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封山育林的生态经济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从生态系统和森林关系出发论述封山育林能形成混交林,顺应植物群落正向演替,充分利用光能提高生物产量,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养分,提高生长量,形成多资源群体的生态功能、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3.
4.
东沟小流域全封闭封山育林15年,累计人工植苗造林550hm^2,天然更新幼树郁闭成林60hm^2,灌木丛恢复成林40hm^2,人工造林郁闭成林176hm^2,林地面积比封育增加39.9%,荒山荒地植被盖度增森林覆盖率由封前的47.0%增长为71.8%。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为浅山区天然次生林恢复寻找最佳的途径与方法,实验表明: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封山育林模式,采取护林的方法,来实现浅山区天然次生林恢复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的一种好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辉文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2,(1):9-13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配合人工营林措施,达到恢复森林目的的一种造林方式。在《1989年——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二年规划造林总面积5716.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957.9万公顷,飞播造林616.0万公顷,封山育林1142.6万公顷,年均造林面积476.4万公顷”。封山育林的面积占19.99%,可 相似文献
7.
封山育林是对疏林地,灌小林地和具有残存植被的荒山荒地进行封禁,依靠天然更新或人工辅助造林措施恢复森林植被的方法。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封山育林作为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效果十分明显。通过这几年的工程建设,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9.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林场1962年建场,所属山脉为长白山余脉。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林场森林经营面积已达2956.47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93%。其中针叶林1438.79公顷,阔叶林715.32公顷,针阔混交林455.93公顷。 相似文献
10.
12.
南方地区封山育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彦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20(2):23-25
针对南方地区生境特点,阐述封山育林的基本条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14.
罗磊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9,18(4):32-34,60
在总结“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20年和长江上流防护林工程建设10年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封山育林在江河源头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并提出了在扩大江河源头森林植被中实施山育林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封山育林之所以能控制松毛虫危害,主要是因为通过封山育林,提高了森林植被质量,改善了森林生态环境.使林内生物群落结构多样化,形成了有利干益虫、鸟类等天敌的栖息和繁衍.而不利于松毛虫发生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松林本身对虫害的自控能力,从而达到近代制松毛虫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封山育林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郭泉水郑均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91)(河北林学院基础部保定071000)关键词封山育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地力维持和水土保持,景观格局变化,天然更新,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S755B...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青海省多年来的封山育林实践经验和成效,说明封山育林作为一项实用技术,是培育森林,恢复生态平衡,扩大三江源森林植被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8.
19.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 50年代初我国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以来 ,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但对这项重要绿化措施的科学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特别是封山育林对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效益缺乏深入研究。为此 ,在回顾我国封山育林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近几年我们在山东省山丘地区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成果 ,试图阐明封山育林恢复森林植被的途径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以期为推动我省封山育林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1 封山育林的历史发展过程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都匀市封山育林形成的次生植被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其面积大,影响小气候的效应显著,对调节当地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全市现有森林可贮存水量3.69亿m^3,相当于369个蓄水100万m^3的水库;通过封山育林增加的各类次生林、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可减少输沙量348t,减少幅度达82.9%,其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该市马尾松次生林具有生产力水平不高,产出不高,但投入低,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作为薪炭林经营的栎类次生林尽管收入水平不高,但因投入低,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收入来源,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