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40对SSR引物,检测了2000-2017年度661份申请品种保护的大豆品种常规种SSR位点纯合度。结果表明,17年间年平均纯合度在95%~98.1%之间。661份材料中有8份申请材料在田间一致性测试中不合格,其中,3份纯合度低于85%,4份纯合度在87.5%~90%之间,1份纯合度达到了95%。由此来看,申请品种保护的大豆品种常规种的分子纯合度整体较高,但需注意的是,SSR位点纯合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致性测试结果,但也存在例外,最终的一致性判定还需依靠田间测试。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的抗性程度具有差异,T2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系)数最少,有53份,占总数的81.54%;T4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数最多,有58份,占总数的89.23%。T4和T5复合危害因子处理的平均症青率较对照增加的幅度(263.87%~281.57%)比单个危害因子的幅度大(117.82%~151.58%)。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的5个处理变化幅度均最小,平均降幅为7.71%,单株症青荚数的变化幅度均最大,平均增幅为83.52%;从损失率来看,3个产量相关性状中,百粒质量的5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损失率均最小,平均损失率为8.70%,单株粒质量的5个处理损失率均最大,平均损失率为52.51%。综上,研究明确了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单株粒质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26份大豆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3对SSR引物对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的26份大豆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3对引物在供试材料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供试材料共测出137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2.58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指数在0.074 0~0.701 2之间。根据以上结果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26份大豆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4~0.92,在相似系数0.68处可将26份大豆品种(系)分为4大类群,从53对引物中挑选8对多态性好、扩增带型清晰的SSR引物构建了26份大豆品种(系)的指纹图谱。构建的指纹图谱能够将26大豆品种(系)逐一区分。研究结果不仅为供试大豆品种鉴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依据,还为这些品种今后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对小麦品质产生的影响,利用SDS-PAGE技术对黄淮麦区221份小麦新品系的HMW-GS组成进行鉴定,对其系谱来源进行分析,并比较近10年来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HMW-GS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的杂交亲本来源较为单一,具有周8425B和豫麦2号血统的材料高达155个,占到全部供试材料的70.1%,以郑麦9023等小偃系列和济麦20等鲁麦系列为亲本的材料分别有34,40个,占全部供试材料的15.4%和18.1%。221份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3种亚基及亚基组合,其中在Glu-A1位点,亚基1出现频率最高,占供试材料的58.8%,自2008年以来,亚基1的出现频率高于Null类型;在Glu-B1位点上,共出现7种亚基变异类型,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基组合是7+9和7+8,分别占供试材料的57.5%和30.3%,自2007年以来,7+9亚基组合类型的出现频率最高,优质强筋的17+18和13+16亚基组合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在Glu-D1位点上,强筋亚基组合5+10占供试材料的15.4%,自2007年以来,5+10和2+12亚基组合的出现频率整体呈平行的趋势。本试验还检测出普通小麦品种中很少出现的5+12亚基组合,占供试材料的9.0%。  相似文献   

5.
摘 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灰斑病情况,本研究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灰斑病病圃内,采用孢子悬浮液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在大豆R 3 ~R 4 阶段对黑龙江省2019年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为抗病品种的审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鉴定出18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品系,占供试材料的2.7%;抗病材料100份,占供试材料的15%;中抗材料458份,占供试材料的68.9%;感病和高感材料占供试材料的13.4%。结果表明特用豆的抗病材料比例明显低于普通品种。  相似文献   

6.
2005-2006年对东北春麦区主要推广应用的54个品种(系)进行了抗秆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在参鉴品种中,3份材料对白粉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6%; 46份材料对秆锈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85%;11 份材料对叶枯病表现中等抗病,占供试材料的20%.东北春麦区生产品种对秆锈病抗性表现较好,但也存在品种抗锈性下降的威胁;生产品种中普遍缺乏对白粉病的抗性,在育种中应加强新抗源的导入和应用;叶枯病发生普遍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大豆材料的抗旱性鉴定及耐旱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掘、创新、筛选综合性状优良、具有抗旱潜力的大豆种质对于优良大豆品种的选育及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耐旱大豆品种晋豆21为对照,10份其他地区较耐旱优异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自然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条件下植株叶片的3个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及评价成熟期植株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表现,从而筛选出适宜晋北干旱地区种植的优异抗旱大豆品种。与正常灌水处理(对照)相比,自然干旱胁迫下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自然干旱胁迫处理比正常灌水处理叶绿素损失率为9.70%~44.93%,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长率0.98%~68.10%,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长率1.66%~58.72%。与耐旱品种晋豆21相比,绥农4、绥农14、合丰56这3份材料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贵州水稻地方品种Pita基因序列变异类型和地理分布特点,以贵州省收集到的91份地方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计抗稻瘟病Pita基因特异引物对Pita基因第二编码区功能位点区段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研究表明,91份贵州地方水稻均持有抗稻瘟病Pita基因,DNA序列存在6个变异位点,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变异位点,归为7种DNA单倍型和5种蛋白型,其中Pita-H1(63.74%)、Pita-H2(18.68%)的频率较高,是贵州的优势单倍型,其他单倍型频率较低。携带Pita抗性基因(编码区第2 752位功能位点碱基为G)的品种仅6个,占供试材料的6.59%,且与越南抗性品种Tetep序列一致。Pita抗性基因在贵州省广泛分布不平衡,且频率较低。本研究为挖掘和利用贵州地方稻种的抗稻瘟病基因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5-2006年对东北春麦区主要推广应用的54个品种(系)进行了抗秆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在参鉴品种中,3份材料对白粉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6%;46份材料对秆锈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85%;11份材料对叶枯病表现中等抗病,占供试材料的20%。东北春麦区生产品种对秆锈病抗性表现较好,但也存在品种抗锈性下降的威胁;生产品种中普遍缺乏对白粉病的抗性,在育种中应加强新抗源的导入和应用;叶枯病发生普遍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天益科豆18是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中黄13为母本、周豆12为父本,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 918.70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10.02%,达到显著水平;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2.55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9.35%;蛋白质含量42.30%、脂肪含量20.09%,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SC3和SC7。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豆2017001)。通过了河南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引种备案。  相似文献   

11.
用GGE双标图分析燕麦区域试验品系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准确评价燕麦品系的稳产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对2006—2008年国家燕麦区域试验10个试点的12个裸燕麦品系及6个参试地点的6个皮燕麦品系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坝莜8号、坝莜3号和张燕2号属于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科燕1号和保罗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在10个裸燕麦试点中,河北张北最具有代表性,吉林白城、新疆乌鲁木齐、河北崇礼、宁夏固原和内蒙古武川的鉴别力较好,而甘肃会宁和山西右玉的鉴别力较差。在6个皮燕麦试点中,内蒙古武川最具有代表性,青海西宁的鉴别力最好,河北张北的鉴别力较差。本研究为客观评价燕麦参试品系的高产性及稳产性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分析手段,也为国家燕麦品种鉴定与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9-2015年北京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系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9-2015年参加北京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系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指纹分析,旨在为小麦品种管理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在130个参试品系中,共检测出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的品系30个、疑似品系28个、两年度间更换样品的品系2个,其中2013-2015年检测出的有问题品系相对较少。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系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骨干亲本的高频率使用降低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年度间的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变化。在今后小麦育种工作中,应尝试在育种资源、育种模式以及育种方向上进行改变,提高北京市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河南夏大豆区试新品种丰产稳产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评价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遗传稳定性及适应性,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对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汇总资料进行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分析和比较,为河南大豆新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秋乐1205’、‘安豆5156’和‘驻豆02-19’等9个大豆新品种丰产性好,比对照‘豫豆22号’均增产5%以上;‘农丰18’、‘驻豆03-56’和‘周豆22’丰产稳产性均好;对照‘豫豆22号’稳产性好;‘泛09C6’丰产性差,但稳产性好。试验结果结合大豆区试新品种的田间实际表现佐证了RCTAS是一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系统设计优良、应用方便快捷的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统计分析软件,同时也为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的鉴定、筛选、审定和推广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家芝麻区域试验新品种(系)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我国近年参加国家芝麻区域试验的43个品种(系)为材料,利用12对SSR核心引物开展DNA指纹分析,初步构建参试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并根据指纹图谱分析了参试品种的特异性和一致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对引物检测到30个标记,可将43个品种完全区分开,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遗传基础相近,而不同来源的品种其遗传背景相差较大;以遗传相似系数0.90为划分标准,95%的供试品种具备特异性;以引物位点的一致性为指标,80%的品种具有一致性;分配试验中,86%的单株都能正确地分配回到原来的品种,这些品种的一致性较好,个别品种的单株正确分配率较低,品种一致性差。表明大部分参加国家区试的品种都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是育种、品种权保护和新品种推广等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本研究选用38个来自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甘蔗新品种(系), 以9对AFLP标记扩增出348个位点, 多态性位点248个, 多态性比率为72.26%; 15对SSR标记扩增出180个位点, 多态性位点176个, 多态性比率为97.78%。38个新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68~0.847之间, 其箱线图分布特征显示, 其中的FN、MT、YZ、YG、GT等系列品种(系)遗传基础相似。通过UPGMA聚类表明, 可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2处将38个甘蔗新品种(系)划分为2个群体, 其中福农09-2201和桂糖06-1492作为一个子群体最先被划分出来, 它们在群体中的异质性较强; 另外, 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70处划分出一个子群体a, 其中包含参照品种ROC22、福农07-3206、福农40、海蔗22、桂糖09-12、柳城07-150等品种(系)。ROC22具有广适应性和高产高糖等优良特性, 子群体a中的另外几个品种(系)则更有可能拥有这些特性, 具有更高的推广潜力。本研究选择60个SSR位点构建了38个甘蔗新品种(系)的指纹图谱, 对品种鉴定及品种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可望直接应用于指导甘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和分子指纹图谱鉴定, 并将为这些品种(系)推广布局或作为杂交亲本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AMMI模型的黄淮海夏大豆国家区试产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博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69-74
为了解黄淮海夏大豆国家区试中各品种丰产性、 稳产性以及各试点鉴别力, 推动该地区大豆育种和推广工作, 利用 AMMI模型对 17个品种 (系) 在 8个试点的大豆产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品种(g)、 试点(E), 品种×试点(g×E)互作、 交互效应主成份值(IPCA)均达极显著水平。丰产性前 3位品种依次为 :‘SFy0803’ 、‘中黄 37’ 、‘沧豆 11’ , 稳定性前 3位品种依次为 :‘邯豆 5号’ 、‘沧豆 11’ 、‘中作 J8032’ ,试点鉴别力前 3位依次为: 临猗、 临汾、 潍坊。试点的稳定性参数与经纬度、 生育期内平均气温、 降水、 日照的相关系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29个大豆育种单位的103份已鉴定大豆灰斑病3个生理小种抗性的大豆品种(系)为材料,选择与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连锁的19个SSR标记检测,获得等位变异数86个,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分布在2~6个之间,平均为4.42个。应用遗传统计软件(genetics statistics 3.0)分析表明, 标记的多样性指数介于0.198~0.751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606。品种(系)特异指数差异较大,介于46.592~481.541之间,平均为87.415。根据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使用ID Analysis 1.0软件分析表明,利用与大豆抗灰斑病基因连锁的7个SSR标记(Satt565、Satt547、Satt431、Sct_186、SOYGPATR、Satt244、Sat_151)就能有效区分各品种(系),因此利用这7个标记构建了供试品种(系)的分子身份证。  相似文献   

18.
何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277-282
为了鉴定北方春大豆组国家区域试验大豆品种的纯度、构建参试大豆品种的分子ID及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从而有效地指导中国北方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通过对参加2012年北方春大豆国家区试的94份大豆材料用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4份参试大豆品种纯度分布范围为53.85%~100%,平均纯度为99.02%;利用Satt231、Satt288、Satt160、Satt193和Sat-092这5对引物可以将94份参试大豆品种区分开,并获得唯一的分子ID;94个参试大豆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0.846,平均相似系数为0.2783,说明参试大豆品种间遗传差异性较大。通过SSR标记分析,可以有效地鉴定参试大豆品种的纯度、建立参试大豆品种的分子ID及实现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9.
Assessment of wheat variety stability using SSR mark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member countries, assessment of wheat variety stability is a statutory requirement before new varieties are registered and plant breeders’ rights are granted. However, it is impossible to test the stability of varieties accurately and quickly, or to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varieties in a short time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defined by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method and procedure of wheat variety stability assessment using SSR markers as a replacement for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preliminary study, the methods to identify non-homozygous SSR loci and calculate the homozygous SSR loci ratio (SSR–HLR) of wheat varieti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is basis, the genotypes at 347 molecular markers loci of 20 advanced lines demonstrated that SSR–HLRs were 84.7–94.8 % in the F4 lines, 96.1–99.4 % in the F5 lines, and ≥98 % in the F6 lines, respectively. Eighty of 347 markers with good polymorphism, stable PCR amplification, and high resolving power of genotyping were recommended to detect SSR–HLR for 633 wheat regional trial varieties. Comparing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the varieties with SSR–HLR >95 % were deemed stable; the varieties with SSR–HLR <91 % were deemed unstable; the varieties with SSR–HLR ranging from 91 to 95 % were required field identification for stabi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mozygous SSR loci ratio and wheat variety stability, procedur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wheat variety stability using SSR markers wer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幼龄核桃林下复合间作的大豆生长变化及营养特性,以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5年生的幼龄核桃林下进行带状复合间作,同时单作为对照,记载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并测量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后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核桃林下带状复合间作大豆生育期延长4~8d,抗倒性降低;株高和底荚高度增加,分枝数减少,主茎节数变化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长阶段均比单作有所降低,苗期和花期影响不显著,鼓粒期和成熟期影响显著;粗蛋白含量比单作有所增加,增加量因品种不同而异,晋豆42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脂肪含量均比单作降低,晋豆42显著降低;籽粒产量比单作降低显著,生育期最长、株高最高且倒伏的汾豆93减产最多,为59.03%,生育期短的晋豆25减产最少,为49.04%。6个品种中,汾豆78在间作模式下产量最高,为1617.5kg/hm2,其次是汾豆56,为1481.5kg/hm2。幼龄核桃林下复合间作大豆,会延缓成熟,使株高增加,分枝数减少,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脂肪含量降低,大豆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