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生物学特点 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落叶灌木.枝多而粗壮,花期4月下旬~5月.花型多种,花色丰富,有紫、深红、粉红、黄、白、豆绿等色.果9月成熟.牡丹花大且美,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重要的经济用途:根皮叫"丹皮",可供药用;叶可作染料;花可食用或浸酒用.  相似文献   

2.
<正>问号粉碎机:暮春,暖意薰,百花竞艳,国色天香领风骚,又到观赏牡丹的最佳时节。虽然乱花渐欲迷人眼,可细心的人还是会发现一簇簇、一棵棵的"牡丹"各有不同,原来确是牡丹和芍药"鱼龙混杂"。虽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之说,但随着人工培育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牡丹应季开放,芍药也  相似文献   

3.
<正>四月的一个周末,与同事结伴一起去赏了牡丹。外地的朋友得知后问我:去洛阳还是去菏泽了?我说,取经未必上西天,赏花何须去洛阳,我们铜陵也有牡丹啊。朋友接着问,你们那儿的牡丹很美吧。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坦诚地说,铜陵的牡丹不美。我甚至有些自卑地认为,铜陵的牡丹,是有点对不起牡丹的名号的。人们印象中的牡丹,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它的雍容华贵,经得起任何赏花者的挑剔与比较。"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  相似文献   

4.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原产于我国西部,别名木芍药、百两金、丹皮等.牡丹为毛莨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为观赏上品,我国栽培很广,主产于河南、山东、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据<本草纲目>记载,牡丹以红白两色单瓣花的品种药效最佳.以根皮(丹皮)入药,含有芍药甙、羟基芍药甙、牡丹酚-β-D葡萄糖甙、牡丹酚、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性寒,味辛、苦,无毒;有清热、凉血、活血行瘀之功能,主治热血吐病、血热斑疹、风热感冒、瘀血痛经、关节肿痛、痈肿疮毒等症.牡丹酚有降压、镇静、止痛、抗惊厥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丹皮是大宗常用药材之一,全国年需求量250万kg.据市场信息,刮丹皮1993-1994年市场价13~16元/kg,1995年市场价16~20元/kg,1996年、1997年市场价格升为20~26元/kg,到2000年价格又升为26~30元/kg,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5.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因其花大色艳、芳香浓郁,而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同时,牡丹根皮又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通经的功效,用于热血发病、吐血、跌打损伤等.观赏牡丹以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最负盛名.药用牡丹以安徽铜陵的"凤丹"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6.
牡丹,属毛茛科植物,为落叶小灌木,高1m左右.树皮灰褐色,分枝粗短.花单生枝顶,大而美丽,有"国色天香"之美誉,花瓣5或为重瓣,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牡丹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其根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牡丹以根皮人药,药名为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热病发斑、吐血、衄血、阑尾炎初起、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痛肿疮疖;其中含有的牡丹酚具有抗炎、镇痛、降压、抑菌和解痉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牡丹赋     
<正>夫牡丹者,花中之王也,素誉为"国色天香"、"富贵之花"。其雍容华贵、绰约仙姿冠绝天下。今者花逢盛世,雨露滋之;牡丹怒放,尽其妍矣;吾为之醉,蹈且歌之,其辞曰:泱泱中华,芸芸众芳;千红万紫,其名难详;众星拱月,牡丹  相似文献   

8.
牡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几种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对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化数为3.4个/株;WPM培养基次之为3.2个/株,培养基中附加2.~3.mg/L 6-BA/与0.mg/LIAA或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24℃和30℃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0℃稍次,30℃下试管苗长势慢、老化很快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业科技》2006,(4):25-25
一、品种来源由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选育。二、主要特点 1.株型好,生育期适中株高118.8厘米,穗长26.6厘米,穗平均着粒数 158.07粒,结实率82.3%,穗大粒多,千粒重29.0克,该组合苗期长势旺,分蘖力强,株叶形好,从生快长,剑叶挺直,穗  相似文献   

10.
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俗称情鸟,是比较珍贵的人工繁育鸟.目前我国大约有11个品种.常见的有琉璃腰牡丹鹦鹉(棕头牡丹鹦鹉),黄领黑牡丹鹦鹉(黑头牡丹鹦鹉)、金红桃牡丹鹦鹉(桃脸黄牡丹鹦鹉)、小鹦哥牡丹鹦鹉(桃脸绿牡丹鹦鹉)及蓝牡丹鹦鹉等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超声辅助的水酶法/水代法提取工艺为基础,利用牡丹籽油和牡丹籽粗蛋白的乳化作用和牡丹籽粗多糖的水溶性,初步分离牡丹籽油和牡丹籽粗多糖.采用冷冻解冻破乳法得到了牡丹籽油和少量牡丹籽粗蛋白;牡丹籽粗多糖的水溶液利用D101大孔树脂层析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联用,脱色纯化分离,得到偏中性和酸性的牡丹籽多糖.实现了牡丹籽油、牡丹籽粗多糖和少量牡丹籽粗蛋白的提取分离,并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苯酚硫酸法、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其含量.结果表明:综合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得到的牡丹籽油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199~216、178~182 g/kg;牡丹籽粗多糖得率为100.1~123.4 g/kg,牡丹籽粗蛋白得率为65.8~66.2 g/kg.  相似文献   

12.
张继山 《北京农业》2003,(10):33-33
<正> 牡丹石榴为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彭楼工业园高雪欢同志,在安微著名教授马可云同志亲自指导下,新培育的集观花、赏果、食用、环保于一体的珍品。他们采取远缘杂交技术,利用靠接法巧妙的使花卉与果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新世纪有开发价值的珍贵观赏经济树种。他们已向国家申请了发明专利,专利受理号:02151520·4,并注明了牡丹红商标。  相似文献   

13.
牡丹石榴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特性 1.1长势旺盛,树姿开张,成枝力强牡丹石榴叶片宽厚,长披针形,色浓绿,枝条微自然下垂;性喜温暖,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抗病虫害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涝力一般,适合最低温度-16℃以上地区种植;北方严寒地区种植要注意防冻害或采用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病害 1.叶斑病。此病各产区均有发生,从4月开始,以8~9月发病最多。主要为害叶部,茎和叶柄也会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呈黄褐色小圆斑点,表面暗褐色,背面褐色,并有淡黄色晕圈;茎和叶柄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为害严重时,植株叶片全部脱落。防治方法:注意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杂草。摘除病叶烧毁或深埋,以减轻来年发病。发病初期可用1:1:200的波尔多液,每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可以防止蔓延。 2.僵叶。是生理性病害。初期症状是  相似文献   

15.
藤本牡丹     
鹤望兰又名天堂鸟花、极乐鸟花,叶青翠蓝,花色艳丽,姿态奇特,花期长久,观赏价值极佳,是一种优良的高档切花材料.  相似文献   

16.
牡丹石榴为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彭楼工业园高雪欢同志,在安徽著名教授马可云同志亲自指导下,新培育的集观花、赏果、食用、环保于一体的珍品.  相似文献   

17.
牡丹石榴为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彭楼工业园高雪允同志,在安徽著名教授马可云同志亲自指导下,新培育的集观花、赏果、食用,环保于一体的珍品.  相似文献   

18.
冬季温室牡丹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温室盆栽1.品种选择牡丹品种虽多,但并非所有品种都可用来催花。有的品种自然开花率很高,花质也好,但用来催花,反而成花率很低或花朵质量下降,不能保持原品种花型特征,如:桃黄、青香白等  相似文献   

19.
藤本牡丹     
藤本牡丹系从俄罗斯引入,为多年生缩根藤本植物,缠绕茎,节长2~3厘米,单叶互生,叶柄长3~4厘米,戟形叶.花粉色,莲座形,花经4~5厘米,重瓣不露心,花与叶的观赏价值均较高.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夏季,牡丹进入叶子的快速生长期,叶色加深,变为绿色或深绿色,叶片迅速增大、变厚.同时,鳞芽进入生长分化期,5月下旬形成鳞芽,7月或8月下旬叶原基已经完全形成.夏季养护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来年开花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