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鸭东方杯叶吸虫病诊疗报告邓绍基广西贺县畜牧局(542800)鸭东方杯叶吸虫,隶属杯叶科,是寄生于鸭小肠的一种内寄生虫.我县未曾发现过,各地报道也甚少。1994年7月,笔者在临诊中遇见一例,初诊为东方杯叶吸虫病.经采用丙硫苯咪唑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1998年11月南平市延平区城郊一养鸭户黄某从当地购进半番鸭苗1500羽,饲养到25日龄时开始发病,当日死亡5羽。至30日龄时,已死亡98羽。经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为鸭绦虫病。当日建议用丙硫苯咪唑其用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5毫克,连用3天,康复...  相似文献   

3.
丙硫苯咪唑对人工感染东方次睾吸虫病鸡的驱虫效果姚伟民(镇江市畜牧兽医站)王惠权(扬中市畜牧兽医站)某养鸡专业户因用江河小生鱼喂鸡而暴发鸡次睾吸虫病,发病率近30%,致死率达25%。我们用丙硫苯咪唑进行治疗,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取得满意效果。人工感染试...  相似文献   

4.
1东方杯叶吸虫病 鸭东方杯叶吸虫病是寄生于鸭小肠内的肠道吸虫病。本病分布于亚洲,我国的黑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亦时有发生。 临床上常见于放养的青年和成年麻鸭,发生感染的鸭常因脱水而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5.
丙硫苯咪唑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为了解该药对鸭的驱虫效果,我们于1982年11月份选用了丙硫苯咪唑对鸭的驱虫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药物:丙硫苯咪唑由中监所提  相似文献   

6.
2001年5月,我县某鸭场发生一种以咳嗽、腹泻、心包炎、肝周炎及内脏浆膜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为32%,死亡率7.6%,经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鸭场饲养1800羽43日龄的杂交肉鸭,鸭舍建于永定河岸,因5月7日永定河暴发洪水,运动场被水淹4h。第2天鸭群开始发病,患病鸭约260羽,死亡22羽;第3天死亡32羽,用5%诺氟沙星饮水;第4天发病鸭增至550羽,死亡46羽。2临床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咳嗽…  相似文献   

7.
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ientalis)为鸭的常见寄生虫,但鸡的感染少见。1989年6月,我市一饲养户的群鸡暴发了东方次睾吸虫病,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五烈乡一养鸡户饲养成年蛋鸡160羽,1989年月初,鸡开始发病,产蛋量下降,6月10日起,病鸡陆续死亡,每天平均死亡2~3羽,至6月20日止共死亡21羽,病鸡占群鸡的26%,产蛋率由70%下降到40%,用青霉素、磺胺类等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平时,在鸡的饲料中常加些小鱼和鱼肠等。  相似文献   

8.
1987年5月,某县引进一批澳大利亚狄高鸭,7月14日有个别幼鸭发病,当时按软骨症治疗无效。发病前有鸭650羽,(7天前已接种鸭瘟及禽出败疫苗)。至7月27日,发病数150羽,发病率为23%,死亡85羽,致死率56.7%。  相似文献   

9.
1991年7月,我县雏鸭暴发球形孔吸虫病,引起鸭的急性死亡,曾使不少养鸭户遭受重大损失. 一、发病经过 1991年7月上旬,本县城头多一养鸭户胡某饲养的1500只鸭突然发病,两天内死亡(?)00余只,先后用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痢特灵等药物治疗无效.7月12日来县站就诊时已累计死亡400只,同时,城头乡另一养鸭户也发生同样情况,饲养的300只鸭死亡80余只,投服土霉素和复方敌菌净治疗无效,以后数日,又陆续发生多直类似情况,直到7月底才渐渐平息下来,发病的均为20~40日龄的雏鸭,且日愈小,死亡率愈高,平均死亡率在20~50%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盲肠杯叶吸虫病是寄生于野外放牧禽类盲肠中的一种新型寄生虫病。到目前为止,只见到番鸭、半番鸭以及后备麻鸭发病。2018年2月,福建省连江县某养鹅场饲养的150多羽50日龄放牧鹅出现腹泻、零星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盲肠杯叶吸虫病,通过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鸭群暴发后睾吸虫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后睾吸虫病主要由后睾科(Opisthorchiidae)次睾属(Metorchis)的东方次睾吸虫、台湾次睾吸虫寄生于鸭肝脏、胆管内引起,对鸭鸡危害很大。我站在本县沿海地区发现一起由东方次睾吸虫引起鸭群大批发病和死亡。现报道于下: 一、病情和病理变化我县海通公社林基四队集体养鸭660只,于1979年6月23日从炕坊购回,放在用柴帘  相似文献   

12.
1988年6月21日,崇仁镇九十村养鸭专业户圈养的群鸭,突然发生以皮下气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全群300羽54日龄的幼鸭,至6月23日,发病240多羽,死亡48羽。经检查,诊断为鸭船形嗜气吸虫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小鸭急性传染病,对小鸭危害很大。任祖伊等(1985)报导我国浙江省曾发此病。鉴于我省少见报导,为引起广大养鸭户注意。现将本人诊治一起经过报告于后。一、发病情况及治疗经过我县头陂镇,1988年6月24日从浙江缙云县引进四日龄苗鸭4000羽,下车时发现死亡7只,下午用青链霉素作饮水及拌饭防治,无效。当晚又死亡27只,未重视,认为是长途运输引起的正常性死亡,所以仍用青链霉素作治疗观察一天,结果又死亡98只。至此,经观察症状和剖检,对照有关资料,疑为鸭病毒性肝炎,即于26号改服自拟中药方  相似文献   

14.
正鸭杯叶吸虫病是杯叶吸虫寄生于鸭的小肠或盲肠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1病原鸭常见的杯叶吸虫有东方杯叶吸虫、普鲁杯叶吸虫和盲肠杯叶吸虫三种。东方杯叶吸虫属吸虫纲杯叶科,新鲜虫体呈浅黄色,近于白色,肉眼见如芝麻大小,呈椭圆形,大小为0.9~1.4 mm×1.1~1.4 mm,有两个吸盘,  相似文献   

15.
我县某养鸭专业户饲喂的雏鸭群中暴发一种以肝脏肿大、出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临床观察和病理剖检,初步确定为鸭病毒性肝炎,现将经过综述报告如下。一、发病和流行简况:该专业户6月3日从滨海县通榆炕坊购回当地麻鸭4500羽,其中40%为嘌蛋,60%为三日前已出壳之雏鸭,4日运至本县,当夜开食,7日即发现有二只雏鸭突然发病死亡并逐日增加,7日龄和12日龄分别出现两个死亡高峰,各死亡120羽和150羽,6月17日后发病及死亡大为减少,20日后基本停止,总共死亡雏鸭约700羽,发病率约50%,死亡率约14%,附近水域饲喂的成鸭及鹅均未见发病。二、临床症状:病鸭初见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翅下垂,离群、呆立、闭眼、不愿行走,偶有下痢;病鸭在鸭群中被裹胁行走  相似文献   

16.
鸭气管吸虫病是鸭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由气管吸虫寄生于鸭的气管、支气管和气囊所引起。本病呈地方性流行。鸭群中一旦发生本病,则威胁较大,如治疗不及时,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交流经验,现将我县一群种鸭的发病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我县回(氵兰)区养鸭专业户刘某,于1984年5月下旬从邻近地区购回种鸭119只,饲养至6月初,发现有少数鸭精神欠佳,常发生阵发性咳嗽,并开始发生死亡。至7月14日共死亡12只。二、临诊症状病初见轻度阵发性咳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1月5日,我市十里甸乡吕某饲养的缙云麻鸭实然发病,该病来势凶猛,发病急、死亡快。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镜检,确诊为杯叶吸虫病,现将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吕某饲养的1985只5月龄育成鸭,发病前产蛋率达60%,该鸭采取圈养的方法,有一定的水面,每天定时下水,11月5日晚发现几只鸭不食,精神差,6号下午送检时死亡70多只,诊断为吸虫后,立即采取措施,用药后病情好转,死亡数明显下降,7号晚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0月8日,闽侯县青口镇一养鸭户饲养的樱桃谷鸭15日龄发病,死亡345羽,经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和曲霉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闽侯县青口镇某养鸭户饲养两批鸭(1997年8月18日引进雏鸭1200羽,9月13日引进1300羽)。两批鸭群中间用网隔开。9月28日第一批鸭(40日龄)没发病,15日龄的第二批鸭开始发病,出现咳嗽,用红霉素喂1天,第2天咳嗽减少没再喂,过了4天出现死亡。病鸭有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疑为鸭病毒性肝炎,马上注射鸭肝卵黄抗体(此批鸭1日龄已注射过鸭肝疫苗),但鸭还是继续死亡,也曾用过庆…  相似文献   

19.
<正> 89年6月5日吉安市自塘乡板鸭厂饲养的20日龄雏鸭暴发球虫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鸭厂自行孵化,5月15日出雏本地麻鸭4200羽,饲养管理正常,至20日龄时发现100多羽雏鸭精神不振、不食,当日死亡15羽,第二天后大批发病,发病率达30%,死亡逐渐增多,第二天死亡38羽,第三天死亡46羽,第四天死亡60羽,在第四天我们确诊为球虫病后立即用药,死亡逐渐减少,疫情于6月12日停息,在整个流行过程中共死雏鸭200羽,死亡率为16%。  相似文献   

20.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鸭禽霍乱1 756羽,治愈1 667羽,治疗效果较好,现将诊治方法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2013年8月,某养鸭户饲养的鸭突然发病,出现急性死亡。经调查:该场饲养鸭400羽左右,2.5月龄,营养状况良好,场地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湿度大。第1天发病10羽,死亡6羽,第2天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