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氮磷钾元素在旱地花生植株体内的积累量、分配及转移规律,结果表明:旱地花生氮磷钾单株积累量分别为1383.35、193.87和390.93mg;成熟时荚果中氮磷钾的分配比例分别为75.18%、69.60%和56.09%;营养器官中氮磷钾分别有71.25%、46.62%和59.23%转移到荚果中,为荚果充实饱满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旱地花生营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调查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花生前期生长及干物质积累速度较慢,结荚期迅速增长,饱果期仍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与水浇地花生相比,旱地花生干物质和果重积累高峰日延迟,积累速度偏低。  相似文献   

3.
高产夏玉米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4.
闽东南旱地土壤养分状况与花生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8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测定和吸附试验以及8个田间肥效试验表明,闽东南旱地土壤的N,P,K,B是花生的普遍养分限制因子,部分土壤还缺乏Zn和Mg等养分。赤砂土的肥料三要素最佳用量N54kg/hm^2,P2O555kg/hm^2,K2O87kg/hm^2;红壤性水稻土为N52kg/hm^2,P2O563kg/hm^2,K2O92kg/hm^2;海砂土为N94kg/hm^2,P2O542kg/hm^2,K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两系杂交稻"两优2186"和常规稻"IR64"不同器官N、P和K含量动态,探讨了3种水稻各生育期的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种水稻稻株N含量均随生长过程逐渐下降,同一生育期水稻N含量以"汕优63"最高;除"汕优63"K含量在齐穗时明显上升外,3种水稻的K含量随生长过程逐渐下降;而P含量总体上在分蘖盛期最高。完熟期3种水稻的N积累量依次为24.79g/m2、15.14g/m2和14.42g/m2,P积累量为4.766g/m2、3.306g/m2和3.678g/m2,K积累量为2.439g/m22、.029g/m2和1.725g/m2。"汕优63"分配到籽粒中的N素比例为61.23%,分别比"两优2186"、"IR64"高17.97%和11.23%;分配到籽粒中的P素比例为62.97%,分别比"两优2186"、"IR64"高6.41%和9.63%;分配到籽粒中的K素比例为27.51%,分别比"两优2186"、"IR64"低3.00%和2.39%。在全生育期中,"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N需求量依次为31.33g/m2、22.88 g/m2、24.82g/m2,N、P、K吸收比依次为1∶0.192∶0.098、1∶0.219∶0.134和1∶0.255∶0.120。3种水稻中"汕优63"的养分生产效率最低。N、P、K生产效率"汕优63"依次为37.25kg/kg、193.80kg/kg和378.80kg/kg,"两优2186"依次为52.54 kg/kg、240.38kg/kg和392.16kg/kg,"IR64"依次为58.38kg/kg、228.83kg/kg和487.80kg/kg。三系杂交稻"汕优63"的N、P、K需求量大,积累量高,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亦高,与其高产特性相吻合。在保证N、P、K供给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养分生产效率是实现"汕优63"高产、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枸杞植株不同物候期各器官干物质与氮磷钾含量的测定,计算出不同物候期枸杞养分需求量,以期为宁夏枸杞营养诊断及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4年生'宁杞7号'为对象,通过在不同物候期采集整株植株样,测定养分相关指标,经过综合分析发现:宁夏枸杞树随生育进程延续,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出主干>根>侧枝>叶片>主枝>果实;根中氮...  相似文献   

7.
胶东地区不同花生品种的养分吸收分配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我国花生种质资源丰富,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更新速度较快,且栽培方式、栽培条件各异,不同类型花生对养分的吸收、分配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为明确花生种植面积较大的胶东地区不同花生品种的养分需求特性,本研究分析比较了5个花生品种对N、P2O5、K2O的吸收、分配特性,以期为该地区花生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以鲁花11、丰花5、花育25、潍花10和青花6为试材,在平度市白埠镇良种繁殖场进行试验,并分别于花生播种后50 d(开花期)、90 d(荚果膨大期)和125 d(收获期)取样,同时测定花生根系(包括果针)、茎枝、叶片、荚果等器官的干鲜重及氮、磷、钾含量,收获时测定花生荚果产量、百果重、单株荚果数、饱果率等指标。【结果】丰花5和花育25的荚果产量较高,平均为5578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青花6和潍花10则相对较低,分别是丰花5的82.0%和84.5%。大粒丰花5及小粒青花6的饱果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花生品种各养分的累积分配特征及养分利用效应存在显著差异,鲁花11和花育25的N、P2O5、K2O累积量均较高,潍花10的3种养分累积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取样时期各花生品种对N、P2O5、K2O的吸收累积量均表现为NK2OP2O5。播后50 d,5个花生品种整株的养分需求量平均为N 28.29 kg/hm2、P2O56.03 kg/hm2和K2O 16.32 kg/hm2,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需求量的13.0%、15.2%和19.9%;N、P2O5、K2O累积速率最快的时期是播种后50 90 d,3种养分需求量平均为N 134.02 kg/hm2、P2O528.17 kg/hm2和K2O 72.35kg/hm2,分别占总需求量的61.7%、71.0%和79.6%;播种后90 125 d,各品种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分别降低为54.77 kg/hm2、5.45 kg/hm2和-6.60 kg/hm2,各占总需求量的25.2%、13.8%和-8.04%;生育前期养分主要累积在地上部,后期则大部分集中在荚果中,且整株花生的K2O可能会出现负吸收现象;潍花10荚果的N、P2O5、K2O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较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鲁花11和花育25为养分高效累积型品种,潍花10为养分生理利用高效率品种,丰花5为养分利用高效率品种;对于荚果养分分配系数较高的品种,尤其要重视营养生长期的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施用有机肥对粉葛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设置单施化肥(CK)、单施有机肥(OM)和50%化肥+50%有机肥(CM)3个处理,分析粉葛不同生育期下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伸长期、膨大期干物质、养分总积累量表现为OM、CM处理显著低于CK(伸长期磷除外),采收期不同处理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含有机肥处理(OM、CM)虽显著降低了采收期分枝和叶片中积累的氮(N)、磷(P)、钾(K)养分含量(P <0.05),但使采收期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了8.53%~12.5%。含有机肥处理能够为粉葛中后期持续供应养分,提高粉葛块根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从而提高块根产量,尤以CM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9.
沼液化肥配施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沼液化肥配施定位实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沼液替代化肥的不同比例(沼液全氮分别占总N 0%、15%、30%、45%、100%)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库和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施用2年后,花生平均产量显著增加,较无肥和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33.15%~48.29%和10.24%~22.77%,其中30%处理达到最高(3 332 kg hm~(~(-2))),较其他处理显著增产4.0%~48.3%。同时土壤有机质(OM)、活性有机质(LOM)及碳库管理指数(CMI)也发生了显著变化,30%处理较其他处理表现为显著增加。可见沼液化肥均衡配施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显著改善了有机质质量。同时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3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NH_4~+-N、NO_3~--N、NO_2~--N、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花生产量与土壤各养分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相关系数最高的是有效磷(0.956**),表明有效磷是当前红壤旱地花生持续高产的首要限制因子。作物产量与LOM显著正相关(0.826*),而与OM无显著相关性。同时,LOM与OM(0.920**)、全氮(0.894*)、全磷(0.867*)、有效磷(0.872*)和速效钾(0.821*)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OM除与LOM达到显著相关外,仅与全氮(0.922**)和有效磷(0.862*)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LOM较OM更能客观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应成为土壤施肥的良好评价指标。本实验条件下,红壤旱地花生产区沼液化肥均衡配施(30%)既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又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应成为红壤旱地地区花生增产和地力培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菊芋氮磷钾吸收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青芋1号”菊芋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对菊芋全生育期的各器官内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延长菊芋各器官营养元素浓度呈下降趋势。营养元素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营养元素积累总量表现为:氮钾磷。块茎形成前,营养元素主要存于茎、叶;块茎形成到块茎膨大始期,叶内营养元素分配量持续减少,块茎分配量持续增多,而茎内磷、钾则呈单峰曲线变化;块茎开始膨大后,营养元素在茎、叶的分配量均迅速减小,块茎分配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1.
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2007年和2008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用ASI法推荐的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051.2 kg/hm2和13246.3 kg/hm2,施用氮肥平均增产8.92%,钾肥平均增产7.14%,增产效果显著,氮和钾为超高产夏玉米养分主要限制因子。超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吸收养分比例N∶P2O5∶K2O为2.40∶1∶2.73。拔节期至吐丝期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养分吸收速率大,积累量高,吐丝后植株仍能吸收较多的氮、磷。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磷的分配中心,生育后期茎叶中氮、磷的转运率较高,而钾转移比例较小。超高产夏玉米整个生育期能持续吸收养分,吐丝后适当追肥保证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对夏玉米超高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林的生物量为92 627 kg/hm2.油松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在叶、枝和干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分别为N(K)>K(N、Ca)>Ca(K)>Mg(P)>P(Mg).根系中的养分元素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呈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降低.油松林生态系统5种养分元素的贮存量为695.17 kg/hm2.若以各养分元素在油松林生态系统中的贮存量来计,则N的贮存量最大,P的最小,不同养分元素贮存量的顺序N>Ca>K>Mg>P.油松林生态系统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富集系数排序均为N>P>K>Ca>Mg.油松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N、P、K、Ca和Mg等5种养分元素共计7.51 kg.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和微肥对高肥区夏玉米养分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N、P、K、Zn及Mn肥对高肥区夏玉米产量、植株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土壤N、P、K、Zn、Mn的贡献率分别为91.2%、100.3%、96.3%、99.4%、99.9%.玉米吸收的N、P、Zn主要积累在籽粒中,Mn主要积累在叶片和籽粒中,而K在植株各部位的积累相对均匀.在NPK处理的基础上增施Zn、Mn肥,显著降低了植株对P的吸收,而对产量、植株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土壤中P、Zn、Mn养分含量较高,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NK处理最为合理经济,有效地改善了玉米穗部和植株性状,平均产量达到9 821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收、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及其高产的养分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和S2均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单株及群体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但S1的单株提高幅度小于S2,且在饱果期单株吸收能力迅速下降,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与CK相比无显著变化;S2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具有较高的单株及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生育后期效果尤为显著;S3虽然具有较高的单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但群体累积吸收量较低。从养分分配特性看,S2和S3的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CK,S1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荚果产量看,S2产量最高,增产8.1%,其次为S1,增产2.5%,S3产量略有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S2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合理的种植方式及密度改善了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及经济系数。S1由于群体密度较大,单株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经济系数较低,所以产量无显著提高。S3虽然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群体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增产效果。高产田条件下,大粒花生单粒精播密度为22.5万穴·hm~(-2)较为适宜,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花生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荚果的分配转移,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黑龙江半干旱区玉米生产长期采用传统旋耕垄作,秸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养分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实现半干旱区黑土玉米高产稳产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和2020年在黑龙江省肇州县进行玉米田间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旋耕垄作(Con)、免耕秸秆移除(T1)、免耕秸秆还田(T2)、秸秆深翻+垄作深松(T3)、秸秆深翻+平作深松(T4)、秸秆碎混+垄作(T5)、秸秆碎混+平作(T6)。在玉米关键生育时期取样分析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取样分析植株养分积累与分配,并测定产量。【[结果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P<0.01)。与Con相比,T2、T3和T4处理提高了玉米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以T4处理的效果最佳,增幅分别为15.4%、12.0%、17.7%;与Con相比,T4处理的氮钾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24.8%、15.3%,T3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20.4%。所有处理中,T1的玉米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最低;氮磷钾积累量T2处理较T1分别提高了17.5%、10.7%、5.8%,T4较T6分别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16.
施用硼钼对花生硼钼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广东省几个花生主产区土壤作盆栽试验、探讨硼、钼施用对花生硼、钼的吸收、运转和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施用B、Mo后,各生育期和各部位的B、Mo含量和吸收量均极显著地增加;B、Mo配合施用抑制植株对B的吸收而促进其对Mo的吸收;在高P下配合施用B、Mo对植株B、Mo吸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植株吸收B、Mo后,B主要向叶转移、Mo主要积累在籽粒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人工合成小麦具有很多优良性状,是现代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以具有相同AB基因组、不同D基因组的人工合成小麦材料Syn79(S79)和Syn80(S80)为供试材料,研究在氮磷钾胁迫下其生长、养分积累、养分分配和利用,差异,为小麦抗逆性基因定位和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施用N 0.20、P2O50.15和K2O 0.15 g/kg土为正常氮磷钾水平,以不施氮磷钾作为胁迫,设立4个处理:NPK(CK)、N0PK、NP0K、NPK0。小麦整个生育期每隔1个月调查1次株高和分蘖,成熟期,将小麦分根、茎叶、颖壳(穗)和子粒4个部分整理样品,收集株高、有效分蘖数、根长、穗长、根重、茎叶重、穗重、籽粒重、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结实率。【结果】D基因组来源不同的人工合成小麦S79和S80在氮磷钾胁迫下生长、养分积累、分配和利用方面差异很大。从生长角度看,S80对氮磷胁迫敏感性低于S79,其在氮磷胁迫下长势优于S79,主要表现为株高、有效分蘖、分蘖成穗率、单株茎叶、颖壳和籽粒重等农艺性状显著好于S79。S80在氮磷钾胁迫下株高、根长和根冠比显著增加,S79的显著降低。S79在钾胁迫下农艺性状表现好于S80,主要表现为低钾环境下S79单株根重、茎叶重、颖壳重和籽粒重均高于S80。从养分积累、分配和利用看,S79在氮钾胁迫下单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高于S80,但S80在氮钾胁迫下的氮磷钾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S79;磷胁迫下,S80单株、单株茎叶和单株颖壳中氮磷钾养分积累高于S79,但其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低于S79。S80在氮磷胁迫下籽粒中养分分配率较高,S79在钾胁迫下籽粒中养分分配较好。【结论】S79和S80在不同养分胁迫下生长、养分积累、分配和利用产生差异。S80耐低氮低磷,S79耐低钾;S80在氮钾胁迫下对氮磷钾养分利用较高,S79在磷胁迫下对氮磷钾养分利用较高。S80在养分胁迫下通过增加根长扩大养分供给范围,增加养分供给量,满足作物生长,加快养分向穗部转运,降低对籽粒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花生-春玉米轮作中氮磷钾的产量效应与养分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料对春玉米和花生生长与产量的影响。NPK处理的花生、春玉米产量分别为4 799、8 762 kg·hm-2,花生不施氮、磷、钾处理的产量分别为NPK处理产量的80.7%、80.8%、75.9%;春玉米分别为83.1%、84.7%、89.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氮、磷、钾限制因子排序:花生茬口为KN,P,春玉米茬口为N,PK,NPK处理土壤氮、磷、钾的收支表观平衡均为盈余,用量减半基本维持土壤氮、磷、钾收支表观平衡;不施氮肥和磷肥主要影响花生和春玉米的营养生长,不施钾肥主要影响生殖生长,氮、磷、钾对高产的贡献率为花生茬口KN,P,春玉米茬口N,PK。  相似文献   

20.
用Logistic方程及导出的速度方程, 探讨夏玉米植株干物质和氮、 磷、 钾养分积累速度与时间的数量关系,以期为动态过程分析提供一些新的资料。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植株干物质与养分积累速度的动态变化呈现不对称钟形曲线,根据曲线走向可将其划分为低速期(I)、快速期(II)和降速期(III)。三期时长各占夏玉米全生育期的1/3,但不同处理各期时长不同步。夏玉米出苗后30天左右内(I期)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速度很低,与其后的II、 III期相比,速度相差一个数量级; 其后的II期速度最高,III期积累速度逐步下降,平均速度低于II期。植株干物质与养分的分期积累量取决于分期时长与速度两个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