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2月的一天,笔者接到一个从上海打来的电话,主人说他在一个朋友家中看到我写的《养蜂论文集》,想找机会到贵阳与我探讨一些有关中蜂饲养的问题。3月15日,电话的主人果然如约来到贵阳。经介绍,得知他叫吴小根,今年58岁,是上海宝钢的一名退休职工。家住上海市宝山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蜂,至今已有24个年头。当天,笔者陪他到贵阳市郊一个同学家看了当地饲养的中蜂。交谈中,感到他养蜂知识的功底很扎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专业养蜂者 ,我的养蜂经历是充满曲折与艰辛的。1985年我嫁到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 ,父亲陪送我30群蜂。丈夫没接触过蜜蜂 ,很怕蜂螫 ,所以反对我养蜂。我从小受家庭的熏陶 ,酷爱蜜蜂 ,丈夫也就不再阻拦了。为了养蜂 ,我想晚些生孩子 ,丈夫坚决不同意 ,因此生了一个。经过一番艰难曲折 ,蜂群买了回来。丈夫有他的工作 ,我既要抚养孩子 ,做好家务 ,又要管理蜂群 ,其劳累可想而知。由于卫星林场地处张广才岭主峰 ,长年阴雨连绵 ,4年过去了 ,养蜂一直没有盈利。我同丈夫商量回家乡虎林去养蜂 ,丈夫同意了 ,但是婆母坚决反对。受母…  相似文献   

3.
我叫董秋香 ,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店村的农民。80年代初 ,我和丈夫利用本地蜜源和养蜂一技之长(以前给村集体养蜂)办起家庭养蜂场 ,学习技术 ,精细管理 ,养蜂收入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购置了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 ,安装了电话 ,为养蜂了解信息联系业务提供了条件 ,重盖并装修了房屋 ,供两个孩子读了大专(现在继续读本科) ,家庭物质生活富裕 ,精神生活充实 ,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从1986年我担任了村妇联主任 ,1997年被选为村委会主任 ,由原来管我的小家到管大“家” ,担子更重了。我自己养蜂过上了富裕日子 ,但看到…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60岁的史桂琴,到工厂打过工,种过地,养过牛,养过羊,养过猪,但都不理想。直到2011年,蜂业协会吴宝义会长帮她家走上养蜂之路,她家才真正迈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同时她也成为一名蜂嫂,6年的养蜂经历使她成为蜂业主力军,丈夫的好后勤!1一线养蜂的主力军她虽然是家庭主妇,但在养蜂过程中和男人一样,转场省内外。这期间,无论转战奔波,还是安营扎寨,都不怕吃苦。养蜂时,不怕蜇不怕累,男人取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春节期间,笔者一行就赣州市贫困户从事养蜂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贫困户从事养蜂调查实例1.赣县大埠乡黄富村妇女主任韩冬英,27岁失去丈夫,依然一人坚持饲养蜜蜂60多群,维持生计,带大了两个儿子,还在镇上建了一栋新房子。大埠乡黄金村残  相似文献   

6.
老有所为献爱心义务蜂疗为人民我叫张世昌,今年70岁,陕西省军区养蜂场退休职工。自21岁从事养蜂,退休后也没中断,仍在自家庭院饲养,义务给群众蜂疗。多年来,我在省军区门诊部的大力支持下,义务蜂疗,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有老红军,大、中专院校的教授、教师、...  相似文献   

7.
邢汉卿 《蜜蜂杂志》2009,(11):24-25
严格地说,养蜂没有完全固定的做法。即使同一地点也因所养蜂种、养蜂目的(是消遣还是创收)不同而在管理方法上差别较大。笔者养蜂以消遣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所养蜂种是卡意杂交蜂。采取的是小转地方式。放蜂地点是吉首→泸溪→河溪→吉首三点一线。所采的主要蜜源有油菜、刺槐、柑橘、板栗、  相似文献   

8.
洪德兴,一个农村木工出身的养蜂人,在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上他荣获“优秀蜂农奖”,蜚声中外蜂业界;陆秋凤,洪德兴妻子,一个默默无闻的“养蜂能手”,她和丈夫一起在1994年创造了年群均产王浆72kg的王浆高产记录。1997年,种蜂场全年定地萧山,在陆秋...  相似文献   

9.
品效吾 《中国蜂业》1999,50(3):29-29
当前随着农业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养蜂人为了生存,特别是要获得更多的蜂蜜和其它蜂产品,就必须改变蜂群的管理方法。我很想把我20年来获得的养蜂管理经验和改良技术与大家分享。这套管理方法很适合业余养蜂或副业养蜂人。我在纽约州的卡兹奇山脉,养蜂50群,严格...  相似文献   

10.
六十载养蜂,其乐融融记82岁养蜂老人叶振庭曾经养蜂60余年,现已82岁的叶振庭老人面色红润,声音宏亮,身体健康。他常骑自行车回20里外的老家,当天打来回;牙齿大部分完好,还能有滋有味地吃花生米呢:“我的身体好,全得益于养蜂啊!”叶老常这样说。叶振庭老...  相似文献   

11.
在五大连池火山风景旅游区采风,路遇一位在仲秋时节种植蜜源植物的老人,引起我的兴趣与关注。这位老人叫张学孟,是因为养蜂而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是因为养蜂而挽回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数控养蜂法”题选黑龙江省虎林县新政乡新林村(158415)杨多福养蜂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养蜂技术的人则很少,养蜂的收入全靠碰运气。很多蜂友虽然是个老养蜂者,养了几十年蜂,却未真正弄懂养蜂原理,还以为自己已经精通养蜂了。在欠收时,找不出失败的原因,而...  相似文献   

13.
我叫张洪江,今年54岁,养蜂多年,使我多方受益,真可谓其乐无穷。从1986年起,我开始养蜂到现在已14个年头,每年平均饲养蜜蜂40多群,虽说养蜂受自然影响有丰有歉,但从多年总的看来,我的每群蜂平均一年净收入100多元,我饲养的40多箱蜂每年可纯挣4000~5000元,只此一项,维持全家基本生活是没问题的。1960年~1965年间,我在大庆市某饲养场牧羊,感染上某种职业病,1966年来852农场以后,职业病日渐严重,浑身无力,关节疼痛,时而发烧,行动不便,心情忧郁,特别敏感的是性功能明显减退,正常…  相似文献   

14.
养蜂生涯四个载潜心钻研获殊荣他,名叫廖大昆,今年67岁,湖北省枝城市水利局退休干部,中国养蜂学会会员,湖北省养蜂协会第三届理事会顾问。他从事养蜂技术研究四十余载,连创出色成绩。廖大昆从1%1年开始养蜂,从此便与养蜂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起在宜...  相似文献   

15.
王继法 《中国蜂业》2012,(9X):62-65
<正>张海市,山东省临清市晋冀鲁豫养蜂协会会长,曾任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清市分校校长。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家乡——山东省临清市,有这样一个人:他63年革命生涯、53年党龄、76岁高龄、业余养蜂63年,他叫张海市,是山东省临清市晋冀鲁豫养蜂协会会长,退休前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清市分校校长。早就听蜂友们说,张海市养蜂不是为了利,他为蜂业所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也不是为名,且为此付出了不少的精力,搭了不少的钱物,  相似文献   

16.
梁超 《蜜蜂杂志》2010,30(10):39-39
<正>广大养蜂同行大家好!本人是湖南湘西的一位养蜂爱好者,现有一个迷惑不解的问题想征求养蜂爱好者们解答,不甚感谢。本人养有卡意杂交蜂  相似文献   

17.
徐庭国同志今年48岁,现任新金县土杂公司经理。20多年来,他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养蜂生产,为该县的养蜂业作出了贡献,被人们誉为为蜜蜂的劳动创造条件的经理。他原是一位数学教师。60年代初调到新金县土杂公司搞养蜂生产指导工作,他兢兢业业地一头扎到了这个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指导养蜂生产。新金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区,县内沟沟岔岔漫山遍野生产着刺槐树。每年春天,全国各地不少蜂场云集这里,放蜂采蜜,生产蜂王浆。但是,他们总是乘兴  相似文献   

18.
荆楚养蜂第一家──赵溶养强蜂夺高产的经验介绍湖北省当阳市的养蜂佼佼者,今年40岁的赵溶师傅,出身于养蜂世家。他专业养蜂25年以来,以强群为本,精湛的饲养技术、较高的效益、对徒弟、蜂友真诚的帮助,誉满荆楚大地。1993年他养蜂70群,纯利3万元;199...  相似文献   

19.
认识刘洪益的人,无不为他精湛的养蜂技术和刘氏微型蜂业集团丰厚的物质积累所折服。刘洪益是辽宁省阜新县知足山乡塔子沟村人,今年49岁。从11岁起学养蜂,历经曲折和磨难,至今已有38年了。他所住村附近虽不宜养蜂,但由于他酷爱蜜蜂,百折不挠。经过他的努力拼搏...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浙江省永康县胡库乡皮店村青年妇女周玉芳在内蒙古自治区不畏强暴、奋勇同犯罪分子搏斗,受到当地公安部门的表扬。周玉芳是与丈夫一起来到内蒙古养蜂的。8月中旬的一天傍晚,三个青年人手执尖刀闯进周玉芳的养蜂铺里。二话不说抢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