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矮牵牛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清水和水杨酸处理矮牵牛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耐性的变化;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矮牵牛苗期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等4项生理生化指标,对3个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水杨酸可提高矮牵牛种子在38℃高温时的萌发活力;品种间的耐热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述4项指标是矮牵牛幼苗耐热性鉴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矮牵牛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清水和水杨酸处理矮牵牛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耐性的变化;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矮牵牛苗期叶片的相时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等4项生理生化指标,对3个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水杨酸可提高矮牵牛种子在38℃高温时的萌发活力;品种间的耐热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述4项指标是矮牵牛幼苗耐热性鉴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杨晓玲  郭金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07+511-507,511
[目的]了解矮牵牛愈伤组织的耐盐能力。[方法]将矮牵牛嫩叶接种到8种不同盐浓度的MS培养基中培养,观察愈伤组织生长分化情况。[结果]当培养基盐度为0.4%时,矮牵牛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对照无差异;当培养基盐度为0.8%以下时,提高盐度能促进矮牵牛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当培养基盐度大于0.8%时,矮牵牛愈伤组织的生长分化受到抑制;当培养基盐度达到2.8%时,矮牵牛外植体全部死亡。[结论]矮牵牛愈伤组织可适应0.8%以下的盐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质和光温条件对矮牵牛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分别比较了不同播种基质和光、温条件对矮牵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泥炭藓基质显著好于草炭土和砻糠灰;不覆盖见光处理显著好于覆盖不见光和不覆盖不见光处理;22℃温度适宜于矮牵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正>1金针菇生长的环境条件1.1温度。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2℃,最适生长温度为22℃~24℃。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18℃,在10℃~15℃时对子实体形成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一、矮牵牛 茄科植物,喜光喜肥,喜温暖,不耐寒,温度适宜能连续开花,夏季花叶繁茂.喜欢疏松、排水良好及微酸性土壤,忌雨涝.要求阳光充足,阴雨天气则花少叶茂.适宜生育温度10~30℃,较耐热,在35℃的条件下仍可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矮牵牛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给矮牵牛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了影响矮牵牛试管苗生长主要因素,包括激素浓度配比、蔗糖和琼脂浓度.方法 以无菌种子获得的试管苗为试材,筛选矮牵牛快速繁殖最适培养基.结果 IBA浓度为0.3 mg/L、6-BA浓度为0.6 mg/L时,幼苗生长健壮,长势强,茎干粗壮,叶色绿且叶片厚;蔗糖浓度为20~50 g/L时,矮牵牛幼苗生长情况较好;琼脂浓度为6 g/L时矮牵牛幼苗生长较快,长势好.结论 矮牵牛是一种比较容易进行组织培养的植物,在MS + IBA 0.3 mg/L + 6-BA 0.6 mg/L + 蔗糖 20~50 g/L + 琼脂 6 g/L,pH6.5条件下增殖系数可达5.00.  相似文献   

8.
为给矮牵牛苗期生长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在矮牵牛苗期施用"快宝"有机水溶肥对矮牵牛苗期叶片数量、盆径及根系形成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快宝"有机水溶肥处理对矮牵牛苗期生长的影响,在两个品种上表现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高温贮运条件对矮牵牛种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夏季无调温车的高温环境下,基质含水量对矮牵牛种苗贮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分别为25℃、35℃和基质含水量分别为80%、50%的不同处理下,矮牵牛种苗出现株高增加、干重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等质量劣变问题;较低的基质含水量处理,可以减缓种苗质量劣变的程度。矮牵牛贮藏6 d后,定植成活率显著下降。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现蕾时间推迟,平均花数减少,花期缩短,与不贮藏的种苗相比,贮藏4 d后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和CAU31系列控释肥对矮牵牛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塑造理想的株型结构、增加开花数和延长花卉观赏期是花卉栽培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同一施氮量下不同控释肥类型对矮牵牛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200mg/kg基质为矮牵牛的合理施氮量;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花卉营养课题组所研制的CAU31系列控释肥,能明显促进矮牵牛生长,提高矮牵牛观赏品质;与含氮量相同多次施入的速效肥相比,一次性施入的控释肥对矮牵牛生长和观赏品质具有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达到了省时省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叶面喷施不同稀土处理矮牵牛,研究稀土对矮牵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稀土叶面喷施处理矮牵牛,矮牵牛植株生长情况均普遍优于对照组,其中以混合处理(20mg/L氯化镧+20mg/L硝酸铈+20mg/L硝酸钕)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金辉 《北京农业》2007,(13):15-16
<正>矮牵牛穴盘育苗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3~5天)形特特征第一阶段结束,胚根长约0.6厘米,子叶即将出现。土温22~24℃。保持栽培基质中等湿度。土壤pH值5.5~5.8,电导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温度、湿度、光照、培养基、pH值和营养对莴笋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 7~ 3 0℃ ,适温 15~ 2 5℃ ,最佳温度 2 0℃ ;菌丝在 2 4h光照或 2 4h黑暗生长较快 ,12h光照 +12h黑暗生长较慢 ;菌丝在相对湿度 80 %以上均能生长 ,湿度越大 ,生长速度越快 ;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在pH值为 5时生长最快 ;在碳源和氮源利用方面 ,淀粉和丝氨酸对菌丝生长最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培育的生物基质,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花生壳、蛭石配成矮牵牛工厂化育苗的栽培基质,对矮牵牛的出苗率和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处理相比较,60%的玉米秸秆发酵基质+40%的花生壳,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苗率最高;在幼苗生长期,植株的鲜重、干重增长最快、最高,根系的生长量也最大;在旺盛生长期,植株的分枝数也最多,分枝长度较长,植株生长旺盛。结论:该基质用于矮牵牛(紫罗兰)育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矮牵牛的大规模工厂化育苗,研究了不同基质对矮牵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素土和普通草炭基质相比,丹麦品氏托普基质大大地缩短了矮牵牛生育期。丹麦品氏托普基质处理下的矮牵牛发芽率、发芽势和冠幅均高于其它两种基质处理,同时,植株感病率低,杂草生长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温度对花卉种苗生产的影响,探寻设施花卉种苗高效可持续生产方式。【方法】以矮牵牛、三色堇播种繁殖种苗为试验材料,设计了3种夜温处理进行种苗生产,测定种苗生产周期、种苗质量、加温能耗和人力投入等。【结果】表明矮牵牛YS1处理生产周期比对照长3d,生长期加温能耗降低3%,种苗生长更紧凑,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生产成本略有提高,冬季将夜间温度降低2℃进行矮牵牛生产是可行的;三色堇生长周期比对照长8~17d,生产成本增加较多,降低夜间温度的生产方式并不适用于三色堇种苗生产。【结论】降低冬季夜间加热温度进行种苗生产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7.
以矮牵牛穴盘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矮牵牛穴盘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矮牵牛穴盘苗的生长高度受到抑制,全株干重有所下降,叶绿素含量及根冠比在20~80 mg/L处理范围内表现为增加,处理的最佳浓度为60 mg/L。  相似文献   

18.
番木瓜炭疽病菌在 PDA 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 PmDA 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丝生长适温16~32℃,最适温度24~28℃。适宜菌丝生长的 pH 值4~6。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蔗糖最佳,在含蔗糖、半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中产孢较多;氮源以蛋白胨最适宜菌丝生长,天门冬酰胺有利于孢子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适温16~28℃,附着胞形成最适温度20~24℃。在 pH 值2.5~8之间,分生孢子可萌发,最适pH 值4~5;pH3~5最适宜附着胞形成。在三种营养液中0.05%的蛋白胨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的稻草资源特别丰富,利用稻草栽培黑木耳可以降低成本,变废为宝,大大提高经济效益。1.栽培季节的选择。黑木耳菌丝生长以25~28℃,子实体生长22~28℃为最适,宜选择春秋两季种植。春季2~3月接种,4~6月子实体生长;秋季栽培,在8~9月制袋接种,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是保温。健康畜禽生长的合适温度在20℃左右,冬季畜禽舍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16~24℃为好。对于雏鸡,1~3日龄的舍温保持在35℃,1周龄的舍温保持在32~35℃,1~2周龄的舍温保持在29~32℃,2~3周龄舍温保持在27~29℃,3~4周龄舍温保持在27~29℃,4周龄以后舍温保持在18~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