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蛙、稻”生态种养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蛙、稻"生态种养技术的总结、蛙稻田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蛙、稻"生态种养是一种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能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链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农民收入,可生产绿色的稻米和蛙。  相似文献   

2.
稻蛙生态种养一体化模式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开发土地产值,不但增加粮食产出、减少农药和化肥投入量,更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丰富农产品品种,为粮食生产提供低碳、生态、高效的借鉴样板,现将稻蛙种养共生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着力发展生态友好型种养新模式、积极推进渔(农)游有机融合和强化“鱼—蛙—稻”品牌创建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在青浦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推广种植的中晚熟水稻品种,于2013年开展晚粳水稻新品种适应性试验,观察其种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品种清香软粳、沪软12-12,和杂交稻品种花优14和秋优金丰产量较高、米质优良,抗病虫害较强,均适合在青浦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水稻中粳品种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优水稻品种结构、缓解季节茬口矛盾,选用水稻中粳品种早玉香粳、08-197,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进行了小面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于5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产量为500~550kg/667m2。早玉香粳出米率高,外观品质好,米香;08-197产量高,抗病性强。这2个品种的稻米可在国庆前后供应市场,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稻——蛙生态种养技术模式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生态种养是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蛙类共生关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利用更充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更合理。介绍了稻—蛙种养模式的生态学原理,技术要点,以及稻—蛙种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稻—蛙种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今后应推进稻—蛙生态种养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鸡稻轮换生态种养技术"的试验与实践的做法、优点及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沈稻4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3种药剂对稻蟹生态种养田河蟹的安全性及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正常使用浓度下对河蟹的生长安全,对水稻纹叶枯病防治效果良好,可以作为稻蟹生态种养田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稻鳅生态种养结合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筛选优质高抗高产水稻品种以及充分利用泥鳅养殖沟种植南湖菱,不仅达到了空间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净化了泥鳅的养殖水质;该立体生态模式,年产值达到 32.313 万元·hm-2,效益可达 18.123 万元·hm-2。  相似文献   

10.
“一稻两鸭”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用机制 1.除草效果 据实践,“一稻两鸭”的除草效果达95%以上,成效显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稻田选择和田间工程建设、品种选择、蔬果种植、水稻种植与管理、泥鳅苗种投放、饲养管理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鳅、菜”综合种养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行“稻-鸭-蟹”共育是一项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复合型种养技术。既能解决传统稻作生产重施、多施农药化肥的不良耕作方式,又能促进以田放鸭养蟹种稻,以鸭蟹排泄粪便肥田长稻的良性循环,并提高稻米、鸭、餐的安全性、品质及其附加值.为有机生态种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宁党保 《湖南农业》2006,(10):21-21
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左家仑村郭庆新等村民,在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在自己的稻田里实施“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对稻田进行围网,每667平方米放养野性强的鸭子15只-20只,通过鸭子在稻田的不断活动,可取得除草,防病,增肥,中耕,刺激水稻生长和省工节本等效果,达到生产优质稻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红星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26-328,331
在我国黄河中游流域自然水域中已发现了鳄龟、佛罗里达鳖,这是一个危险且值得高度警惕的信号。针对鳄龟、佛罗里达鳖、乌龟和中华鳖的有关生物学习性进行对比,指出当鳄鱼、佛罗里达鳖达到一定数量时,流域内原生的乌龟和中华鳖的生态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建议相关领域学者重视对两栖爬行动物等外来物种在中国的入侵状况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6,(17):21-21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镇田少人多.农户每年只种一季水稻。1994年,村民汪仁翱听说稻田养殖龙虾成本低、效益好.于是开始摸索稻虾轮作养殖。当年,汪仁翱的4亩稻田在产出2500公斤稻子、1500公斤龙虾.总收入达到6000元。初试成功坚定了老汪稻虾轮养的决心,这些年来.他一直采用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收入逐年提高。今年,他采用了龙虾自繁自养技术.4亩稻田出售虾苗600公斤,收入1.44万元。出售种虾750公斤,收入1.5万元。  相似文献   

16.
稻田经济绿肥玉米稻、麦玉米稻和麦稻种植方式的生态经济评价赵强基,郑建初,赵剑宏,刘华周,袁从祎,印继勤,孙蕴翠(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随着人口的增加与耕地的减少,2000年我省人均耕地和粮食耕地面积将由1990年...  相似文献   

17.
益阳市南县“稻虾生态种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南县特色产业"稻虾生态种养"产业为例,基于对南县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认识,分析了其"稻虾生态种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指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保障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高了稻米品质。稻田则为鸭子提供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等食料,拓宽了鸭子取食链,同时又能提供美味的鸭肉。因此,稻鸭共作是同时实现水稻、水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专家介绍,采取稻鸭共作种植模式,饲养出来的鸭子叫稻鸟鸭,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