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9年4月在陕西省黄河湿地区域选取3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并进行采样,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51头,隶属于1门2纲9目,全部归属于节肢动物门,其中昆虫纲为优势类群,占总捕获动物数的60.8%,蛛形纲占总捕获动物数的39.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渭河流域河滩湿地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2种湿地类型,卤阳湖盐碱湿地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较低,原因可能与卤阳湖盐碱湿地的盐碱化及土壤的其他理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研究包头市黄河中游南海湖段沿线恢复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对沙漠干旱生态脆弱性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恢复及湿地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2017年野外18块样地调查,对南海湖保护区湿地植物种类、植物丰富度、区系组成、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湖湿地保护区中共有205种植物,隶属于47科135属,其中占优势的是禾本科、藜科、菊科、豆科、莎草科植物,占所有植物总物种数的50.24%;调查区域内植物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数为30.55,植物物种种类少,生态环境总体较差;不同功能区因受到人为干扰,植物种与属的比值差异较大,合理利用区最高(1.99),恢复重建区最低(1.19);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型为主,且195种为中国种子植物。南海湖湿地植物种类总体上受人为干扰、气候干旱与寒冷等因素影响,种类稀少,且暂时性植物较多,定植植物较少,总的物种丰富度高并不代表所有种群都是稳定和持久的,因而修复重建区易受到人为干扰而导致修复失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 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Jay Gao的分类体系对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河南、泽库、玛曲和若尔盖4个县不同湿地类型和植物群落特征方面进行物种统计,结果显示: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湿地植被组成中原生植物减少,菊科等杂类草增多,河漫滩湿地(F)物种多样性较多,湖泊湿地(L)相对较少;利用1994—2012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4个县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地温等资料,初步探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近19年来湿地变化的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郑州沿黄湿地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内部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为郑州黄河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研究采用典型样方法和随机样方法对郑州沿黄湿地18块样地选取了90个样方开展植物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草本植物44科119属154种,以禾本科植物占比最多,其次是菊科、豆科植物;区系由5个分布区类型和1个变型区...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种子萌发试验对济南、鱼台、寿光三地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济南、鱼台、寿光三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1317.8±728.5粒/m^2、1043.4±289.4粒/m^2、483.4±129.5粒/m^2;种子库组成以矮小、生活史短的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和苋科的一年生杂草为主;共发现一年生草本植物31种,多年生草本植物9种,半灌木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73.8%、21.4%和4.8%。三地的土壤种子库相似性较低,济南-鱼台、济南-寿光、鱼台-寿光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174、0.100、0.150。济南土壤种子库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Pielou均匀性系数分别为2.695、0.553、1.22、0.42;鱼台为4.115、0.711、1.96、0.59;寿光为1.966、0.796、1.80、0.72。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样方法研究湿地-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沿生境梯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沿湿地-草原化荒漠生境梯度进行样方布设,共布设样方64个.在物种多样性软件(Bio Diversity Pro)及统计软件(SAS9.0)的支持下,以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对乌兰布和沙漠湿地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研究.湿地-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排序均为湿地>过渡带>旱生带;均匀度指数的排序为过渡带>湿地>旱生带.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湿地-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分析,论述了植物多样性现状及其退化原因,为乌兰布和沙漠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基础,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拍摄图片和查阅相关文献,对沅水中上游湿地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沅水中上游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湿地植物339种,隶属81科232属,区系成分复杂,植物类型多样,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拟编写出完整的植物名录,为综合保护和利用沅水中上游湿地植物资源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厦门城市森林林下层植被为对象,选用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运用去势对应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市区、郊区相思林下植物多样性格局.结果表明:郊区草本层α多样性指数低于城区.城区草本层β多样性随着城市化强度减弱而逐渐增加,灌木层β多样性随着城市化强度降低而降低.郊区森林群落草本层β多样性随着城市化强度增强逐渐增加,而灌木层β多样性随着城市化强度降低呈先增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高旭升  孙小凤  韩燕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06-107,110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有着十分重要的土地资源。通过分析黄河谷地土地资源现状,达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通过调查,选取简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青海东部黄河谷地土地利用方法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南黄河滩区土地形成及其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洪水泛滥对滩区土地的威胁依然很大;滩区气候灾害严重;滩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土地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后,按照河南黄河滩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土地利用总体分类对河南黄河滩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陕西黄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对陕西黄河湿地夏季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黄河湿地共有鸟类61种,隶属于15目33科。湿地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总干渠次之,农田-居民区生境第三,黄土崖最低。在各群落类型中,湿地和总干渠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71-7972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3大三角洲之一,所涉辖区面积达2.65万km2。它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土地质量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该研究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现状,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开发效益低、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轻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菜地、果园、粮田和未利用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分析,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值分别以粮田和菜地土壤最高,其含量分别为128.2 mg/kg与86.6 mg/kg,以未利用地土壤最低,分别为52.2 mg/kg和20.1mg/kg。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DOC/TOC)和可溶性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DON/TN)均以菜地土壤最大,分别为1.45%和9.62%,远高于其他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可溶性有机氮占可溶性总氮的比例(DON/TDN)差异不大。研究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与其他形态碳、氮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达极显著或显著性水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与其他形态碳、氮之间的相关性大小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黄河三角洲四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做了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土层剖面表层普遍高于20~40 cm层,撂荒地在退化土壤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棉花地、苜蓿地、梨园属于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棉花地的灌水压盐措施,抬高了地下水位,土壤返盐严重.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黄河三角洲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pH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黄河三角洲潮上带湿地为对象,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4种典型的植被群落下水盐梯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沿植物群落演替方向,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在这种水盐梯度下,植被群落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沿着植被演替方向,全碳与有机质含量随着演替方向呈先逐渐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碳氮比((C/N)在植被演替中期相对较高;全氮含量沿着演替方向呈现增加趋势,硝态氮与铵态氮先增加后降低;全磷与有效磷随演替变化系数较小,演替中期各理化性质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各群落土壤C/N值均小于25.相关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与有效磷两两显著相关(p<0.01),有效磷还与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硝态氮、钱态氮和全磷未显示出与其他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含水率与pH值显著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土壤盐分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