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实验采取饥饿0d、7d、14d、21d、28d、35d 6个梯度,研究了饥饿对安庆地区野生黄颡鱼的个体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个体绝对生殖力在14d后受饥饿的影响明显,28d后又趋于平稳,体长相对生殖力下降明显,而体重相对生殖力波动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2.
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可控环境下对黄颡鱼进行了不同饥饿处理,然后再恢复投喂,通过分析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研究了饥饿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影响。饥饿和再投喂后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有明显影响。饥饿使鱼肌肉灰分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小;恢复投喂后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其中5,10 d处理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长期饥饿(>12 d)可导致黄颡鱼营养供给不足,代谢水平下降,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应合理投喂,避免长期饥饿。 相似文献
3.
<正> 1 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寄生所致。病鱼可见有1mm以下的小白点,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表皮腐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此病在水温15~25℃时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采用生石灰清池(每667m~2水面水深1m用生石灰150kg),鱼种消毒,杀灭残留在池塘中的病原体。②用福尔马林每1m~3水体用约15~25g,兑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共泼2~3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这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含有不同剂量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药饵连续投喂42天,并在试验的0、7、14、28天检测黄颡鱼血清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其对黄颡鱼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这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血清补体C3、SOD、溶菌酶、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种免疫增强剂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大小次序为:酵母细胞壁组黄芪多糖组芪参散组,其中2和4 g/kg的黄芪多糖和酵母细胞壁组保护率最高,为50%。[结论]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和芪参散均对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黄颡鱼几种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颡鱼几种线虫病的初步研究马立农(湖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江陵434103)黄颡鱼曾作为淡水养殖鱼类苗种的天敌归属于彻底清除的野杂鱼之列。随着淡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养殖品种的不断更新,黄颡鱼已在不少养殖场成为亲鱼池、成鱼池中的套养品种,它以其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7.
9.
10.
11.
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得到黄颡鱼(Pelteobagrusf ulvidraco)消化系统胰蛋白酶原基因cDNA,并且对其早期发育过程中仔稚鱼(1~3日龄)消化系统胰蛋白酶原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和定量。结果表明,黄颡鱼消化系统中胰蛋白酶原的基因表达起始于1日龄,1~6日龄表达量快速增加、6~23日龄表达量呈起伏式增加、23~30日龄表达量显著增加。该结果同时表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黄颡鱼胰蛋白酶原基因的表达量,能反映其肠道消化功能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建议黄颡鱼仔稚鱼转饵时间在23日龄后。 相似文献
12.
XU Hui FAN Zhaoting CHEN Weixing FANG Jingjie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14(2):110-114
Androgenesis was the especial zoogamy that the germ plasma of offspring was from the agnate.In this study the eggs of Yellow catfish(Pelteobagrus fulvidraco)were irradiated by UV suspending in the synthetic ovarian fluid(OF),and the total dosage of UV irradiation was 220 mJ·cm~(-2).Diploid could be induced by heat shock(40℃,2 min,3 min)with different time period after fertilization(15-37 min).The result showed that heat shock with 2 min was better than 3 min;there were two apices of induction in 17-21 min and 27-31 min after fertilization.The highest hatching rate was 3.30% at 29 min after fertilization,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apices of induction was unobvious.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IGFBP1)的特征,阐明IGFBP1基因在不同性别黄颡鱼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和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中的表达差异,克隆IGFBP1基因的c DNA全长,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IGFBP1基因c DNA全长为1 259 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3'端和5'端非翻译区分别为407 bp和138 bp;黄颡鱼IGFB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鲇形目斑点叉尾鮰的相似度(89%)较高,与鲢、鲤、鲫、草鱼和团头鲂等的差异较大;肝脏是黄颡鱼IGFBP1基因m RNA表达最丰富的组织,IGFBP1基因在雄性个体心脏、肾脏、肌肉和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的(P0.05);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在雄性个体中的表达量高于在雌性个体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和能量蛋白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3因子试验法设计了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36%、37 5%、39%)及能量蛋白比水平(37、38、39kJ/g蛋白)的9种试验饲料,以体重为(11 65±0 85)g的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R 为养殖对象,在水温为(24 0±0 5)℃的室内恒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68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能量蛋白比对黄颡鱼的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显著,其中以8号饲料(蛋白质39 13%,能量蛋白比38 23kJ/g蛋白)的养殖效果和饲料干物质的消化率为最好。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能量蛋白比与增重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人工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37 58%~39 02%,适宜的能量蛋白比(C/P)为38 29~39 23kJ/g蛋白。 相似文献
15.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鱼鳍为组织来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其短期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所需的消毒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和低渗处理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以鳍组织培养法提供材料制作黄颡鱼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鮰爱德华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黄颡鱼“红头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红头病”病原---鮰爱德华菌 Edwardsiella ictaluri A86为抗原,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鮰爱德华菌黄颡鱼分离株的菌体单抗5D11、1B8、1G7、3G8、5A9、3H8,其效价分别为1:1280、1:1280、1:2560、1:320、1:160和1:80。结果表明:6株单抗与11株鮰爱德华菌黄颡鱼分离株均可以结合,与迟缓爱德华菌、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弧菌等10株参考菌株均无交叉反应,单抗5D11和1B8可与鮰爱德华菌参考菌株结合。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鮰爱德华菌对黄颡鱼的侵染规律。结果表明:黄颡鱼经人工注射鮰爱德华菌A86感染6 h后,在其肝、肾、脾、心、肠和胃中检测到了阳性细菌,其中脾脏中最多,心脏中最少;感染24 h后,脑中检测到阳性细菌;30 h后,鳃中显示有阳性信号;54 h后,在眼的外边缘检测到少量阳性细菌。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鮰爱德华菌在黄颡鱼体内的致病机理提供技术手段及基础,对揭示黄颡鱼“红头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皮质醇对黄颡鱼腹腔炎性吞噬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感染的重要应答.以皮质醇混饲投喂的方法,模拟自然发生的应急反应,研究了应激激素皮质醇对黄颡鱼腹腔渗出炎症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腹腔注射液体石蜡后诱导的黄颡鱼腹腔渗出炎症细胞主要包括嗜中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颗粒细胞(EGC).注射后2d,腹腔渗出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占嗜中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总数的61.5%±1.1%);注射后6d、10d则以巨噬细胞为主(在嗜中粒细胞、巨噬细胞和EGC分类计数中分别占77.8%±2.8%和82.3%±1.1%);注射后6d出现EGC,随后数量逐渐增加.炎症过程中腹腔渗出嗜中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福尔马林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F-SA)的吞噬率和硝基四氮唑蓝(NBT)反应阳性细胞率逐渐上升.皮质醇混饲投喂使腹腔渗出巨噬细胞比例和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在注射液体石蜡后6d时显著下降,而EGC比例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3~5月在东江水系采集了47尾性腺处于IV期的黄颡鱼雌性样本,对其个体繁殖力及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长范围为9.6~16.6cm,体重范围为21.99~97.15g;绝对繁殖力(F)在864~19967粒,平均为4748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在81~1202粒/cm,平均为386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38~284粒/g,平均为147粒/g;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纯体重及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显著相关,而体重相对繁殖力除与性腺重密切相关外,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