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本文采用分析典型案例的方法,分析了跨学科的动态过程,论述了跨学科的过程模式:跨学科问题的提出;科学共同体成员的转移;跨学科范例的产生;跨学科界限的交叉学科的建立.这四个环节表现为一个辩证的循环过程,它表征着科学的分化和整合的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组织及其管理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导致了大学中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出现。本文在论述了大学、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关系以及跨学科研究组织出现的原因之后,在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跨学科研究组织与大学传统的学术组织的不同以及跨学科研究组织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研究项目组织模式是目前形式灵活、成本较低的比较适合高校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大学内部进行科研创新的重要形式。跨学科研究项目组织模式与其他跨学科科研组织模式或单学科研究项目组织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影响高校跨学科研究项目组织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并从跨学科研究应与传统学科相辅相成;科研团队成员的协同创新;制定相对公平的评审程序;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搭建跨学科横向科研项目的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意义]跨学科研究能够通过知识整合和渗透,创造性地解决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中的复杂问题。随着跨学科研究成果的大量增长,跨学科性测度评估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如何构建有效的跨学科性测度方法,实现对论文跨学科性综合全面的测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 /过程]本研究首先基于跨学科研究的内涵和特点,从学科属性、知识网络拓扑结构和知识整合文本内容3个维度提取科研论文跨学科性特征指标,并给出特征指标的计算方法;其次,对跨学科性特征指标进行自适应计算,构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跨学科性测度方法;最后,以植物纳米生物技术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领域中高跨学科性的论文进行识别和筛选。[结果 /结论]本文提出的自适应特征选择能够对跨学科性相关特征指标进行有效筛选,提升结果的可靠性,实现全面、深入的科研论文跨学科性测度。该测度方法避免了定性评估可能会出现的主观性缺陷以及不同测度指标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结果的问题,为跨学科性测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呈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促生和发展了以跨学科科研平台等为特征的科学研究组织模式及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但我国农业高校科研体系形成的严格的以学科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制约了跨学科科研的发展.借鉴德国高校跨学科平台建设的经验,我国农业高校在继续推动现有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引导、鼓励、组织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平台,重点突破,从而实现农业高校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6.
领军人物与跨学科研究团队合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在大科学时代领军人物所具备的素质,如何培养领军人物,领军人物如何带领团队前进,进一步分析了科研人员缺乏领军素质,不能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原因,并借鉴企业管理知识员工的成功经验,剖析领军人物如何带领团队进行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代跨学科研究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影响很深,本文分别从社会工作的理论建设、实务和研究领域三个层面试论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应用,探讨跨学科研究对社会工作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期对今后专家学者进行社会工作的经验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结构问题是制约跨学科博士教育的质量瓶颈。课程含金量不高、学科认同与跨学科创新的冲突、"博览群书"式的跨学科学习策略误读是知识结构问题的根本原因,探索和构建"体用结合"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跨学科博士获得学科认同并努力实现跨学科创新。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组织已经成为研究机构进行研发创新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促进跨学科项目启动和运行的措施、跨越学科边界的组织架构、协同创新的奖励体系、不同学科文化的对话与融合、获取有限资源的组织优势、经费筹措与管理体系、协调相关单位人事关系的制度与政策和基于项目评估的资源分配调整办法这8个方面构成了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支撑条件,对这些支撑条件的认识也为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提供了管理改革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流高校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纵深发展,实现了跨学科、跨高校、跨领域、跨社会资源的交叉式人才培养,开创了新时代我国跨学科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北京地区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聚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通过跨学科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培养项目、平台机构、师资队伍等多样化人才培养实践,为未来我国高校深入创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教育领域的跨学科教育战略布局提供了有益启示。我国高校应服务国家急需,加快国家高精尖缺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强化本硕博的一体化培养,支持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促进产学合作,完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数据平台耦合机制;打造教学精品,以问题解决为教学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