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北缘地区枇杷春季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索北缘地区枇杷在春季的光合特性,以引自日本的枇杷品种二号和当地品种"麦后黄"为研究对象,分别于3月初和4月中旬采用Li-6400型光合系统进行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枇杷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双峰型为主,且光合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日变化趋势均与光合速率日变化相似;春季,北缘地区枇杷具有弱光照植物的特性,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小,且在3月份对弱光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4月份,二号品种对弱光的利用率和光合潜力均高于麦后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水稻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明确其在不同年代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吉林省1958-2005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用LI-6400型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吉林省不同年份育成水稻品种叶片全氮含量与其光合特性的协同进化规律。【结果】随着水稻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净光合速率均呈增加趋势,而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则呈降低趋势;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叶片全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期30d,叶绿素含量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比叶重与育成年代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抽穗后10d,净光合速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期水稻叶片全氮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叶片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叶片氮含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的增长,因此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应注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博落回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叶片的水分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以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博落回的叶片水分含量以及光合色素含量都较高,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都呈明显的双峰型曲线,全天最大值都出现在11:00和13: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的7个小粒咖啡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Cpro-SD全自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咖啡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紫叶’呈单峰曲线变化;7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为紫叶>埃塞俄比亚2号>T5175>矮卡(航天)>矮卡>埃塞俄比亚1号>DTARI;7个咖啡品种的气孔导度呈"J型"曲线变化趋势,其日均气孔导度排序为紫叶>矮卡>埃塞俄比亚1号>矮卡(航天)>T5175>埃塞俄比亚2号>DTAR;‘矮卡’的日均水分利用率最大,而‘DTARI’的最小。总之,‘紫叶’具有较强的光合性能(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能利用率),但是其水分利用率较低,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南疆温室内不同位置桃叶片的光合日变化特点,明确温室内不同位置光合变化差异,为南疆设施桃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桃春美和油桃金辉为试材,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2个桃品种在温室棚前、棚中、棚后3个位置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叶片光合作用参数,比较2个桃品种在温室不同位置的光合差异性。【结果】2个桃品种在温室不同位置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无光合午休现象,且3个参数在温室中的大小均依次为棚前>棚中>棚后;2个桃品种叶片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均为先下降后上升,在16:00达最小值,均以棚前最低;毛桃春美叶片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在温室内部各位置差异较大,而油桃金辉叶片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在温室各位置均为双峰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结论】温室内棚前、棚中、棚后3个位置光合参数日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各参数相关性较强,2个桃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均以棚前最高,棚后最低;油桃金辉在温室各个位置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毛桃春美。  相似文献   

6.
对烤烟成熟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主要光合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烟叶部位的升高,叶片气孔导度表现为"∧"型的变化,即两头小、中间大;细胞间隙CO2浓度表现为随之降低的变化规律;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辐射、大气温度和叶片温度表现为随之上升的变化规律.上、中、下3个烟叶部位之间叶片光合辐射的差异显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辐射、大气温度和叶片温度的差异均不显著.叶片上、中部叶位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在8:30有明显的高峰;3个叶位水分利用效率的日进程呈现出平坦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旱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旱稻品种"特优13"、"旱稻15"为试材,研究其在旱作条件下灌浆期叶片光合日变化特性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旱稻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正午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但"旱稻15"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于"特优13","旱稻15"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强于"特优13"。经相关性分析,在自然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呈负相关,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相关性不显著。根据Pn、Gs、Ci的变化趋势,推测旱稻的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模拟光照条件下,通过对冬小麦叶片生理指标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测定,研究了小麦的生理指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蒸腾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且不同生育期两者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拔节期环境因子对生理指标的影响要比灌浆期明显的多.光合有效辐射和CO2浓度是对净光合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影响最强烈的环境因子.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温湿度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在逐渐增大,对胞间CO2浓度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其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灌浆期日平均WUE比拔节期低30.5%.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三者之间极显著相关,叶片温度与气孔导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豇豆不同品种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响应,以2个抗旱性不同的豇豆品种长青102(抗旱性强)和三尺绿(水分敏感型)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豇豆生长、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豇豆生长,降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水势、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2个豇豆品种相比,抗旱性较强的长青102受水分胁迫影响相对较小,其表现为水分胁迫下生物量积累较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较高,叶片水势和蒸腾速率均较低,水分利用率较高。较强的光合能力、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是长青102适应水分胁迫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天目山毛竹叶冬季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在冬季自然条件下毛竹叶片的气体交换特征,运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冬季毛竹叶片气体交换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的自然条件下,毛竹叶片仍然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13:00左右出现高峰,峰值为1.973μmol.m-2.s-1,平均净光合速率较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变化也呈"单峰"型。  相似文献   

11.
春季田间条件下,以浙江省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对其叶片光合特性、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魁和荸荠种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东魁杨梅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均值显著高于荸荠种杨梅,而日平均蒸腾速率显著低于荸荠种杨梅;午间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下降,变化趋势一致,气孔限制值升高,表明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东魁杨梅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略低于荸荠种杨梅,但无显著差异,而荸荠种杨梅叶片的比叶重、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都明显高于东魁杨梅,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冬小麦冬前光合性能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通过栽培措施调控培育冬前壮苗提供研究依据,用光合测定仪在田间条件下对每公顷产量9t左右的超高产冬小麦冬前叶片的光合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个冬小麦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在测定始期或稍后出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并受到冬前初次剧烈降温的影响而骤降至低谷,之后又有所回升。不同叶位个光合参数的回升幅度有所不同,高位叶的Pn较低位叶回升明显,而低位叶的TR和gs较高位叶回升明显。Pn,TR和gs与有关生态条件的相对变化方向及相关分析表明,冬前叶片Pn和gs受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双重影响,而TR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不同叶位之间,叶片光合性能的综合能表现为第3叶>第1叶>第2叶>第4叶,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由叶面积不同产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本区48种植物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草本、灌木和乔木3种生长型植物叶片的生理属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最大光合速率与除叶表面蒸汽压外的其他属性都显著正相关,水分利用效率与最大光合速率、光合氮利用效率正相关,气孔导度与叶表面蒸汽压负相关而与蒸腾速率正相关;本研究区域草本、灌木和乔木3种不同生长型植物间,除水分利用效率外,各属性无显著差异,3个采样地点间,除水分利用效率外,各属性差异显著;最大光合速率、光合氮利用效率和蒸腾速率与气候因子和海拔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区植物6种叶属性值明显相关,生长环境比生长型可能对本研究中植物叶生理属性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下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测定,我们发现:不同水分处理的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内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结荚期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其中高水处理(W3)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低水(W1)、中水(W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是W1、W2的1.3和1.05倍;大豆叶片的蒸腾速率在花期达到最大值,在需水量较大的花期,W3的叶片比W1、W2处理的叶片蒸腾速率分别高1.26和1.08倍。从苗期到花期,由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以相近的速度增长,因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品种和肥料对冬小麦叶片主要生理参数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籽粒产量有显著差异,但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增施肥料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并且它与施肥水平和生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陇东旱塬通过人工创造不同的播前底墒,测定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关键生育期光合生理指标、主要品质等指标,研究了播前底墒对旱地冬小麦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播前底墒的增加,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光合速率、光合量子产量显著增加,营养品质、磨粉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明显改善。光合速率和籽粒品质在中底墒时最佳,高底墒略有降低,但仍优于低底墒。  相似文献   

17.
  以10个地理种源滇重楼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龙里、巧家、永平、云龙、永胜、维西、迪庆、石屏、墨江和西昌10个种源滇重楼叶片的叶绿素总量(Ct)、叶绿素a/b值(Chla/b)、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瞬间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种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不同种源间的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能力有较大差别,维西、迪庆、西昌三种源的滇重楼是具有较高光合生产潜力的滇重楼品种。相关分析表明:10个种源滇重楼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与Pn,Tr,Ci,WUE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滇重楼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之间无直接关系;Pn与 Tr,Gs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现了三者有较好地协同响应的特征;Tr与Gs,WUE与WUE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Tr与WUE,WUEi,Gs与WUE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Gs与WUE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分别作为影响WUE和WUEi的因子的Tr,Gs与两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冬小麦品种(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小麦品种晋麦47、杂交品系2912、07DZ24和07DZ29为试材,在田间条件下,从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角度研究各品种(系)开花期旗叶的光合参数及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晋麦47和07DZ29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2912和07DZ24呈双峰曲线,且07DZ29的Pn高于其他品种(系)。晋麦47和2912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日变化呈双峰曲线,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日变化呈"V"型;07DZ24和07DZ29的E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Yield日变化呈"W"型,说明这2个品系利用光能效率较高。07DZ29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最大,其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差值)也高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明显的光合优势,但其叶片、叶鞘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系)。2912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最小,其光饱和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也明显小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较弱的光合潜力,然而,其叶和叶鞘单位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  相似文献   

19.
旱后复水对玉米后继新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程度和历时的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指标和叶绿素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胁迫期间新生的叶片,在复水后短期内,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复水后一段时间内仍然低于对照,且随着胁迫历时和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加强,叶片蒸腾效率亦降低.5 d和10 d轻度胁迫结束后新生叶片,复水后其光合速率高于对照而蒸腾速率略低于对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 d重度胁迫处理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对照.直接遭受水分胁迫的叶片,叶绿素质量浓度降低,胁迫程度越重,胁迫历时越长,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越大;复水后,后继新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10 d胁迫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和5 d胁迫处理.上述结果表明,遭受水分胁迫的叶片,其生理性状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而胁迫后新生叶片则表现为补偿效应.因此早期的水分胁迫对后期补偿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苹果根系生理和叶片光合对地面不同覆盖物的差异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苹果根系和叶片对地面覆盖稻草苫等材料的差异性反应,为果园地面合理覆盖提供依据。【方法】于春季将稻草苫、农用地毯、园艺地布和透明塑料膜覆盖在3年生‘红星’苹果树地面,以清耕为对照,于翌年仲春、夏末、中秋和初冬调查根系活力、根系一氧化氮(NO)生成速率、根系硝酸还原酶(NR)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n)等生理参数的变化,在秋冬季分析植株生长量及根系构型等。【结果】苹果根系活力、根系NO生成速率和叶片Pn等生理变化对4种覆盖物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4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根系活力、根系NR和NOS活性及NO生成速率,其中透明塑料膜和农用地毯的效果更显著;夏季,稻草苫和农用地毯覆盖显著提高上述所测根系生理参数值,而透明塑料膜使这些参数值显著降低;秋季,4种覆盖均显著提高根系NR和NOS活性;初冬,稻草苫、农用地毯和园艺地布覆盖均显著提高所测根系生理参数值。除了春季,4种覆盖物对根系生理参数的提高,均以稻草苫的效果最显著。4种覆盖物均降低根系生理参数的变异性,其中,农用地毯覆盖下各参数变异最小,透明塑料膜覆盖下变异最大。4种覆盖物均显著提高夏末、中秋和初冬的叶片Pn及秋季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大初冬根系表面积、直径、总长度、体积和根系分形维数,促进新梢生长和干径增粗,稻草苫和农用地毯的效果更显著。稻草苫改善根系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构型,提高夏秋季叶片Pn及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最突出;农用地毯对根系分形维数的提高与稻草苫相近且高于园艺地布和透明塑料膜,对根系生理变化的稳定作用最突出;园艺地布对夏秋季叶片Pn的提高作用仅次于稻草苫,对根系生理参数的稳定效果不及农用地毯;透明塑料膜在夏末和中秋季节降低根系活力,对秋季叶片WUE的提高及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小,对根系生理变化的稳定作用也最小。【结论】从改善苹果根系活力和根系构型、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植株生长及稳定根系生理变化的综合效果看,稻草苫的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