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选用叶片直立型水稻品种、适当降低基本苗、改革氮肥施用期和施用量,研究出一套高产低耗优化群体调控技术。该项技术较常规栽培分蘖成穗率高、抗病抗倒、抗早衰、经济系数高、经济效益显著,增产稻谷1337.7kg/hm2,增产17.72%,降低水稻生产成本945元/hm2,增加经济效益3270元/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用叶片直立型水稻品种、适当降低基本苗、改革氮肥施用期和施用量,研究出一套高产低耗优化群体调控技术.该项技术较常规栽培分蘖成穗率高、抗病抗倒、抗早衰、经济系数高、经济效益显著,增产稻谷1 337.7kg/hm2,增产17.72%,降低水稻生产成本945元/hm2,增加经济效益3 270元/hm2.  相似文献   

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简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和比较水稻在精确定量栽培和习惯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简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产量比习惯栽培每667m2增产35.3kg,增收108.8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和比较了水稻在精确定量栽培和习惯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产量比习惯栽培每667m2增产35.01kg、增收119.34元。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水稻机插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公司自2006年开始推广机插水稻以来,每年推广机插水稻面积达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5%左右。育秧、插秧和大田管理水平在本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虽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增产效果仍与预期的比直播水稻增产10%的目标有一定差距。水稻直播栽培在本公司全面实行已有10余年,已形成一整套高水准的生产技术体系,直播水稻产量基数较高。因水稻机插亩成本比直播高百元左右,所以机插水稻必须达到10%以上的增产效果才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混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混合栽培能够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不同品种混栽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低于净栽处理。选择抗瘟性遗传背景差异大,株高差异突出的品种,以1:2或2:1的混合栽栽培,能起到抗瘟、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稻麦双免耕固定厢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定位试验、同田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定厢沟双免耕技术(PBDZ)对稻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趋势,并对稻麦增产机理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DZ栽培能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与传统栽培方法(TCT)相比,小麦增产6.7%-9.8%,水稻增产5.1%~6.7%;小麦增产幅度大于水稻,且小麦增产幅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水稻则呈下降趋势。PBDZ栽培的物质成本比TCT栽培方式减少1290元/hm^2,劳动力成本减少645元/hm^2,总成本降低19%,全年实现节本增收2782元/hm^2(76%)。本文还分析了PBDZ技术突破稻麦单产的土壤学、农艺学和生理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稀植比旱育稀植栽培平均增产10%左右,据在我省宁安县调查,每公顷增收540~930元,节省成本390~450元。每公顷纯增收930—1480元,投入产出比为1:3.7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水稻高产、高效、低成本综合增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栽培技术角度出发,通过对近几年水稻生产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以水稻“两稀”、“两早”为中心的综合增产配套栽培技术。本技术是在“三早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水稻生产实际、各项科研成果及先进技术优化组合配套的一项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栽培技术。几年来,累计推广9.76万hm2,平均公顷产量为8671.4kg,公顷增产1266.0kg,增产17.1%,公顷生产成本降低146.20元。总计新增收稻谷12.36万t,新增加纯效益1.92亿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基施锌肥及富锌水稻种子栽培对潘集区水稻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施锌肥或者采用富锌水稻种子栽培,均能明显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产量结构性状,提高籽粒产量。土壤基施不同数量的锌,水稻籽粒产量提高3.94%~6.79%,平均增产5.88%。两地富锌水稻种子栽培的水稻较普通非富锌种子水稻分别增产13.5%、10.8%,平均增长12.1%。施锌增收845.6~1456.0元/hm2,产投比达11.17~12.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