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防治对策及理论依据红铃虫是专以棉花的蕾、花、铃为取食藏身之处,且对青铃最为嗜好。当棉株生长发育到达现蕾时,也就是第一代卵始盛期即将开始刚期。如果这时棉株还没有现蕾,则羽化的成虫由于缺乏食料一般是不会产卵的,即使有时偶尔产一点卵,孵化的幼虫也不能成活,而无法危害棉花。于是形成第一代红铃虫卵在不同类型棉田出现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2.
棉花蕾铃期害虫种类较多,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棉叶螨、盲椿象、金钢钻和造桥虫等。全国各棉区由于农作物布局和生态条件不同,蕾铃期的害虫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亦有差异。南方棉区主要以红铃虫和棉叶螨为主,北方棉区以棉铃虫和造桥虫为主。这些害虫有的食嫩叶,有的食蕾、花、幼铃或蛀食青铃或种子,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鸡脚叶无蜜腺棉若干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害虫行为过程的形态性状是棉花抗虫的一个重要因素。陆地棉鸡脚叶和无蜜腺特性在棉花抗红铃虫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据本校研究:鸡脚叶棉的红铃虫落卵量、虫花率、青铃受害率均低于正常叶棉近等基因系,其种子虫害率相对减少20%左右;同样,无蜜腺棉的种子虫害率均低于有蜜腺近等基因系和亲本,其减少受害程度一般在20%以上。这项研究结果与国  相似文献   

4.
我县地处赣北,属于滨湖丘陵地区。适合植棉,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历年植棉面积由五十年代4~5万亩试种田发展到现在的稳定面积10万亩。品种由土(铁籽)棉改为岱字棉。红铃虫由少到多,逐年上升,对棉花产量、品级、衣分、长度、扭曲度威胁甚大。现就我县历年红铃虫发生情况初步分析如下。一、红铃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红铃虫在都昌,一般每年发生三代,以第三代幼虫进入越冬。只是一九七○年以后,由于逐年改善了棉地灌溉条件,延长了棉花生育期,有部分棉地做到了嫩过八月,九月不早衰,因而在万户、大沙、南丰、芗溪、用溪等乡有四代出现。现就发生期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随着玉米及麦、棉等间作面积的不断扩大 ,玉米螟对棉花的为害也日益严重 ,玉米螟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因此 ,棉田防治玉米螟已是当务之急。1为害症状1 .1对棉株的为害。玉米螟为害棉株时 ,幼虫先在嫩头下或上部叶片的叶柄基部或赘芽处蛀入 ,使嫩头或叶片凋萎下垂 ,有的被害嫩头和叶柄因蛀空而折断。1 .2对棉铃的为害。玉米螟幼虫常蛀入棉铃为害。为害时多在青铃中部钻入。幼铃被害后自然脱落 ,大棉铃受害后虽不脱落 ,但铃内纤维多被食去 ,同时蛀孔内外排有大量湿润的虫粪 ,易招致病菌的侵入感染而烂铃。2防治对…  相似文献   

6.
棉花红铃虫是棉花产区危害最大、损失最重的主要钻蛀性害虫。钱粮湖农场1982年6万余亩棉花,因红铃虫暴发并导致后期烂铃损失达53%以上,丰产不得丰收。因此,  相似文献   

7.
红铃虫是棉花蕾、铃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丘陵滨湖棉区一年发生3—4代。近年来,全县各棉区普遍严重发生危害,常因害减产2—3成,特别是大发生的73、76、78年,虫蕾率达4.31—14%,虫花率15.03—45.22%,僵瓣率31.45—43.73%,每亩有虫20536—81974条,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为了摸清红铃虫发生规律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抓住要害,采取措施,及时防治,减轻危害,确保棉花优质高产丰收,从一九七三年起,对红铃虫发生规律及消长因素,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综述如下:一、发生情况红铃虫以末代老熟幼虫在棉仓、枯铃、棉籽内越冬。其中以在棉仓越冬的最多,占总越冬虫量的80%;其次,枯铃内占17—19%;棉籽内最少,仅占1—3%。翌年五月上旬,温度稳定在18℃,越冬幼虫开始化蛹,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化蛹盛期,六月下  相似文献   

8.
美国农业研究局植物遗传学家Wilson F. D综合了两年来关于昆虫对鸡脚形和普通叶棉株为害差异的研究结果,发现鸡脚形叶棉株受害较轻。通常,棉花叶片分为5个浅裂部分,略类似于“蹼趾”。鸡脚形叶棉株除其叶片为深裂外,其他均与普通棉株相似。首先在棉株花上挂上标签,10~13日龄幼桃时,用红铃虫卵块接种。两年结果表明,侵入每龄的平均红铃虫数目和具红铃虫孔眼铃的百分率,以鸡脚叶较普通叶品种显著低。昆虫卵和第一龄幼虫(新  相似文献   

9.
达耶(1890)提出鳞翅目幼虫各龄期头宽存在一定的生长比值。法富(1937)采集田间棉株蕾、花、铃内红铃虫幼虫测得头宽与各龄期的比例关系,其蕾内各龄幼虫生长比值为1.89,铃内幼虫为2.04。我们(1957)  相似文献   

10.
棉花高产足肥下化学调控与棉铃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明确了棉花高控极端地抑制了棉花的营养生长,棉花的光合源不足,导致中、后期结铃减少,单铃子棉重、种子数、衣分、衣指比适控处理下降,且铃壳增厚的负向效应。提出即使在高肥水的条件下,也不能盲目提高化控的次数和剂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棉花种质材料对红铃虫的抗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铃虫是棉花的主要虫害,为害蕾、花、铃和种子,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因而引起育种家们的高度重视。经努力已把产生毒素蛋白的Bt基因转育到栽培陆地棉中,同时也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培育出大批抗各种虫害的新种质材料。已有研究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植棉者或许正在用惯常的办法(指化学除草——译注)解决他们的灾害问题之一——什草,这种办法会给没有另一种灾害——红铃虫的田里增加负担(指增加防虫费用和劳力的负担——译注)。从前大多数植棉者在生长季节的早期中耕2至4次使得地里没有什草。但是,自从用于防除什草的除草剂问世以来,中耕通常在准备好了灌溉沟以后就不进行了。这就是问题产生的所在。红铃虫幼虫——造成棉花几百万元损失的一种害虫,在刚发育纤维和种子的棉铃中取食。当幼虫的生物钟告诉它到了生活周期的另一虫态时,它就从铃内爬出来,而落到地上,掘洞入土。化蛹是在地表下面1.25时到1.5时处进行,蛾子羽化时到达地表就没有多大困难。  相似文献   

13.
棉花的抗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来源不同的8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的抗红铃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在生产上的一些推广品种抗虫性较差,而一些抗虫品系则有待提高产量。罩笼人工接虫鉴定和田间自然虫源鉴定是抗虫鉴定两种主要方法,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二者鉴定结果综合起来对棉花的抗虫性进行评价,则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以种子虫害率作为抗红铃虫鉴定指标最为合适,单(青)铃活虫数只宜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种类型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棉花生长调节剂棉太金、助壮素、DPC等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棉铃空间分布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三种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营养生长,促进棉花中上部结铃集中,其中棉太金能有效提高棉株的单株铃数和平均铃重,提高棉花经济产量,使用较简单、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养根与保叶     
棉花花铃期正值棉株增蕾保铃、增铃重、增衣分的重要时期,亦是棉花经济产量形成的时期,所以,抓好棉花中后期管理,对于夺取棉花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阶段应以养根保叶,早熟优质为中心,辅之以相应措施。养根。根在棉花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它是棉花吸收水肥,合成地上部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重要器  相似文献   

16.
棉红叶茎枯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徐鞠晖(乐平市农业局333300)棉红叶茎枯病又称棉黄叶枯病,属生理病害,近几年来在我市发展较快,危害面积较大,是棉花中、后期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病棉株不仅结铃少,而且铃小,衣分低、纤维短,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一般造...  相似文献   

17.
棉红铃虫是棉花后期的主要害虫,造成烂铃损失及对品质的影响极大。经研究,发现第一代可以放过,其甲腹茧蜂等的寄主率达50%以上,加上脱花帽等钻蛀入幼龄者只占1%~2%,不需防治。但在二、三代期间,产卵主要分布于棉株中下部果枝及青铃上,分别由外向内,第二、三和第四圆锥体位上的青铃卵量占最多,分别占全部落卵量的74.38%和75.81%,其中15~35日龄的青铃上占总落卵量的75.16%,多的单铃落卵达17粒,平均堆卵量为2.8914±1.8116,且幼虫侵入率和成活率均高,造成的损失较重,因此,该龄期是易受为害的“敏感期”。对于棉红铃虫防治的最佳时间和部位,应在有4个15~35日龄的青铃时开始,每10天一期,喷药部位且以二、三、四圆锥体为主,抓8月,关键是9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棉花高产抗病新品种泗棉3号高产成铃规律的研究,发现高产棉花不仅成铃期较长,而且成铃强度较高。同时,上、中、下三部分成铃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内外围果节的成铃数、成铃率均有所提高。另外,在棉花生育后期施用生化制剂、增施桃肥等有利于增加成铃数、提高铃重。因此,泗棉3号高产栽培应在培育大壮苗、培育高效群体质量、促进棉花早发、提早棉花结铃期的基础上增加后期用肥量,以提高成铃强度,延长棉花有效结铃期,增铃增重。  相似文献   

19.
慈抗杂3号棉田靶标与非靶标昆虫的种群变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棉田靶标与非靶标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变动规律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与常规棉对照相比,抗棉铃虫、红铃虫效果明显,百株棉铃虫幼虫比对照减少86.6%,蕾铃被害率减少85.0%,红铃虫虫花率和青铃为害率分别减少90.18%、73.9%,对玉米螟、斜纹衣蛾及棉花卷叶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棉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无控制作用,甚至有上升趋势;对棉田天敌种群影响不明显。认为在种植慈抗杂3号等抗虫棉时,要谨防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防治时应避免使用强烈的广谱杀虫剂,以保护天敌,同时做好棉田害虫监测,当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发生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复配剂防治。  相似文献   

20.
棉花对红铃虫的抗虫作用约在八十年前就已被注意到了。如早熟品种可免受红铃虫危害。此后相继提出红铃虫在三裂棉(Gos-Sypium trilobum)上不能发育成长;瑟伯氏棉(G. thurberi Todaro)及辣根棉(G. 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