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鸡与新扬州鸡的体尺及屠宰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鸡是我国地方鸡种,已在海拔2200~4100m的西藏生活了上千年,是世界上在高海拔生活历史最久的鸡种,对高海拔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藏鸡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发展我国高海拔地区养鸡业的重要品种资源,也是研究动物高海拔低氧适应生理和遗传机制的良好材料。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藏鸡资源,了解其在平原地区的适应情况,本试验将藏鸡与地方品种新扬州鸡进行了比较,为目后利用藏鸡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不同海拔(西藏:2900m,北京:100m)对藏鸡和小型鸡(对照)胚胎的血液学参数和高原胚胎血管密度的测定,分析其在藏鸡胚胎高原适应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原孵化第9天藏鸡胚胎尿囊绒毛膜(CAM)血管密度系数(VDI)比小型鸡胚胎低32.23%(P〈0.05),孵化第12天后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高原孵化藏鸡胚胎在CAM毛细血管上并没有表现出比小型鸡更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藏鸡红细胞压积在高原孵化第12和15天显著高于小型鸡(P〈0.05),而红细胞计数与小型鸡无显著差异,同一时期藏鸡胚胎的纽细胞平均容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都比小型鸡胚胎高,而红细胞平均血纽蛋白浓度(MCHC)藏鸡胚胎低于小型鸡胚胎。说明在高原孵化藏鸡胚胎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可能与体积较大、血红蛋白含量较高的原始型红细胞产生较多并且存在时间较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藏鸡是一种体型轻小、胸腿发达、快羽,适宜于高寒、低压、缺氧高海拔地区的地方优良品种,素以觅食能力强,极耐粗放,体小肉多、肉质细嫩鲜美而著称,是高海拔地区养食业中的当家品种,针对藏鸡生产、繁育的现状和不足,分析其制约因素,研究搞好藏鸡繁育与饲养综合配套技术以及藏鸡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对策,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长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藏鸡是世居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小型地方鸡种,对高原极端环境具有独特的适应性。藏鸡的低氧适应性表现在低氧孵化胚胎期死亡率低,胚胎心脏和尿囊绒毛膜(CAM)低氧条件下能维持正常的发育和功能。研究通过比较低氧孵化时藏鸡与低地鸡种的胚胎心脏和CAM组织基因表达,已经鉴定了一系列参与心肺系统发育、血管生成等途径的重要候选基因,但未能清楚阐明藏鸡胚胎适应低氧的分子进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解析关键功能基因的功能及其机制。本文从生理表型、基因组选择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回顾了藏鸡高原低氧适应性微进化机制研究进展,为藏鸡资源创新利用和优质高效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区藏鸡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藏地区藏鸡养殖业流行病学的调查,对该地区藏鸡常见细菌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葡萄球菌、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流行进行了总结。此外,并对该地区常见的细菌病进行了深入的病因分析,旨在为藏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交配组合和环境温度对西藏地区鸡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外来高产鸡品种在高原地区的种蛋孵化率,改良当地藏鸡的生产和繁殖性能,在西藏环境条件下以藏鸡和引进隐性白羽鸡为亲本设立4种交配组合,对其繁殖性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藏鸡为母本的种蛋受精率显著低于隐性白羽鸡(P〈0.05),但其孵化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尤其在孵化后期母本为隐性白羽鸡的胚胎死亡率比藏鸡高7.95%。而母本为藏鸡的杂交组合Ⅲ,其孵化率比母本为隐性白羽鸡的杂交组合Ⅱ高20.44%,为以藏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交配组合与环境温度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4(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4,CCL4)基因特点及其在藏鸡各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情况。以藏鸡作为研究对象,使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CCL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利用qPCR技术检测CCL4在藏鸡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构建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藏鸡CCL4基因长度为63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270 bp,编码89个氨基酸;藏鸡CCL4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原鸡同源性为100%;CCL4基因在藏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腿肌中均有表达,在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CCL4基因的功能和藏鸡的免疫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藏鸡对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遗传适应性,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高海拔藏鸡与低海拔藏鸡的差别。以西藏(海拔3 800 m)藏鸡、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姑咱镇(海拔2 700 m)藏鸡(以下称甘孜州藏鸡)、成都彭州美丽田园农业有限公司养殖的藏鸡(是由生长于海拔高度为3 800 m处的西藏藏鸡经过9年的选育而来,以下称低海拔藏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藏鸡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高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高于低海拔藏鸡,该3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西藏藏鸡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低于低海拔藏鸡,该2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加大的趋势。西藏藏鸡的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均高于甘孜州藏鸡和低海拔藏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甘孜州藏鸡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藏鸡(P0.01)。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生长于3 800 m处的西藏藏鸡在1 000 m海拔的环境条件下经过9年的选育与培育其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及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生理指标以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和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均发生了极显著(P0.01)的变化,说明这些指标与藏鸡在高海拔缺氧条件下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藏鸡对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遗传适应性,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高海拔藏鸡与低海拔藏鸡的差别。以西藏(海拔3800m)藏鸡、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姑咱镇(海拔2700m)藏鸡(以下称甘孜州藏鸡)、成都彭州美丽田园农业有限公司养殖的藏鸡(是由生长于海拔高度为3800mm处的西藏藏鸡经过9年的选育而来,以下称低海拔藏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藏鸡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高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高于低海拔藏鸡.该3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西藏藏鸡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低于低海拔藏鸡,该2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加大的趋势。西藏藏鸡的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均高于甘孜州藏鸡和低海拔藏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甘孜州藏鸡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藏鸡(P〈0.01)。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生长于3800m处的西藏藏鸡在1000m海拔的环境条件下经过9年的选育与培育其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及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生理指标以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和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均发生了极显著(P〈0.01)的变化.说明这些指标与藏鸡在高海拔缺氧条件下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藏鸡作为父本和母本对杂交种蛋胚胎低氧发育的影响。在模拟常压低氧的条件下对纯种藏鸡(TT)、纯种茶花鸡(CC)、藏鸡♂×茶花鸡♀(TC)、茶花鸡♂×藏鸡♀(CT)种蛋进行孵化。而后对种蛋的低氧孵化性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13%氧浓度(约海拔3 980m)条件下,藏鸡与茶花鸡正反交种蛋孵化率(36.41%、39.57%)显著高于茶花鸡(16.97%),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失水率显著低于茶花鸡为母本组,且蛋重较大。本研究说明了种蛋的蛋重、孵化期失水率主要由母本决定;茶花鸡与藏鸡的杂交种蛋低氧孵化率显著提高,表现较强杂种优势,但正反交组间种蛋低氧孵化率差异不显著;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低氧孵化胚胎发育前期优于藏鸡作为父本组,后期则藏鸡作为父本的种蛋胚胎发育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通过藏鸡杂交确定其对藏鸡生产性能的提高效果。以藏鸡纯系及其他2个地方鸡培育品系为素材,组成3个藏鸡二元杂交组合和2个纯系组合,测定5个组合13周龄公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理指标及52周龄母鸡产蛋性能和40周龄蛋品质。结果显示:杂交组合活重大于藏鸡纯系,屠宰率高于C3纯系,52周龄产蛋率和入舍鸡产蛋数均高于藏鸡纯系,40周龄蛋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强度也高于藏鸡纯系,红细胞分布宽度等高于C3纯系。综合分析表明,含藏鸡血缘的杂交鸡性能与藏鸡纯系和C3纯系相比有一定优势,且血液生理指标优于C3纯系,研究结果为藏鸡杂交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藏鸡和萧山鸡体尺及屠宰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对藏鸡和萧山鸡的体尺和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藏鸡12周龄平均体斜长、龙骨长、髋宽、胫长、胫围分别为15.36cm,10.26cm,8.42cm,7.94cm和3.42cm,萧山鸡上述指标分别为17.7cm,11.96cm,10.31cm,8.84cm和3.73cm,藏鸡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88.02%,89.03%,71.00%,12.60%和20.91%,萧山鸡公鸡分别为87.97%,89.12%,73.01%,12.83%和21.00%。藏鸡和萧山鸡常规肉质没有显著差异,萧山鸡的体尺和屠宰性能间均存在中度或高度相关,但在藏鸡中并无这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正>藏鸡属肉蛋兼用型高原地方原始鸡种。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测定等方式,调查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境内的藏鸡品种,掌握了藏鸡的分布、特征、特性及数量,为保护藏鸡遗传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一、藏鸡分布与自然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藏鸡与白来航、寿光鸡杂交F_1代生长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藏鸡(Z)分别与白来航鸡(B)、寿光鸡(H)进行正、反杂交,观察杂交F1 代体型外貌的变化,并测定其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藏鸡和白来航鸡正、反交组合F1 代的羽色主要表现为白色,藏鸡和寿光鸡正、反交组合F1 的羽色主要为黑色。藏鸡作父本,白来航鸡和寿光鸡作母本,可使后代的生长发育有同步的改善。采用Gompertz模型对杂交F1 的体重进行拟合分析,拟合度均达99.99%以上;拟合结果表明,藏鸡作父本的杂交F1 代的成熟体重和拐点体重均高于藏鸡作母本的杂交F1;而藏鸡作父本的杂交F1 代的拐点日龄稍晚于藏鸡作母本的相应组合。  相似文献   

15.
<正>藏鸡是分布于我国西藏地区人工选择程度较低的地方特有的原始小型鸡种,属于肉蛋兼用型品种。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地方优良品种,藏鸡对高原气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高原上开发绿色禽类食品潜在的素材。然而,藏鸡生长速度慢、开产时间晚、产蛋率低以及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藏鸡产业的发展。因此,对藏鸡的种质特性、健康养殖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藏鸡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藏鸡是我国众多地方鸡种中表现出极度适应低氧环境的优势鸡群,这主要体现在组织器官、胚胎孵化率、蛋壳通透性、血液生理等表型的特异性,但归根结底是藏鸡种质资源特异性所致。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表观组学揭示藏鸡低氧适应的研究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结合藏鸡低氧适应表型特点,整合多组学综述了藏鸡低氧适应的特异表型和潜在的分子机制,为藏鸡的保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藏鸡是我国以原始状态保存下来的珍贵家禽品种,并被列入国家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通过分析藏鸡品种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藏鸡进行保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支原体血清学、分离培养、形态学、生物化学试验对藏鸡支原体进行抗体检测与分离、鉴定,以确定藏鸡支原体病的感染程度及病原种属.试验结果表明藏鸡支原体病原为鸡毒支原体.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藏鸡及其杂交组合的肉用性能及其高海拔适应性,该试验测定了藏鸡(T)、矮小隐性白肉鸡(D)和藏鸡×矮小隐性白(TD)在低海拔和高海拔的体重、体型结构指数、屠宰性能和外貌性状。结果表明:高海拔环境明显降低鸡的体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藏鸡体重和屠宰性能受高海拔环境影响较小,表现高海拔适应性;TD在高海拔适应性、体重和屠宰性能等性状上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是藏鸡肉用开发的良好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18):45-45
继琼结甜玉米、杂交优质油菜、生猪养殖之后,山南地区琼结县又打出另一张特色经济牌——以藏鸡为主的禽类养殖。琼结县今年建立了禽类养殖基地,全县禽类养殖规模达到15万只,其中藏鸡2万只、肉鸡13万只,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