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易洪易涝区避灾减灾种植模式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长江洪水之后 ,对湖北省目前主要的种植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和评价。“油、瓜、玉、稻”和“肥、稻、荠”种植方式经济效益、避灾效果均佳 ,但经济作物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新型油、稻、稻”方式 ,虽然经济效益略差 ,但能确保粮食安全 ;在稻区应将 3种类型模式按一定比例合理布局。“头、春玉米、秋玉米” ,“油、瓜、玉、棉” ,“麦、瓜、棉” ,“菜、辣椒、棉”安全产出率均达到 6 0 %以上 ,适宜在沿江洲滩和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不同果草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斯  何丙辉  王侨  苏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75-4577
[目的]寻求适合三峡库区的“果—草”模式。[方法]在重庆三峡库区万州区内,设3种果—草模式处理:佛罗橙—紫花苜蓿,套种1年(T1)、佛罗橙—北海道牧草,套种2年(T2)、佛罗橙—白三叶,套种1年(T3),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果草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3种果草套种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增加土壤肥力,其中以T1和T2模式的养分含量最优;能增加土壤中大孔隙的含量,提高土壤渗透速度,其中以T2模式最大,达到8.03 mm/min;能够提高土壤中较大颗粒的含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富集,其中以T1和T2模式的效果最显著。[结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和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是适合三峡库区的较为理想的果—草模式。  相似文献   

3.
棉瓜间作种植模式是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棉花、西瓜生长过程申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科学组合。这种模式不仅能增产、增收,而且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棉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作物,长期以来,棉田以单作为主。近几年,棉花、西瓜问作,在阜城县是非常成功高效的种植模式。2007年,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多熟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和发展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多熟立体种植。其种植模式主要有:(1)粮食套种复播模式:如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小麦、地膜复播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小麦、玉米套种复播“一年三收”超吨粮田,麦稻“一年两收”吨粮田等;(2)提高经济效益模式:如麦棉套种、玉棉套种、麦瓜套种、棉花套种小茴香、芝麻、大蒜、葡萄长廊、葡粮间作、毛渠栽桑、粮桑间作等;(3)提高土壤肥力模式:如粮豆间作、粮肥间作,林带及林带过苜蓿等。塔里木盆地发展多熟立体种植有广阔的前景和较大的潜力,是加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其措施是:(1)搞好塔里木盆地多熟立体种植规则;(2)抓好多熟立体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3)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4)抓好示范,搞好宣传。  相似文献   

5.
粮食种植也好,蔬菜种植也好,只要形成规模,周边慢慢就会形成市场。围绕“市场”、立足“服务”,小本创业的基础和土壤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陈方潭 《新农村》2000,(6):10-10
磐安县为提高农业种植效益,适应山区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对1998年和1999年的试验方和示范户的验收论证,总结筛选了4个旱地和6个水田共10个“增熟增收增效”种植模式,由县农技推广中心全面组织宣传和推广,以指导全县种植结构向“多熟制、高效益”方向调整。这10种种植结构模式是:1.“贝母/春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茬口安排:贝母于10月整地播种:春玉米3月底或4月初用塑料薄膜肥床育苗,于4月中旬气温稳定回  相似文献   

7.
就棉花—萝卜套作模式,以及作物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2”式,萝卜产量可达72060 kg/hm^2,籽棉产量2032.5 kg/hm^2;“2-2”式,萝卜产量50790 kg/hm^2,籽棉产量2620.2 kg/hm^2。“1-2”式萝卜产量高而棉花产量低,“2-2”式萝卜产量低而棉花产量相对较高。比单作棉单位净产值提高60%-80%。种植模式不同,棉花和萝卜产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萝卜性状(长度、粗度、单重)无明显差异,而棉花生育性状变化较大,但纤维品质模式间差异不明显,套作模式与CK除整齐度外,差异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烟区当前种植模式以连作模式为主,南方部分烟区采用以“烟草+水稻”或“烟草+油菜”为主的一年两茬复种种植模式,黄淮、西北、东北等北方烟区几乎全是烟草单作连作模式。找到能够安全越冬、与烟草种植时间较好衔接、从而实现一年种植两茬作物,有一定经济效益、可大面积推广的作物,并建立以烟为主的综合种植模式是目前黄淮烟区研究重点之一。所有以烟草为主的新种植模式都应该立足于烟叶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满足衔接作物农事操作简单、投入不大、有一定收益、烟农比较容易接受的要求,才能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9.
1 探讨目的根据本地区气候 ,地理环境 ,土壤和农田基础设施 ,以及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情况 ,探讨如何安排好“万元田”种植模式和合理的品种搭配 ;做到合理布局 ,规划种植 ,科学管理 ;充分利用农作物的时间差、空间资源和光温资源 ,提高“万元田”土地产出率和耕作效益 ,从而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 内容和方法2 .1 内容 :以蔬菜生产为主体 ,从种植模式的安排 ,品种搭配和经济效益 ,探讨以下几种种植模式。每种种植模式的种植面积均为 5× 667m2。 1年种植二茬模式 ;生姜——花椰菜 ;2年种植三茬模式 :早青一代西葫芦——夏苦瓜——莴苣笋 ;3…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少人多,耕地复种指数较高,将大豆与其他作物进行套作是既可以避免与其他大宗粮食作物争地又能有效提升大豆产量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文献调查、实际走访、问卷调查、线上线下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四川大豆种植情况进行调研,重点对“大豆+玉米”“大豆+高粱”“大豆+果(桑)”间套作模式下农机具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各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植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早玉米/红薯/晚玉米”的产量、产能、经济系数、经济效益、辅助转化效益、生态效益等均显优于“早玉米││早大豆-晚玉米”、“早玉米││花生/晚玉米”和“纯玉米-纯玉米”。  相似文献   

12.
<正> 1 枣油间作相得益彰 枣油间作能科学地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枣树是落叶乔木,具有发叶迟、落叶早、生长期短、枝稀叶小、透光度大的特点,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9月上中旬。油菜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在油菜播种、越冬到翌年返青、抽薹、开花、灌浆成熟期,枣树一直处于落叶、休眠及芽萌动期,5月中下旬油菜收割,枣树开始生长,可见一年中枣树  相似文献   

13.
我县已大面积推广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简称“大双覆”)多年,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从1996年开始进行玉米“大平台”覆膜栽培模式的探讨,经过试验证明,此项技术较玉米“大双覆”增产15.1% ̄24.1%。其主要优点为:①减少整地次数,降低生产成本;②增加受光面及保温效果;③适当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并且通风效果仍然很好;④利用蓄水保墒及机械作业,特别是解决了三、四轮拖拉机适水作业压别人地的情况。其栽培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东莞市"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2005年对“123种植模式”中的菜-稻-菜模式、虾-稻-虾模式和草莓-稻-草莓模式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77 m2产量400 kg、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初步成效,筛选出适合一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华占,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阜南县近年形成的“经—经—菜”、“经—粮—菜”和“粮—粮—菜”主要三熟种植模式成因和特点的研究 ,探讨了熟制改革的可行性 ,提出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对策 ,促进了该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由于长期持续干旱和需水耗水量逐年增加,莱州市自1976年开始出现海水入侵。1990~1992年,莱州市政府承担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海侵地综合技术开发试验”。在此期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参照地下水被浸染程度、可利用状况及给水条件等,对10万亩海侵地进行了区域化综合技术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之前,四川省泸县的稻田种植模式以“早稻+晚稻”为主,随着现代杂交中稻和再生稻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稻田种植模式自然转变为“杂交中稻+再生稻”“杂交中稻+再生稻+小春作物”“水稻+油菜”等。因地制宜发展水稻油菜轮作是种植者提高对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重要方法,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油菜植株和稻草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由于实行了水旱轮作,可减少水稻油菜病虫害发生,增强水稻油菜抗性,减少农药施用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村产业是目前我国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在惠民生、促增长、强乡村、富村民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自202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的文件,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不与粮食争地,衢江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发展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钟志华 《广西农学报》2005,(6):21-22,27
经过“烟—稻—菇”的生产模式的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光、温、水等自然条件,废弃物能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钱粮双收,是一条适合农业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内乡县湍东镇、灌涨镇围绕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建设,在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品种等方面探索出了立体种植、多元发展、一年三熟的几个模式,达到了“三多、四高”的效果,即多物种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能循环利用,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