北京农业现状及行业管理特点,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技术数据获取工具,以网络为信息传输与共享通道,采用农业业务流、时空分析、中间件等技术方法,建立起农业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分析、应用的高效信息技术服务体系,重点突破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空间数据在线增量更新和农业业务辅助决策方法与技术难题,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首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该研究选取设施农业和动物疫病为技术应用对象,实现了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和结构调整辅助决策以及在线编辑管理功能,同时实现了动物疫病应急防控辅助决策。促进了首都农业由传统型、粗放型、经验型向精细化、协同化、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决策模式转变,为农业管理部门开展快速、科学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