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新农村》2010,(1):34-34
马铃薯别名土豆等,食用部分为地下块茎,淀粉含量比较丰富。马铃薯制品较多,有马铃薯条、马铃薯片、马铃薯丁、马铃薯全粉、马铃薯色拉和洁净保鲜马铃薯、脱水马铃薯等,其中脱水马铃薯制品在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和波兰等国家产量高、消费量大,生产脱水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脱水马铃薯的主要加工工艺包括原料清洗、去皮、切分、浸泡、烫漂、硫处理、脱水和包装等,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起 《现代种业》2008,(4):45-45
马铃薯别名土豆、山药蛋、地蛋、。荷兰薯等,食用部分为地下块茎,淀粉含量比较丰富。马铃薯制品较多,有马铃薯条、马铃薯片、马铃薯丁、马铃薯全粉、马铃薯色拉和洁净保鲜马铃薯等。可用来制作配菜,如切丁马铃薯的主要用途是罐头肉制品,即罐头排骨和红烧排骨;切片和丁用在碎肉、蔬菜烧肉、色拉中;马铃薯全粉(目前,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主要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球广为传播。马铃薯主要病毒病有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马铃薯重花叶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M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该文综述了上述马铃薯常见病毒病的表现症状及传播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我国对马铃薯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为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和分析金融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十分必要。研究阐述了荷兰和美国马铃薯产业的金融支持方式,并结合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应当从鼓励金融资本进入马铃薯育种产业,开发马铃薯产业链融资工具和发展马铃薯保险3方面实现金融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期望为深入分析马铃薯产业的金融支持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生长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继玉米、小麦和水稻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其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马铃薯生长模型广泛用于指导马铃薯产量差缩减、水肥利用效率提升、栽培管理措施优化以及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本文系统综述了马铃薯生长模型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马铃薯生长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将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表达为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模块,该时期马铃薯生长模型多用于马铃薯生产潜力的评价;20世纪90年代为马铃薯生长模型发展和完善阶段,土壤水氮模块逐步加入马铃薯生长模型,该时期马铃薯生长模型开始应用到农业生产系统分析中,具备了优化马铃薯水氮管理措施的性能;21世纪后马铃薯生长模型在第二代模型的基础上,从农业生产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马铃薯生长对CO2的响应模块加入到生长模型中,其机理性进一步加强。此后,马铃薯生长模型的应用更加深入,包括马铃薯产量差解析和缩差措施的提出、品种和播期等栽培管理措施优化以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等。尽管马铃薯生长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胁迫条件下的模拟精度需进一步评价。其次,马铃薯生长模型不能有效模拟马铃薯的大小薯比例,而商品薯的多少显著影响马铃薯的生产价值。此外,当前的马铃薯生长模型普遍缺乏对马铃薯生产有显著影响的病虫害模块。未来,应基于全球大数据、田间和控制试验,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生长模型的机理性,同时加强马铃薯生长模型在育种、管理和环境耦合分析中的应用,并结合遥感数据和功能结构模型,发展新一代马铃薯生长模型,实现马铃薯生产智慧型管理。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主要农作物,我国也是世界上盛产马铃薯的第一大国家,我国北方有许多马铃薯的生产区,其中大部分集中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由于马铃薯的大批量生产,其加工和销售也成为马铃薯产出链中的主要环节。本文仅针对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和马铃薯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食用部分为地下块茎,淀粉含量比较丰富。马铃薯制品较多,有马铃薯条、马铃薯片、马铃薯丁、马铃薯全粉、马铃薯色拉和洁净保鲜马铃薯等。可用来制作配菜,如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主要农作物,我国也是世界上盛产马铃薯的第一大国家,我国北方有许多马铃薯的生产区,其中大部分集中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由于马铃薯的大批量生产,其加工和销售也成为马铃薯产出链中的主要环节。本文仅针对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和马铃薯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枯萎病是马铃薯生产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伴随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马铃薯病害的数量和种类更是以直线上升的趋势发展。马铃薯枯萎病的不断扩大,不仅对马铃薯的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其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威胁,不利于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马铃薯生产上,马铃薯Y病毒引起马铃薯种性退化,导致产量降低,所以必须研究出鉴定马铃薯Y病毒的方法,以便减少病毒对马铃薯的危害。通过接种指示植物,研究出了马铃薯Y病毒的分离方法、试管毒源的保存方法、生物学鉴定马铃薯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田间配置对马铃薯与玉米套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马铃薯品种、马铃薯与玉米的间距和带宽、马铃薯窝距对马铃薯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马铃薯与玉米的带宽是影响总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马铃薯窝距,马铃薯与玉米的间距对总产量的影响最小;当采用渝薯1号,马铃薯窝距为40 cm,马铃薯与玉米的间距为20 cm、带宽为120 cm时,总产量最高、达30 981.4 kg/hm2.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由于马铃薯易栽培、产量高,在很多环境中都可以存活,是一种高产值作物。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生长水平,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的控制,从马铃薯选种开始,到马铃薯栽培管理,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以控制,以提高马铃薯生长水平。1选择良种马铃薯品种性能直接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一般选择一些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马铃薯品种。一般选择马铃薯品种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等进行选择,各地对马铃薯品种的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疮痂病是危害马铃薯生长及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近年该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马铃薯染病后,被害薯块表面满布各种疤痕,造成马铃薯品相差,商品价值降低,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如何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危害是当前马铃薯疮痂病防治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瓢虫、马铃薯蚜虫等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因此加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合理利用农药,严格控制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马铃薯清选输送设备发展缓慢、严重制约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马铃薯清选输送机。当马铃薯和泥土及杂物的混合物输送到清选装置上方时,各松土轮即对马铃薯的混合物进行搅动和揉搓,使粘着在马铃薯上的泥土松动后,再输送到各清选辊上逐步清选,清除的泥土从各清选辊之间的缝隙落入泥土输送机上;清选干净的马铃薯被输送到分选装置上方时,小于两分选辊之间缝隙的小马铃薯落入小薯输送机上,大马铃薯则越过分选辊后落入大薯输送机上。本研究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了一款集清选、分选、多向输送和装载于一体的多功能马铃薯清选输送机,对解决农忙时节用工荒,推进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晚疫病是目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本文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策略等,为马铃薯晚疫病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马铃薯供求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被列为当今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研究马铃薯供求市场情况,对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马铃薯局部均衡模型,分析我国马铃薯市场供给、需求以及进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铃薯总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对2014—2025年我国马铃薯市场供求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我国马铃薯的产量、消费量和进出口量都呈上涨趋势,2025年我国马铃薯产量将达到14 063.8万t,消费量将达到14 134.47万t。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盘县种植马铃薯的优势条件、盘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贵州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资金投入,以及彩色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需要,从而分析彩色马铃薯产业在盘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马铃薯是甘肃省民乐县重要作物类型,新时期,越来越多的新型马铃薯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种植产业中。当前,马铃薯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产量逐步提升。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提高马铃薯种植技术水平是当前马铃薯种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西北沿黄灌区,以马铃薯-大豆套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膜覆盖与套作对土壤水热效应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期,地膜覆盖马铃薯单作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套作。马铃薯各生育期,地膜覆盖马铃薯单作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套作。不同地膜覆盖马铃薯套作大豆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黑色地膜覆盖比透明地膜覆盖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1.3%,产量提高了5.1%,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温度,有利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可作为西北沿黄灌区的马铃薯优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