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利用邵阳市2007年8—12月共5个月的降水资料,对T213数值预报产品预报进行了分析检验,并与过去应用的日本FSAS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T213的降水预报产品预报能力高于日本FSAS模式,在不同的月份、不同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其预报准确率有所不同。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天气形势、预报员的实践经验以及其他预报方法进行订正,能大大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0年T213和欧洲中心ECMWF模式产品及相应时段内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用多因子相似预报方法动态优选预报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多模式集成MOS方法,经动态地订正模式误差和回归误差后,得出动态预报方程,制作24~120 h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预报。[结果]经样本优选、误差订正得到的武冈市7~9月日最高气温方程,经多次随机抽样,并做F检验,可通过显著水平为0.1的检验。[结论]这种方法具有预报模式中外结合、充分利用多个模式的有用信息、吸取各自的优点,考虑本地局部环境因素,减少模式误差和回归误差,利于提高预报精度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面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常规天气图对发生在2011年7月14日,浙江省义乌中部地区的一场短时强降水进行分析,重点对此次过程中的日本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分析、检验,并对GPV、EC、T213、T639等数值预报模式之间的降水预报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日本的数值预报较为准确预测了此次暴雨的落区,且通过模式连续对比,可知数值预报起报时间越接近实况与实况越吻合。  相似文献   

4.
数值预报产品在山东“4·18”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T213、日本传真图、欧洲中心、和中国HLAFS数值预报场,分别从动力条件、能量场、中小尺度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山东"4·18"暴雨过程的预报.将T213数值预报与实况场及其它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213数值预报结果对山东"4·18"暴雨过程预报准确,要素配置合理,为暴雨预报提供了有利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5.
邓兵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12-4314
利用溃变理论之V-3θ图对2009年7月14~17日出现在四川盆地西部的连续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并对此过程中ECWMF、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形势场和降水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能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准确地描述;结合常规天气图、经验及数值预报产品可以确定暴雨的落区;ECWMF形势场的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T213;T213对于暴雨的预报准确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对ECMWF-thin、T639-thin数值模式产品与怀化市11个县市区气象站点每天的高低温实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预报准确率较低,只有通过误差滑动平均订正后,EC前2d预报准确率分别达74.4%、70.0%,T639分别为60.2%、58.4%;低温预报准确率较高,EC前3d分别为75.6%、75.1%、72.0%,T639通过误差滑动订正后,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前3d分别是78.9%、78.9%、62.9%.高温的预报平均偏低(即小于实况),EC略优于T639.晴天、多云、阴天、雨天时,EC高温的系统误差值分别是-4、-3、-2、-1℃,T639分别为-5、-4、-2、-0.5℃;只有在预报阴天和雨天时,EC和T639高低温的预报值可以应用于日常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7.
尚可政  秦春明  王式功  杨德保  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37-3539,3558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T213 L31数值预报产品,对东亚范围内2003~2008年对流层各等压面的高度场、温度场、风场、垂直速度场和水汽场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高度场预报,可信度较高(即气候距平相关系数大于0.6)的时效,对流层中上部6~7 d,对流层中下部5 d;②温度场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对流层中上部4 d,对流层中下部5 d;③风场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对流层上部5 d,对流层中部4 d,对流层下部3 d;④垂直速度场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仅为1~2 d;⑤水汽场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对流层中部2 d,对流层下部3~4 d。由以上结果可以推论,T213 L31模式,天气形势和天气过程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为5~7 d;近地面天气系统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约为3~5 d;降水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为1~3 d。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13—2015年起报时间为20:00、预报时效为48 h的逐日T639模式降水预报产品,按照中短期预报质量检验办法检验,发现T639在本溪地区全年晴雨预报准确率为69.5%,空报率为25.6%,漏报率低于5%,且夏季预报准确率最高。为提高T639模式降水预报产品预报质量,本文采取历史相似误差订正法对其进行订正,发现订正结果对降低空报率、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6—2018年冬季武汉站1 000、925、850、700、500 hPa的探空气温和ECMWF的72 h气温预报数据,分析了武汉站的高空气温预报误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报误差订正方程。研究发现,ECMWF模式对于各层气温的预报平均偏高0.54℃,1 000~850 hPa平均预报误差随着高度增大,850 hPa上误差最大,高达0.77℃,预报偏高1.0℃以上的频次超过总数的1/3,850 hPa以上气温预报误差随着高度降低,500 hPa的预报误差最小。模式预报时效越长,高空气温预报误差越大,72 h时效平均预报误差高达0.80℃。基于ECMWF模式预报误差与850 hPa气温的相关关系,选取了两个订正预报因子,分别为22°N、112°E与33°N、112°E的温差及28°N、116°E与34°N、116°E的纬向风之差,并分层建立了气温预报误差订正方程。最后,对预报方程进行了检验,发现订正后各层气温误差均显著降低,误差平均降低了86.4%。  相似文献   

10.
为检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在四平市汛期降水的预报能力,并且为精细化预报订正提供客观依据,收集2015年6—8月5种常用的细网格降水预报产品,与同期的降水实况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晴雨预报EC和T639模式较好;一般性降水EC和日本模式较好;24、48 h都是WRF空报最多,而T639空报最少,而无论何时起报,对于72 h来说都是日本空报最少;无论是20:00起报还是8:00起报的一般性降水,24 h都是EC漏报率最低,48 h WRF漏报率最低,整体来看T639漏报率较高;WRF对明显降水预报效果优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26°00′~35°00′N、121°00′~127°00′E以西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江外渔场、舟外渔场和连青石渔场中南部;全年平均渔获率为0.143 kg/h,数量分布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平均渔获率为0.298 kg/h,其次是冬季,为0.143 kg/h,春季最低,只有0.032 kg/h;渔获物体长为27~650mm,平均为268 mm,体重为0.6~6 715 g,平均为806 g,冬季渔获个体最大(292 mm,951 g),夏季最小;4—5月为黄鮟鱇的集中产卵时间;黄鮟鱇分布海域的底层水温为6.43~20.01℃,平均为13.02℃;底层盐度为30.37~35.03,平均为32.90;水深分布为17.0~107.2 m,平均为64.4 m,密集分布区的水深为40~80 m。  相似文献   

12.
邹阳  王将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40-144
从不同气候带地区和不同季节2个方面,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24 h预报时效的ECMWF和T639模式2 m气温预报产品进行了日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研究。结果表明,2个数值模式2 m日最高、最低气温2℃误差的预报准确率明显比1℃误差的预报准确率高。2 m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不同气候带地区均是ECMWF模式高于T639模式;ECMWF模式不同季节预报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T639模式不同季节预报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2 m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均是T639模式高于ECMWF模式,南亚热带地区ECMWF模式高于T639模式;2个数值模式不同季节预报准确率趋势相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13.
王文娇  陈珂  刘德坤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44-244,246
使用Kriging插值、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Spline插值方法对青藏高原气温进行空间插值比较研究。利用青藏高原10个实测站点数据与3种插值数据进行模拟,同时采用1A(一致性指教)来评价模拟的结果,3种气温插值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统计分析如下,IA分别为-0.81、-1.05、-1.73;插值精度效果最好的是Kriging,最差的是Spline。  相似文献   

14.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天然高山草甸上,设置早融、中融及晚融3个融雪部位,每个部位随机设置30个1m×1m的小样方,采用野外测量及实验室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融雪部位之间生态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融雪时间逐渐推迟,和早融部位相比,晚融部位的融雪时间延迟了20多天。土壤水份含量在各部位间有明显的不同,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水分含量增加了35.9%。土壤营养成分中,总氮、总磷、总钾以及可溶性的氮在各部位间无明显的差异;可溶性的磷盐在3个梯度上的浓度都极低;可溶性的钾盐、钙盐和有机质含量从早融到晚融都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土壤pH在各部位间无显著的差异。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地表温度的日较差有明显的变化,在3月、4月、5月份,日温差的平均值从样地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分别降低5°C、14°C和8.2°C。显然,早融部位的温度日较差较大,冻融交替明显,容易导致草地植物的冻害。  相似文献   

15.
Moho offset across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nomalous double-pulse teleseismic P-wave arrivals were observed at one station near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azimuthal dependence of the waveform distortion and its absence at nearby st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distortion was produced by receiver-side crustal heterogeneity. Modeling of the three-component data revealed a 15- to 20-kilometer Moho offset that occurs over a narrow lateral range of less than 5 kilometers. This east-west-striking offset separates the thick Tibetan Plateau crust from the Qaidam Basin crust. Such a sharp crustal thickness change implies a weak Tibetan Plateau crust that thickens vertically in response to penetration by India from the south and to blockage caused by a strong Qaidam Basin crust to the north.  相似文献   

16.
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从总结预报失误的原因出发,利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T639和T213以及欧洲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降水预报产品,对2010年8月5日发生在邵阳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进行了细致分析;利用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资料,采取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方法,对这次副热带高压中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预报人员对天气形势分析不够深入细致,表面上500 hPa为副高控制,但实际上700和850 hPa存在弱的切变线,并忽视了弱冷空气和东风波的影响;副高迅速减弱,系统调整过快,ECMWF预报850、700和500 hPa风场变化与实况存在较大误差,比实况偏东2个经度左右;在夏季预报中仅考虑500 hPa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忽视了中低层和地面形势的变化,是导致这次副高中暴雨预报失败的最关键因素;数值预报产品对高度场形势变化的预报误差较大,日本FSAS降水预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和T639、T213降水预报都偏小,T639湿度场预报值较小;在此次暴雨预报中,没有当地暴雨预报指标方法用于预报实践;在降水预报过程中只注重该站点的评分预报,对非站点预报不够重视,有些重要的物理量因素没有能仔细推敲。[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局地大暴雨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尤桑杰  丁治英  滕浩添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09-1113,1161
利用NCEP/NCAR提供的水平分辨率为1°×1°的格点资料和WRF模式对2011年8月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此次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此次高原强降水,较成功地再现了造成降水的系统;降水发生前,35°N附近低层大气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强气流辐合带生成并东移扩张,这条辐合带在17日16:00开始影响降水中心,使得降水中心低层出现短时的强辐合运动。加上充沛的水汽供应.导致短时强降水的爆发。  相似文献   

18.
罗清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92-10394
针对目前众多需水量的预测方法,重点介绍了回归分析法和GM(1,1)方法的运用及存在的误差,并针对这些误差提出了用权重来修正2种模型预测结果,即对2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加权计算,来进一步降低误差,提高预测精度.然后,对河南省需水量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误差分析表明,加权之后的预测结果误差与2种方法相比大大降低,预测效果良好,最后对河南省未来年份2015、2020、2025年各主要行业需水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姚晶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65-386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藏药手掌参中天麻素、dactylorhin A和militarin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以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进样10μl;乙腈-浓度0.5%的磷酸水梯度洗脱(0 min,7%;10 min,15%;20 min,20%;25 min,23%;30 min,40%;35 min,40%);流速为0.7 ~ 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2 nm.[结果]在35 min内完成对3种抗AD活性成分的分析,各成分之间均达到基线分离.天麻素、dactylorhin A和militarine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1 34~1.003 00mg/ml(R=0.999 8)、0.038 06 ~1.218 00 mg/ml(R =0.999 6)、0.039 28 ~1.257 00 mg/ml(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88%、99.91%和100.48%.测定得青藏高原15个不同地区不同种属的手参中3种抗AD活性成分的含量,以互助变异手参的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简单准确,能快速测定手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种属手参中3种抗AD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6~2003年的NCEP资料(2.5°×2.5°)和西北地区5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中东部(甘肃河东和宁夏南部)的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连阴雨次数在20世纪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连阴雨的环流形势,在高纬为一槽一脊或二槽一脊,中纬度短波活动较多,青藏高原为一槽区,西北地区中东部受西南暖湿气流的控制且为高能区,短波活动带来的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西北地区中东部不断交馁,造成降水过程;对流层中部500 hPa欧亚环流形势相对稳定,乌拉尔山的长波脊和中亚低槽维持,该区域的偏南气流为该区输送了大量的水汽,从而形成了西北地区中东部持续的连阴雨天气;当西风带中纬度新疆高压脊建立,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时,西北地区中东部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